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学习目的】
1.知识与能力:掌握俄国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十月革命的基本史实,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了解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国内外敌人向苏维埃政权的进攻及其被粉碎的事实。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如何理解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课前延伸】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学生完成后,互批互改)。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形成哪两大军事集团?分别有哪几个国家组成?
3.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称为“火药桶”的是哪儿?导火线?开始的标志?
4.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
导入: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而十月革命的爆发也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下册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1、阅读教材P2内容,概括出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对比两个政权)
教师点拔: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
这些原因都与十月革命爆发有关。
2、在教材上标出俄国十月革命的开始时间、地点、领导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3、分条记住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所采取的措施。
政治上:
------------------------------------------------------------------------------------------
经济上:①
----------------------------------------------------------------------------------------
②
----------------------------------------------------------------------------------------
外交上:
-------------------------------------------------------------------------------------------
军事上:
设计练习题。
(题见本课学案)
1.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于()
A.1917年
B.1919年
C.1921年
D.1922年
2.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发生于公元1917年10月17日
B.首先取得莫斯科起义胜利
C.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D.领导人是列宁
3.2008年,奥运会火炬境外传递第三站选择在有“革命的城市”之称的圣彼得堡(彼得格勒)举行,我们之所以称它为“革命的城市”,因为它是()
A.十月革命的发生地
B.俄罗斯的政治中心
C.俄罗斯的经济中心
D.抗击德国法西斯的前沿阵地
4.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并立的政权是①沙皇政府②人民委员会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④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A俄国二月革命 B巴黎公社C俄国十月革命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6.俄国十月革命推翻的政权是()
A.沙皇专制
B.临时政府
C.同盟国
D.帝国主义
学生独立完成,互批互改,选择题注意题干考查的关键词
五、当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1、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
2、我还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是:
【教学反思】
把课堂交给学生,这是新形势下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原本认为准备的还算充分的我,一到课堂上,我就发现自己设计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太难了,也太多了,拔高了学生的能力。
问题的设计也不具有层次性,基本上是一种无序状态。
意识到这个问题,我有点慌乱,面对学生我开始自卑。
我努力了,但效果不佳,一节课始终完不成任务。
到了另外一个班级,我感觉自己就像处在浪尖上一样,不用自己怎样,就是顺着浪尖向前走,我似乎没有任何控制的权利,一切都在我的控制之外,很茫然。
这节课,在学生那里是结束了,现在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我不知道我的重点和难点怎么突破的,总之,要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如此循环往复,方能探讨出符合实际的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