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实验复习(详细)

八年级物理实验复习(详细)

八物实验复习
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用同一小车从同样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使它在三种不同表面的水平轨道上继续运动。

(1)为什么要使用斜面?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有一定的速度。

(2)为什么要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等的速度。

(3)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的原因: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受到的阻力不同。

(4)通过这个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长。

(5)从这个实验进一步进行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即不受到阻力作用,小车将永远沿直线运动。

(6)作为经典力学的先驱,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正确地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笛卡尔、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为了纪念他做出的杰出贡献,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力的单位。

2.(6分)甲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他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分别标记出小车停下的位置。

(1)标记③是小车在_木板_表面上停下的位置。

(2)分析可知: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慢_。

(选填“快”或“慢”)推理可知: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3)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到达底端水平面时速度相同。

(4)在水平面滑行的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_是_(“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5)上述所有探究实验中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有_控制变量法_(只要求写出一种即可)。

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3.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小枫、小红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1)小枫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在左右两盘中放入质量为50g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

当他在右盘中再加入10g砝码时,木块仍处静止状态,这是因为木块受到
向左(填“右”或“左”)的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为0.1N 。

(2)老师指出小红选择的实验器材更加合理,如图乙所示,选小车代替木块,对实验的好处是可尽量减小摩擦(尽量减小摩擦力对实验影响)。

(3)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的特点,并通过调整砝码质量(砝码重力)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4)实验中保持F l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
度,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

实验中设计这
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
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12分)图甲是小华同学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的情景,图乙是小张同学探究该实验时的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钩码数量来改变拉力大小,从而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大小是否相等。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想继续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方向是否在同一直线上”,他将小卡片旋转,松手后然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如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用剪刀将小卡片剪开。

(4)同学们认为小华同学实验方案优于小张同学实验方案,其主要原因是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小张同学为了完成实验,可以进行改进,你提出的改进措施为用小车来代替木块。

26.(5分)如图所示是“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

三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实验中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个砝码、
两个材料相同
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

(1)将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
匀速拉动木块,使木块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样,
读出弹簧测力计所示的拉力就可以得到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2)在乙实验中砝码随着木块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此时砝码受力的示意图。

(3)由乙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燥程度有关。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强选用了一块底面与各个侧面粗糙程度均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和一块长木板,用弹簧测力计向右拉动木块,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1)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右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

(2)小强通过分析A、D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分析A、E 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在接触面间的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小强进一步分析A、B、C三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4)另一组的小华设计的是将图A中的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

他由此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

你认为谁的结论是正确的,并简要说明理由。

小强的结论正确,小华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等。

(5)在操作过程中小强还发现,弹簧测力计不沿水平方向
拉动时,也可以使木块在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图不小心使弹簧测力计像右上方倾斜,则木块受到的滑动
摩擦力会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过程
中,木块处于平衡(平衡/不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
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是(是/不是)一对平衡力,理由是:拉力与摩擦力不在同一直线;竖直方向上,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木板对它的支持力不是(是/不是)一对平衡力。

6.(16分)某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
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
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木板上的滑块通过
轻绳绕过定滑轮(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
擦),绳的另一端悬挂托盘。

实验时,在
托盘中放入适量的砝码,使滑块做匀速
直线运动。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测量滑块的滑动摩擦力,需要
测量的物理量是④。

(填选项前的编
号)
①木板的质量m1,②滑块的质量m2,
③砝码的质量m3,④托盘和砝码的总
质量m4。

(2)滑块的滑动摩擦力表达式为f=m4g。

(用已知或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3)该实验的理论依据是:二力平衡。

(4)该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请你写出其中的一点:难以控制滑块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

(5)为了避免该实验的不足,小刚改为向左水平拉动木板,同时把砝码和托盘换为弹簧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