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_红楼梦_中的对话看合作原则的违反和会话含意

从_红楼梦_中的对话看合作原则的违反和会话含意

阳世冤案可于冥司申诉, 人间冤滞经鬼神干预, 亦有 望在现实中获 得审理。本案中, 冤魂赠诗实 际充当了 诉状的 一般职 能。鬼魂 诉冤的
描写虽属子虚乌有, 然其五子借助世人对于冥司之敬畏 与信赖, 编造诗 词, 呈诉冤屈的事实却体现了诉牒文书在唐代诉讼程序中的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 1] 天一阁博物馆 等. 天一 阁藏明 钞本 天圣 令校 正. 中 华书局, 2006. 646- 647. [ 2] [ 3] [ 4 ] 长 孙无 忌等. 唐律 疏议. 中 华书 局, 1983: 444, 444, 444. [ 5] 陈玺, 何 炳 武. 唐 代匿 名告 人现 象的 法 律思 考. 人文 杂志, 2008( 3 ). [ 6] [ 7] 刘昫. 旧唐书. 中华书局, 1975. 4808, 5043. [ 8] 唐长孺. 吐鲁番文书. 文物出版社, 1996. 106. [ 9] 唐耕耦, 陆宏基.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 全国图书馆文 献缩微复制中心, 1990. 291. [ 10] 荣新江, 李肖, 孟 宪实. 新获 吐 鲁番 出 土文 献. 中华 书局, 2008. 171. [ 11] 段成式撰. 方南生点校. 酉阳杂俎. 中华书局, 1981. 21. [ 12] [ 14 ] [ 16 ] 李昉 等. 太 平广 记. 中 华书 局, 1961. 3754, 863, 867. [ 13] 戴孚撰, 方诗铭辑校. 广异记. 中华书局, 1992. 150. [ 15] 孙光宪撰. 贾二强点校. 北梦琐言. 中华书局, 2002. 423. [ 17] 孟 棨. 本事 诗. 唐 五代 笔 记 小说 大 观. 上海 古 籍 出 版社, 2000. 1249.
关键词 合作原则; 会话含意; 红楼梦
格赖斯 ( 1975)认为, 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 谈话 双方必须共同 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特别是所谓的合作原则。他认为, 言 语交际中人们 总是互相合作的, 谈话双方都怀着这样一个共同的愿望: 双方的话语都 能互相理解, 共同配合。因此, 他 们都遵守 着某些 合作原 则, 以 求实现 这个愿望。合作原则包括四个 准则和 一些次 准则。量准 则, 指 所说的 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 信息, 以及 所说的话 不应超 出所需 要的信 息。质准则, 指要努力使所说的话 是真实 的, 它包 括两条 次准 则: 不要 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关系准则, 指所说的话 要有关联。方式准则, 指所说的话 要清楚 明白, 它 包括四 条次 准则: 避 免晦涩、避免歧义、避免啰嗦和要井井有条。
唐人对冥界法司的公正无私 持较高期 望, 若 生前冤 屈于阳 世官司 无法申理, 死后多选择向阴司 神明告诉。 笔记小 说中屡 见含冤 者发誓 死后向上帝、地府申诉的记载, 诉事者临 刑前多 嘱托家 人多置 纸笔, 以 备阴曹具状诉事之用。在唐人 观念中, 阳 世官府 与阴司 法曹均 承担着 申理冤屈的审判功能, 在一定意义上, 冥界 法司甚至成为 人世冤案的上 级申诉机关, 而于阴司下状诉 事的众多 描述显然 源于唐 代律令 的相关 规定。如卢肇 逸史 言乐生为裴郎中诬陷断死, 临刑前召妻子绝别曰:
在第三十二回中, 宝钗借戏名影射宝玉和黛玉常闹矛 盾, 然后宝玉
去赔不是的事情。 凤姐于这 些上虽不 通达, 但只见 他三人情 形, 便知 其意, 便也笑着问道: 这么大暑天, 谁还吃生姜 呢? 众人不 解其意, 便 说道: 没有吃生姜。 凤姐故意用手摸着腮, 诧异道: 既没人吃生姜, 怎 么这么辣辣的? 在这段对话中, 王熙凤的话表面上与宝玉、黛玉、宝钗 的对话毫无关联, 但实际上, 她 是用 生 姜 和 辣 辣的 来形容 他们三 人对话中的辣味。她故意违反了关系准则, 以传递自己话语中的含意。
作者简介 陈 玺 ( 1976- )男, 西安人, 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 博士, 湘潭大学法 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人员, 主要从事唐代诉讼法制和法律文献研究.
