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003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二年,经受了国内SARS不利影响和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考验,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实现了较快增长。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继续保持双增长,分别创造了历史新记录。
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农产品对外贸易初步呈现出大进大出的格局。
一、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概况1.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基本情况根据海关统计资料,2003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403.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9%(。
其中,农产品出口额214.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1%;农产品进口额189.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1%。
农产品贸易顺差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6.1%。
从主要农产品分品种看,2003年我国累计出口粮食2200.4万吨,同比增长48.3%,其中大米出口258.9万吨,同比增长31.7%;小麦出口223.7万吨,同比增长2.3倍;玉米出口1638.9万吨,同比增长40.4%。
累计进口粮食208.7万吨,同比减少26.8%。
大豆出口29.5万吨,同比减少3.5%;大豆进口2074.1万吨,同比增长83.3%。
棉花出口11.7万吨,同比减少26.1%;棉花进口95.4万吨,同比增长3.6倍。
食用植物油出口6万吨,同比减少38.6%;食用植物油进口541.8万吨,同比增长68.7%。
食糖出口10.3万吨,同比减少68.3%;食糖进口77.5万吨,同比减少34.5%。
蔬菜出口552.7万吨,同比增长18.7%;蔬菜进口9万吨,同比减少1.1%。
水果出口266.8万吨,同比增长33.8%;水果进口101.9万吨,同比增长7.8%。
畜产品出口额27.2亿美元,同比增加5.7%;畜产品进口额33.6亿美元,同比增加16.3%。
水产品出口额54.9亿美元,同比增长17.0%;水产品进口额24.8亿美元,同比增加9.5%。
2.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主要特点(1)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创造历史新高。
(2)农产品进口额增加幅度较大,占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大幅提高。
(3)粮食出口创我国历史最高记录,同时大豆、油脂和棉花进口也创我国最高记录,蔬菜、水果和水产品出口继续较快增长。
2003年我国粮食出口达2200.4万吨,粮食净出口1615.9万吨,这是我国历史上粮食出口最多的年份。
同时,我国进口大豆2074.1万吨,大豆净进口2044.6万吨;食用植物油进口541.8万吨,食用植物油净进口535.8万吨;我国进口棉花95.4万吨,棉花净进口83.7万吨;2003年是我国大豆、食用植物油、棉花进口最多的年份。
2003年我国蔬菜、水果、水产品出口继续较快增长,分别达到18.7%、33.8%和17%。
(4)我国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仍是亚洲,对欧美出口农产品增长较快。
2003年我国农产品出口亚洲其他国家148.5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9.3%,仍是农产品出口第一大市场;农产品出口欧洲30.6亿美元,同比增长28.9%,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4.3%,是农产品出口的第二大市场;农产品出口北美洲23.4亿美元,同比增长25.4%,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0.9%,是农产品出口的第三大市场。
5我国农产品主要进口市场仍是北美洲和南美洲。
2003年我国从北美洲和南美洲分别进口农产品55.6亿美元、50.2亿美元,同比增长72.5%、80.9%,分别占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29.4%和26.5%。
二、影响农产品进出口的主要因素2003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继续增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包括国际环境、外贸政策、市场化和农产品竞争力等方面。
(一)国际环境因素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施加了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近年来,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缓慢,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连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枝独秀。
在这种国际背景下,一些西方国家先后提出人民币升值的要求,并在一段时期内对我国施加了较大的压力。
一些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削减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力图减少贸易逆差,以利于这些国家经济复苏。
面对西方国家的压力,我国采取了积极、稳妥的应对措施,一方面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另一方面加快对外开放进程,主动调整对外贸易政策,其中包括扩大进口国外具有竞争优势产品,以释放和化解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二)市场变化因素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为我国粮食出口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002年国际市场主要粮油农产品价格大幅上升后,2003年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米等农产品价格继续在高位运行。
与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变化相比,在2003年9月以前,我国玉米等粮食价格同比上涨幅度较小。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统计资料,2003年1~8月,我国主产区玉米平均批发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2%,主产区小麦平均批发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3.1%。
上述情况表明,国际市场粮食价格高位运行为我国玉米、小麦等粮食出口创造了条件。
(三)外贸政策因素1.我国认真履行有关WTO的承诺。
我国认真、全面地履行了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于2002年9月和2003年9月分别接受了世贸组织的两次过渡性年度审议。
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成员对我国给予了积极评价。
