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评讲学案——《梁史·褚翔传》一、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文本,梳理思路。
2.积累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3.落实翻译(明确重要的实词、特殊句式做到信、达、雅)。
4.掌握基础的文学文化常识。
二、做题情况统计:高三(6)班共计76人1.褚翔,字世举,河南阳翟人。
曾祖渊,齐太宰文简公.....,佐命齐室。
祖蓁,太常穆子。
父向,字景政。
年数岁,父母相继亡没,向哀毁若成人者,亲表咸异之。
既长,淹雅有器量。
高祖践阼,选补国子生。
起家..秘书郎,迁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
出为安成内史。
还除太子洗马、中舍人,累迁太尉从事中郎、黄门侍郎、镇右豫章王长史。
顷之,入为长兼侍中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
外兄..谢举为制墓铭,其略曰:“弘治推华,子嵩惭量;酒归月下,风清琴上。
”论者以为拟得其人。
●翔初为国子生,举高第。
丁父忧。
服阕,除秘书郎,累迁太子舍人、宣城王主簿。
中大通五年,高祖宴群臣乐游苑,别诏翔与王训为二十韵诗,限三刻成。
翔于坐立奏,高祖异焉,即日转宣城王文学,俄迁为友。
时宣城友、文学加它王二等,故以翔超为之,时论美焉。
❍出为义兴太守..。
翔在政洁已,省繁苛,去浮费,百姓安之。
郡之西亭有古树,积年枯死;翔至郡,忽更生枝叶,百姓咸以为善政所感。
及秩满,吏民诣阙请之,敕许焉。
寻征为吏部郎,去郡,百姓无老少追送出境,涕泣拜辞。
⏹翔居小选公清,不为请属易意,号为平允。
俄迁侍中,顷之转散骑常侍,领羽林监,侍东宫。
出为晋陵太守,在郡未期,以公事免。
俄复为散骑常侍,侍东宫。
太清二年,迁守吏部尚书。
其年冬,侯景围宫城,翔于围内丁母忧,以毁卒,时年四十四。
诏赠本官。
☐翔少有孝性。
为侍中时,母疾笃,请沙门祈福。
中夜忽见户外有异光,又闻空中弹指,及晓,疾遂愈。
咸以翔精诚所致焉。
(节选自《梁史·褚翔传》)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入为长兼侍中/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B.入为长兼侍中/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C.入为长兼侍中/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D.入为长兼侍中/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称呼一个人,可以称其名、字、号、谥号、官职等,还可以兼称,“太宰文简公”就是兼称官职“太宰”与谥号“文简公”。
B.“起家”意思较多,在“白手起家”中指“创立事业”,在“布衣起家”中指“出身”,文中的“起家秘书郎”就指的是“秘书郎职位出身”。
C.古代称父亲的姊妹(姑母)的儿子为外兄弟,称母亲的兄弟(舅父)的儿子为内兄弟,文中的“外兄”就是指禇向姑母的儿子谢举。
D.“太守”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秦时置“郡守”,汉景帝时改称“太守”,隋初称“刺史”。
《醉翁亭记》中就塑造了一个“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太守形象。
15.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褚翔深受朝廷器重。
他曾多次升迁担任重要官职,并受到梁武帝的越级提拔;尽管他在担任晋陵太守期间触犯法令被免职,但过了不久梁武帝便让他官复原职。
B.禇向文才出众。
一次,梁武帝在乐游苑召集群臣宴饮,下诏命褚翔和王训作二十韵诗,褚翔就座后立即完成,进呈武帝,武帝十分惊讶。
C.褚翔为官清廉。
在地方,他廉洁自守,减少繁杂苛刻的政令,废除不必要的开支;在吏部,他公正清廉,不因别人的请托而改变自己的主张。
D.褚翔很有孝行。
一次母亲病重,他请和尚为母亲请福,夜里竟出现异常现象,天亮时母亲的病就好了;为母亲服丧,因伤心过度而去世。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翔于坐立奏,高祖异焉,即日转宣城王文学,俄迁为友。
(5分)学生答案:褚翔就做后立即完成进量,武帝十分惊异,当天转到宣城王文学城府,迁任成为朋友。
褚翔就座后立即完成,进呈武帝,武帝十分惊讶,宣城王文学立刻与他学习,一会便成为朋友。
●褚翔就座后立即完全,高祖十分惊讶,当天将他升迁为宣城王文学,不久又升迁为友。
正确答案:(2)及秩满,吏民诣阙请之,敕许焉。
(5分)学生答案:到了制度完善时,官吏百姓上书请求,不被允许。
等到处罚完成了,吏民到到那里去拜访他,下令答应了。