开元中, 有幽州衙将姓张者, 妻孔氏, 生五子, 不幸 去世。后娶妻李 氏, 悍妒狠戾, 虐遇五子, 日鞭捶之。五子不堪其苦, 哭 于其葬。母忽于 冢中出, 抚其子, 悲恸久之。因 以白布巾 题诗赠张 曰: 不忿成 故人, 掩 涕每盈巾。死生今有隔, 相见永无因。匣里残妆粉, 留 将与后人。黄泉 无用处, 恨作冢中尘。有意怀男 女, 无 情亦任 君。欲知肠 断处, 明月照 孤坟。 五子得诗, 以呈其父。其父 恸哭, 诉于 连帅。帅 上闻, 敕 李氏决 一百, 流岭南, 张停所职。[ 17]
3、违反方式准则的第三条次准则 在第三十回中, 贾 宝玉、林黛 玉和 薛宝钗 三人 之间 有这 样一 段对 话: 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 心中着实得意, 才要搭言 也趁势取个笑儿, 不想靓儿因找扇子, 宝钗又 发了两句 话, 他便改 口说道: 宝姐 姐, 你听 了两出什么戏? 宝钗因见黛玉面上有得 意之态, 便笑道: 我 看的是李 逵骂了宋江, 后来又赔 不是。 宝 玉便笑 道: 姐 姐通 今博 古, 色 色都知 道, 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字 也不知道, 就说了这 么一套? 这 叫做 负荆 请罪 。 宝钗笑道: 原来这叫 负荆请罪 ! 你们通 今博古, 才知道 负 荆请罪 , 我不知道什么是 负荆请罪 ! 在这段对话中, 宝钗没有直接回答黛玉戏的名字, 而 是故意用冗长 的话来描述戏的内容; 并且在宝玉疑惑她为什么不知道 戏名, 告诉她这 叫 负荆请罪 时, 连着用了三个 负荆 请罪 来影射宝玉和 黛玉经常闹 矛盾, 然后宝玉赔礼道歉的事情。因此, 她违反了方式准 则中要求避免 啰嗦的次准则, 从而传达了她所要传达的会话含意。 4、违反方式准则的第四条次准则 第二十回中, 黛玉因宝玉和宝 钗顽笑 而生气, 宝玉 来赔不 是时, 黛 玉说: 你又来做什么? 死活凭我去罢了, 横竖如今有 人和你顽, 比我又 会念, 又会作, 又会写, 又会说笑, 又怕你生气, 拉了你去 哄着你, 你又来 做什么呢? 这段话中用了 比 我又会念, 又会作, 又会写, 又 会说笑, 又 怕你生气, 拉了你去哄着你 这一连串 的词句, 念、作、写、说笑、怕生气 的安排看似毫无条理, 却活灵 活现地表 现出了黛 玉微愠 的神态 和略带 醋意的心理, 使这一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显得更加鲜明。 格赖斯一方面提出了合作原则, 同时他又指出, 在实 际交际中人们 并不都严格遵守这些准则。在 对话中, 通 过明示 地或故 意地违 反合作 原则中的准则, 说话人可以 成功传递 某些会话 含意。本 文通过 分析经 典著作 红楼梦 中的一些对话, 详细解释 了说话人 是如何通 过违反合 作原则中的各条准则及次准则来传递会话含意的。从分析可以看出,
2、违反方式准则的第二条次准则 在第三十九回, 平 儿吩咐 周瑞 家的 道: 你 这一 去, 带 个信 儿给旺 儿, 就说奶奶的话, 问着他那 剩着的利 钱。明日 要还不 交来, 奶 奶也不 要了, 就索性送他使吧。 这段话可能会有两种意思: 一是 王熙凤真的发 了善心, 不要那剩的利钱了, 送给旺儿了; 二是正话反说, 要求旺儿必须 在第二天前把剩的利钱交 来。根据王熙 凤的为 人处事 来判断, 第二种 意思才是她真正想表达的。说 话者故意 使自己 的话语 产生歧 义, 因此 违反了方式准则中的第二条次准则。
