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梁构造柱混凝土浇筑方案
工程概况:
XXXX
根据施工图纸,本工程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及圈梁,构造及圈梁柱截面形式绝大部分为矩形截面(240*240 mm),(含L形和T形)。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圈梁一般设置一道,圈梁与构造柱和原结构柱或结构墙相连接,构造柱、圈梁砼强度等级为C30。
一、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1施工前要完成轴线复测,熟悉图纸做好施工平面布置,划分好施工段,安排好施工流水,工序交叉衔接安排等工作。
1.2编制工程材料、机具、劳动力的需求计划。
1.3完成进场材料试块制作工作,准备好试模。
1.4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交底。
1.5检查模板固定是否牢固。
2、主要施工机具设备:
2.1、施工工具:振动棒,手推车、铁锨、铁锤等。
2.2、检测工具:水准仪、靠尺、卷尺、水平尺、线铊、磅秤、托线板、混凝土试模。
3、材料准备:
C30商品混凝土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规格一致。
有出厂证明、试验报告单(商混站提供的一套质量控制资料),并按规范要求抽样送检。
4、作业条件:
4.1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清除干净。
4.2浇筑混凝土的架子及管道已支搭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4. 3施工缝的松散混凝土及混凝土软弱层已剔掉清净,露出石子,并浇水湿润,
无明水。
4.4每次浇筑混凝土前1.5小时左右,由施工现场专业工长填写申报“混凝土浇注申请”,由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或质量检查人员签字批准,方可进行浇筑。
二、混凝土浇筑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柱、圈梁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养护(一)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运输到浇筑地点。
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浆流失。
如果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合。
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下表的规定。
三、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1.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米,浇筑高度如果超过2米时必须采取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
2.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作到均匀振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25倍(一般为300—400mm)。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10mm,以使两层混凝土结合牢固。
振捣时,振捣棒不得触及钢筋和模板。
表面震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3.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四、混凝土浇筑
1.柱高在2m之内,可柱顶直接下灰浇筑;圈梁以上构造柱浇筑时将构造柱顶部的模板做成坡形(及类似牛腿柱的形状详见附图)高度约为100mm左右,且此坡形边要高出模板边一部分,用钉子将模板固定牢固,浇筑时先将混凝土浇筑到坡形模板处,然后振捣密实,再将混凝土浇筑到柱顶平齐的地方,然后用小钢钎插插捣,插捣深度要插入下层混凝土100mm,然后用小锤在模板背面敲打,确保模板与上部墙体的可靠连接和顶部混凝土浇筑的密实性,当混凝土初凝后,再将此凸出的部分剔掉,然后用原浆抹平剔凿处。
预留投料振捣口,灌满
成型拆模后凿除整齐。
五、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12h以内,应对混凝土洒水养护,常温时每日浇水至少2次,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d。
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混凝土外观存在蜂窝、孔洞、露筋、夹渣等缺陷,混凝土振捣不实,漏振,钢筋缺少保护层垫层,尤其是板缝内加筋位置,应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七、安全技术措施
(1)基本施工安全文明措施
a所有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登高临空作业人员还需配备安全带、工具袋。
b施工中,在指定地点休息、吸烟,不得随意扔烟头,严格执行防火规定;施工作业区及库房也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具。
c安全防火组织健全,做到人员落实,全体工人必须熟练使用各种消防器材,了解掌握各种火灾使用消防器材的种类和方法;
d现场用电,严格执行用电规定,收工时,保证电源切断。
e执行一机一闸一漏电开关控制保护,漏电开关进行定期检查,发现失灵立即更换。
f一切移动式用电设备的电源电缆全长不得有驳口,外绝缘层无机械损伤。
凡有接驳口及外绝缘层有明显机械损伤的电缆,进行架空敷设。
(2)文明施工
a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文明施工领导小组,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落实文明施工责任。
b现场材料、工具由专人管理。
要求分类整齐堆放施工现场环境整洁、道路畅通。
c每天下班前清理施工留下的杂物、垃圾做到工完场清。
d生活垃圾要扔在指定地点,不得随便扔倒垃圾。
e严禁在施工现场随地大小便。
f施工现场不得追逐打闹。
g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施工人员佩带胸卡进场,违者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