●等到任期完了,百姓向皇帝请求让他留下来,皇帝下诏允许了。
正确答案:四、课堂跟踪练习彭泽,字济物。
幼学于外祖段坚,有志节。
会试..二场毕,闻母病,径归,母病亦已。
登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刑部郎中。
势豪杀人,泽置之辟。
中贵为祈免,执不听。
出为徽州知府。
‖正德初,起知真定。
阉人数挠禁,泽治一棺于厅事,以死怵之,其人不敢逞。
刘惠、赵鐩等乱河南,命泽与咸宁伯仇钺提督军务讨之。
陈便宜十一事,厚赏峻罚,以激劝将吏。
始至,大陈军容,引见诸将校,责以畏缩当死。
诸将校股栗伏罪,良久乃释。
遂下令鼓行薄贼,大小数十战,连破之。
‖吐鲁番据哈密,执忠顺王速檀拜牙郎,以其印去,投谩书甘肃,要索金币。
总制邓璋、甘肃巡抚赵鉴以闻,请遣大臣经略..。
大学士杨廷和等共荐泽。
泽久在兵间,厌之。
帝优诏慰勉,乃行。
‖泽材武知兵,然性疏阔负气。
经略哈密事颇不当,钱宁、王琼等交齮龁之,遂因此得罪。
世宗入继遂即家起兵部尚书太子太保部事积坏久泽覈功罪杜干请兵政一新又请敕九边守臣,策防御方略,毋画境自保。
‖镇、巡居中调度,毋相牵制。
诸边各以农隙筑墙浚濠,修墩台,饬屯堡,为经久计。
内地盗甫息,敕守臣练卒伍,立保甲..,惩匿盗不举者。
且抚西南诸苗蛮,申海禁,汰京军老弱。
帝咸嘉纳。
‖在部多所执持,会御史史道以讦杨廷和下狱,泽复劾道。
帝因谕言官,惟大奸及机密事专疏奏,余只具公疏,毋挟私中伤善类。
诏下,给事御史..交章劾泽阻言路,坏祖宗法。
帝乃从吏部言,停前谕。
泽不自安,累疏乞休。
言者复交劾之,乃加少保,赐敕乘传归。
泽复夺官为民,家居郁郁以卒。
‖ (节选自《明史·彭泽传》有删改)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世宗入继遂即家/起兵部尚书/太子太保/部事积坏久泽/覈功罪杜/干请兵政一新/B.世宗入继/遂即家起兵部尚书/太子太保/部事积坏久/泽覈功罪/杜干请/兵政一新/C.世宗入继遂即家/起兵部尚书/太子太保/部事积坏久/泽覈功罪杜/干请兵政一新/D.世宗入继/遂即家起兵部尚书/太子太保/部事积坏久泽/覈功罪杜干请/兵政一新/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试: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
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
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秋天(八月),所以又叫“秋闱”。
B.御史: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
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C.经略: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
D.保甲:旧时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统治人民,若干户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并设有甲长和保长,对人民实行层层管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彭泽为人孝顺,行事耿直。
参加会试时刚考完前两场,他听说母亲生病就径直回家探望;豪强杀人,彭泽置之不理,即使朝中权贵求情也不为所动。
B.彭泽治军有方,带兵严明。
刘惠等人作乱时,彭泽奉命征讨,厚赏严罚激励将士,一到任就检阅部队,申明军纪,主动出击,大小战役接连取胜。
C.彭泽尽职尽责,建言献策。
他力除积弊,核查功过,使兵政焕然一新;还积极提出官员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边邑利用农闲筹备战事等合理化建议。
D.彭泽性格疏阔,意气用事。
他厌倦征战,拒绝经略哈密,直到皇帝下诏好言劝勉才答应,后因办事不力遭陷害而被朝廷放归。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阉人数挠禁,泽治一棺于厅事,以死怵之,其人不敢逞。
(5分)答案:正确答案:(2)在部多所执持,会御史史道以讦杨廷和下狱,泽复劾道。
(5分)答案:正确答案:五、总结与要求。
本次文言文训练题,在选择题方面,学生在断句题掌握较好,而在文学文化常识这一方面仍然很薄弱,同时对于文章整体的理解方面依然有所欠缺。
翻译方面存在不少问题:(1)得分点不翻译或译错,(2)大意不通,(3)非关键词译错或不准确,(4)不能巧妙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迁移,(5)书写不工整。
课后要求同学们整理好本次学案的重难点知识笔记,记录在自己的积累本上,课后进行提问与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