由于认真履行入世承诺,2003年我国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2.积极调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
经济全球化是以要素自由流通为基础,国际贸易应按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原理交换产品。
2003年我国农产品进口额增长幅度较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按照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原理,调整农产品生产和对外贸易结构。
(四)农产品竞争力因素农产品竞争力直接表现为价格竞争力和质量竞争力两个方面,即在产品质量相同或相近的条件下,价格越低则越具有竞争力;在产品价格相同或相近的条件下,质量越高则越有竞争力,这里我们主要从价格和质量两方面进行分析。
1.价格竞争力(1)近年来我国粮食价格竞争力有所增强。
为了分析主要粮食产品国内外价格差距水平,并尽可能具有可比性,我们基本上沿用了上一年农村经济绿皮书选用的小麦、玉米、大米和大豆的国内外品种。
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小麦价格比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低3.8个百分点,近两年国产小麦具有一定的价格竞争优势。
2003年我国玉米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高24.6个百分点,与2002年情况基本相同。
虽然国产玉米批发价高于美国小麦离岸价,但由于海运费用及其上涨因素,我国玉米出口到亚洲国家仍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2003年我国大米价格比国际市场高3个百分点,但泰国普通大米加上运输费、保险费、关税、增殖税、装卸费等,进入我国市场仍缺乏价格竞争力。
以杭州粮油批发市场为例,2003年10月上旬该市场国产大米(标一晚籼米)批发价格每吨1575元,而泰国大米到港口的提货价格折合每吨2000元以上。
2003年我国大豆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30个百分点,如果按美国大豆到我国口岸平均价格每吨2316.9元计算,也比国产大豆平均批发价低14个百分点,我国大豆缺乏价格竞争力。
但对于东北、天津、山东地区的油脂厂,由于靠近产地、产销直挂等原因,大豆流通成本会低一些,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价格差距可能并不明显。
(2)我国蔬菜、水果等园艺产品价格优势明显。
由于我国农业劳动力价格低廉,作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国产蔬菜、水果具有非常明显的价格竞争优势。
例如,目前我国主要水果价格大都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很多,其中苹果低41%、鸭梨低79%、柑桔低47%。
我国气候类型复杂,适合各种蔬菜生长,国产蔬菜价格总体上仅为国际市场价格的1/8至1/5。
(3)我国畜产品有价格优势,但是难以转化为竞争优势。
由于农业劳动力价格的优势,我国畜产品、家禽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竞争优势。
例如,2003年日本市场上美国生产的冷冻分割猪肉批发价格每吨50236元,澳大利亚生产的整扇冷冻牛肉批发价格每吨53635元。
与此同时,我国猪肉平均零售价格每吨10710元,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不到日本市场的1/5;我国牛肉平均零售价格每吨15270元,牛肉平均批发价格大约是日本市场的1/5。
但是,目前我国畜产品因质量安全性原因,其价格优势难以转化成竞争优势,无法形成畜产品竞争力。
海关统计表明,2003年我国畜产品出口27.2亿美元,只占农产品出口金额的12.69%。
2.质量竞争力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竞争力正在逐步提高,促使农产品质量提高的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国内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重视的程度明显增长,二是我国出口农产品必须符合进口国的质量安全标准,特别是满足一些发达国家的进口要求。
(1)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及有关制度不断完善。
农业部在2001年4月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2003年农业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专门从事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并开始实施全国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
目前,我国共有1563个单位的2071个产品通过全国统一认证,获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书。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批准设立的国内第一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顺利地完成了农业部系统首批有机食品认证工作,部分绿色食品AA级产品实现了向有机食品的认证转化。
认证产品主要涉及大米、花生、蔬菜、茶叶等初级产品和初加工农产品。
目前,全国共有6个省12家企业获得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认证面积60781亩,产品规模达28084吨。
近年来,农业部制定、修订农产品国家标准450多项,行业标准1550项。
农业部开展了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活动,从生产源头抓农产品质量安全。
另外,优质专用小麦、优质专用玉米、优质早稻和高产高油大豆等优质专用农产品迅速发展,也促进了我国粮食产品质量的提高。
(2)农产品质量提高已初步显现。
2003年4月农业部定点监测反映,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四个试点城市蔬菜的农药残留平均超标率比2001年1月下降了21.8个百分点,瘦肉精污染检出率下降了23.7个百分点。
从全国情况看,37个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蔬菜的农药残留合格率比2003年1月提高了5.4个百分点,16个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瘦肉精污染检出率下降了1.4个百分点。
自2002年1月欧盟对我国动物源性产品实施全面封关后,农业部对水产品进行了专项整治,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性得到全面提高,并使欧盟解除对进口我国鱼片、小龙虾、鱼麋等水产品的禁令。
据统计,2003年1~5月我国对欧盟的水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32%,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局面。
三、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评价与展望1.我国有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明显提高。
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正逐步体现出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