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答题策略和方法》学案
教学目标
1、在文言文阅读实践中,探究文言文阅读试题解题策略。
2、熟悉题型,熟练掌握答题方法。
3、培养学生踩点得分的意识,提高得分率。
一、阅读《南史·王猛传》,完成1-4题。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
少贫贱,以鬻畚为业。
猛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
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
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
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少游于邺都,时人罕能识也。
惟徐统见而奇之,召为功曹,遁而不应。
遂隐于华阴山。
怀佐世之志,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动。
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温察而异之,问曰:“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猛曰:“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
”温默然无以酬之。
温之将还,赐猛车马,拜高官督护,请与俱南。
猛还山咨师,师曰:“卿与桓温岂并世哉!在此自可富贵,何为远乎?”猛乃止。
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及坚僭.位,以猛为中书侍郎。
时始平豪右纵横,劫盗充斥,乃转猛为始
平令。
猛下车
..,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
鞭杀一吏,百姓上书讼之,有司劾奏,槛车征下廷尉诏狱。
坚亲问之,曰:“为政之体,德化为先,在任未几而杀戮无数,何其酷也!”猛曰:“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
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
始杀一奸,余尚万数,若以臣不能穷残尽暴,肃清轨法者,敢不甘心鼎镬,以谢孤负。
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
”坚谓群臣曰:“王景略固是夷吾、子产之俦也。
”于是赦之。
猛镇冀州,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
....,简召英俊,以补关东守宰,授
讫,言台除正
....。
俄入为丞相,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
坚尝从容谓猛日:“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
”其见重如此。
猛性刚明清肃,于善恶尤分。
微时一餐之惠,睚眦之忿,靡不报焉,时论颇以此少之。
(节选自《晋书·王猛传》)
1、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B.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C.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D.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僭”是超越本分的意思。
“僭位”是指越分窃据上位。
文中“及坚僭位”意思是说苻坚登上皇位并不是合法的。
B.《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后称初即位或到任为下车”。
“猛下车,明法峻刑”中“下车”指王猛刚到任。
C.“便宜从事”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
“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一句可见苻坚对王猛的信任。
D.“言台除正”一句中的“台”指“尚书台”,有官吏任免的权利。
“授讫,言台除正”是说王猛对官吏有罢免权力,某官任职后,王猛只要上报尚书台就可以除去官吏的正式任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猛对事情有个人见解。
如他与桓温交谈时,指出桓温没有得到关中地区豪杰的原因,是桓温没有渡过灞水到长安,老百姓没有看到桓温的心思。
B.王猛是既有判断力又能接受建议的人。
如徐统征召他,他逃走不应召;他本打算辅佐桓温,但在老师的建议下没去,最终选择了苻坚。
C.王猛深得苻坚赏识。
王猛曾因杀一小吏而受到苻坚亲自审问,但他认为杀人确有酷政之嫌,但这也是为政的需要,最终苻坚称赞他是管仲、子产那样的人。
D.王猛也有缺点。
他对善与恶也尤其分明,即使受人一餐饭这样的小恩惠也要报答,但小小的怨恨他也要报复,这一点为人轻视。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惟徐统见而奇之,召为功曹,遁而不应。
遂隐于华阴山。
(5分)
(2)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
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
(5分)
二、探究做题策略和方法
1、谈谈你在做文言文阅读题的步骤和做法。
2、你如何做分析概括题?
3、你做文言断句题有哪些好的方法?
4、你觉得做词意理解题需要注意什么?
5、翻译语句要注意哪些方面?
翻译原则:
翻译方法:
翻译标准:
翻译步骤:
踩点得分:
(1)实词()(2)虚词()
(3)文言句式()
三、课堂训练:
1、老题重做
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4年新课标卷II)(10分)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2、给下列短文划线部分断句。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四、我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2013年新课标II卷)
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
乾元初,兼礼部侍郎。
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
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
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
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
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
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
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
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改授为司门员外郎。
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
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载衔恨颇深。
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
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
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
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
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
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
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
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
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
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撰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
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
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⑵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