一、违反量准则 1、违反量准则的第一条次准则 在第二十二回中, 王熙 凤评 价一 个戏子 长得 像她 们中 的一 个人, 说: 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 你们再 看不出来。 她只说那 戏子像一 个人, 而没有具体说出像哪个 人。从下文 可以看 出, 她 指的是 林黛玉。 但是因为林黛玉性格敏感多疑, 而戏子在 当时又是地位 极低的一类人, 所以她故意没有明说, 以免得罪林黛玉。因此, 王熙凤所 说的话没有包 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违反了量准则的第一条次准则。 2、违反量准则的第二条次准则 在第四十一回中, 贾母等带刘姥姥到栊翠庵。妙玉给 贾母奉茶, 贾 母道: 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道: 知道, 这 是老君眉。 量准 则中第二 条次准则要求所说的话不 应超出所需 要的信 息。而在 这段对 话中, 妙 玉除了所需信息外, 还加上了 这是老君 眉 这一 额外的信 息。通过违 反量准则中的这条次准则, 妙玉表现出自己对贾母的习惯 是了解的, 从 而体现出对贾母的尊敬。 二、违反质准则 1、违反质准则的第一条次准则 在第三十二回中, 丫鬟金钏因 被王夫人 辱骂 并赶出 园去而 投井自 尽。王夫人悔恨不已, 独自在房中垂泪。宝钗来安慰她时, 装作不知此 事, 问金钏为什么投井, 王夫人是这样回答的: 原是前儿 他把我一件东 西弄坏了, 我一时生气, 打了他两下, 撵了下去。我只说气 他两天, 还叫 他上来, 谁知他这么气性大, 就 投井死了, 岂不是我 的罪过! 本 来王夫 人打金钏是因为她和宝玉过于亲密, 而为了保全面子, 她 对宝钗说是因 为金钏弄坏了东西。因此, 王夫人说的是自知虚假的话, 她违反了质原 则中的第一条次准则。 2、违反质准则的第二条次准则 还是在上述对话中, 宝钗为 了安慰王 夫人, 叹道: 姨娘是 慈悲人, 固然是这么想。据我看来, 他并不 是赌气 投井, 多 半他下 去住 着, 或是 在井跟前憨玩, 失了脚掉下去 的。他在上 头拘束 惯了, 这 一出 去, 自然 要到各处玩玩逛逛儿, 岂有这样大气的理? 很明显, 宝钗 这样说是没有 根据的。她为了给王夫人开脱, 故意说了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三、违反关系准则
(下转第 101 页 )
新西部 2011. 06期
12 7
唐代据状论诉惯例之实际运行与社会影响
政治与法律
至东都洛阳选集, 为冥吏摄入阴司, 后于 中丞理冤 屈院 鸣冤, 因仓卒 被拘, 无辞状上呈, 阴司中丞 遂 与澄 纸令作 状, 状后 判检。 [ 1 3] 上述二 例描写冥司依状受案程序, 当以阳间呈递诉牒规定为模本改写而成。
买得棺未? 可速买, 兼取纸一 千张, 笔十 管, 置棺中。 吾死, 当 上诉于 帝前。 [ 14] 孙光宪 北梦琐言 载成汭镇荆州之际, 有垫江 县主簿李矩被 忠州右厢狱推吏常某陷害断死, 矩临刑之际, 戒家人多 烧纸笔, 讼于地 下。 [ 15] 再如尉迟枢 南楚新闻 载: 咸通十 四年, 黔南 廉使秦匡 谋被太 傅汾国公杜悰诬以擅弃城池, 不能死王事, 匡谋将就法, 谓其子曰: 今 日之死, 实 冤 枉 无 状。 奈 申 诉 非 及, 但 多 烧 纸 墨, 当 于 泉 下 理 之 耳。 [ 16] 在唐人笔下, 向官府呈交的诉状还可表现为诗 词等其他形式, 孟棨 本事诗 曾记一则生人借助冤魂向官府题诗下状的故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