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纳西族简介

纳西族简介


各地的服饰也有着差异:丽江县大研一带纳西妇女上 穿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 坎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等色棉布缝制的 围腰,上打百褶,下镶天蓝色宽边;背披“七星羊 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 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羊皮披肩典雅大方,既可起 到装饰作用,又可暖身护体,以防风雨及劳作时对肩 背的损伤。
纳西族原来信仰东巴教、喇嘛教木及天、地、山、 水等自然神,以农历记年。不少节日,如:春节、 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其中 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 届时家家都要宰杀年猪,制作酸肝,酿制米酒。除 夕之夜要杀鸡、炖猪头祭灶君和祖先。就餐时,如 家里有人外出,在餐桌上也要摆上碗筷,以表示全 家团圆。 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 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 教人(无掌教人的村寨,推选德高望重的老人)任 祭司,每一程式都要由东巴诵唱相应的祭天经诗, 合起来多达近万行,构成了洋洋大观的祭天长歌。 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 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 祭前要清扫场地,搭棚。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 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 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 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 人口27.8万多人(1990年第4次人 口普查)。
古雅纯朴的纳西族服饰是其传统文化 的一朵奇葩。青年女性的服饰色彩多 偏重于明快、艳丽的色调,中老年女 性的服饰色彩则多采用青、黑等色的 面料,显得庄重素雅。
纳西语,一般归入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 语支(有争议;有学者认为纳西语界于羌语 支与彝语支之间)。纳西语分为西部、东部 两大方言。使用西部方言者约有26万人,占 总人口的87%。纳西语基本语序:主语— —宾语——谓语(S——O——V)。
一般认为,纳西族有两种传统文字:东巴文和 哥巴文。 东巴文(纳西象形文字):是一种兼备表意和 表音成分的象形文字,文字形态比甲骨文还要原始。 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然活着的象形文字。 哥巴文:是一种音节文字。
纳西族居住在我国云南省的西北部和四川省的西南部,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和川滇交界的泸沽湖地区是纳西族的两 个主要聚居地,其余散居于中甸、维西、永胜、盐边、盐 源、木里和西藏芒康等县。这里是属横断山脉地区,背靠 青藏高原,面向云贵高原,境内山川壮丽,河流纵横,景 色秀美,民风古朴,文化底蕴身厚,被视为是美丽、神秘 而又富足的“香格里拉”。今天,纳西族聚居的丽江古城 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受到海内外的关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