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1.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A.1789年法国大革命B.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D.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维护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国际组织是A.国际联盟B.联合国C.欧洲共同体D.欧盟3.下列凡尔赛和约的规定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分赃性质的是A.军备问题B.殖民地问题C.德国边界问题D.赔款问题4.使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事件是A.苏联的建立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D.1936年通过新宪法5.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目的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B.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C.新政的实施使美国的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D.新政实施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6.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相似表现有①曾以中立国的地位发战争财②为捞取战利品而决定参战③美国参战加速了战争结束④美国参战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7.20世纪70年代初,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是A.法国B.英国C.日本D.德国8.二战后,美国在经济上援助西欧的根本目的是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C.向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经济渗透D.帮助欧洲经济复兴9.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A.信息化、全球化B.高速度、低膨胀C.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D.高速度、低失业率10.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的根源是A.美苏争霸B.第三世界兴起C.苏联解体D.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11.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500年历史结束的事件是A.纳米比亚独立B.埃塞俄比亚独立C.阿尔及利亚独立D.埃及独立12.慕尼黑会议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是A.希特勒吞并捷克斯洛伐克B.绥靖政策破产C.德国突袭苏联D.加速二战的全面爆发13.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有许多启示,其中说法不正确是A.农轻重的比例要协调发展B.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C.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D.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14.“我带者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这句话是下列哪位中东地区的领导人说的A.拉宾B.佩雷斯C.阿拉法特D.萨达姆15.世界第一只细胞克隆的山羊在中国诞生,这一现象出现于A.工业革命期间B.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C.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D.第四次工业革命期间16.下面关于科索沃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索沃战争是首次不经过联合国发动的战争B.科索沃战争以南联盟的胜利而结束C.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格局多极化受阻D.美国首次打出“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17.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A.美国开始称霸世界B.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美苏冷战的开始D.美国开始主宰是世界18.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尼赫鲁曾说:“今天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
”材料中提到的“结束厄运”的时代发生于A.1945年B.1947年C.1949年D.1950年19.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是A.冲击了斯大林模式B.根本改变了斯大林模式C.最终导致苏联解体D.使工业生产总值超过了美国20.下列关于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曾按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B.各自的经济建设都走了不少弯路C.曾经先后进行了不同的改革D.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摆脱苏联的控制2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争结束的标志是A.德国签署投降书B.意大利投降C.日本签署投降书D.开辟欧洲第二战场22.下列各项联系,没有因果关系的是A.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一次世界大战B.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C.改革开放——深圳崛起D.斯大林格勒战役——美国23.珍珠港事件中日本偷袭的是A.英国军队B.美国军队C.法国军队D.苏联军队24.下列内容不属于雅尔塔会议的是A.战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B.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C.各国保证用人力、物力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D.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25.20世纪末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是A.日本B.美国C.欧盟D.德国26.中国的海尔电器厂,它的美国工厂生产的家用电器已经位居美国同行业的前列,在美国各地的商场中几乎都可以看到海尔电器,这说明A.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发展趋势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不平等C.高新科学技术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D.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27.最早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国家是第 1 页共8 页A.法国B.苏联C.南斯拉夫D.中国28.在1922年苏俄不可能出现的是A.喀秋莎到市场上卖土豆B.资本家可以租用部分国有企业C.农民家中没有剩余的粮食D.安娜到商店购买日用品29.当代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A.第三世界日益崛起B.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C.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D.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30.一个香港人旅行到某地区,发现那里不同国籍的人却拥有统一的护照,使用统一的货币,他所到的地区属于A.欧洲B.北美C.大洋洲D.太平洋地区31.“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有人称之为美国自建国以来本土所遭到的第二次大规模袭击,第一次是指A.来克星顿枪声 B.美国内战C.珍珠港事件D.中途岛战役32.下列国际条约中,为美国在中国扩张提供了方便的是A.《凡尔赛和约》B.《四国条约》C.《限制海军军备条约》D.《九国公约》3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34.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A.刺激消费和生产B.国家对农业的调整C.国家对工业的调整D.整顿改革金融业35.希特勒上台后制造的“国会纵火案”针对的是A.德国共产党 B .资产阶级政党C.犹太民族D.垄断资本家36.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A.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B.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突袭波兰C.1941年6月22日德国军队进攻苏联D.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37.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欧洲开辟的第二战场的地点是A.敦刻尔克 B.阿拉曼C.诺曼底 D.柏林38.二战后,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原因有①接受美国军事订货②战后的民主改革③重视科技教育④大量欧亚移民的涌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9.欧洲共同体成立的主要目的是①争取美国援助②医治战争创伤③促进经济发展④提高国际地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0.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的增长速度仅次于日本的是A.英国B.联邦德国C.加拿大D.澳大利亚41.下列措施不属于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的是A.削减农业税B.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C.开展大规模垦荒和推行“玉米运动” D.减少农业投资42.导致苏联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B.戈尔巴乔夫实行错误的政策C.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D.民族矛盾的激化43.东欧剧变的本质含义是A.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社会制度发生改变C.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崩溃D.政治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44.在拉丁美洲,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是A.古巴B.巴拿马C.巴西D.海地45.右图人物是印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他是A.甘地B.提拉克C.尼赫鲁D.纳赛尔46.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500年历史结束的事件是A.纳米比亚独立B.埃赛俄比亚独立C.阿尔及利亚独立D.埃及独立47.下列现实生活中涉及的科技发明,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是A.访问互联网B.用手机打电话C.用数码相机拍照D.在电灯下看书48.下列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使第三产业大大发展起来C.推动了社会生活现代化D.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49.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电影艺术家是A.乌兰诺娃B.卓别琳C.凡·高D.罗曼·罗兰50.德莱塞创作的著名小说是A.《永别了,武器》B.《老人与海》C.《约翰·克里斯朵夫》D.《美国的悲剧》51.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A.日本偷袭珍珠港B.苏联卫国战争开始C.德军侵入布拉格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52.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的事件是A.苏德战争爆发B.太平洋战争爆发C.诺曼底登陆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53.德国在二战中惯用的战术首推A.阵地战B.闪击战C.持久战D.运动战54.决定建立联合国的会议是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55.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场结束的历史事件是A.诺曼底登陆B.巴黎解放C.苏军占领柏林D.德国投降56.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时期,这一“交替”是指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B.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发展C.由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发展D.由“冷战”向局部热战发展57.新政的主要特点是A.通过《工业复兴法》B.消除经济危机第 2 页共8 页C.刺激消费和生产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58.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A.新政的特点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B.这次新政的目的是对付经济危机C.这次新政的实施,取得了很大成效D.这次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59.罗斯福“新政”中既减少庞大的失业队伍,又刺激消费和生产的新政措施是A.对银行的整顿B.对农民的补偿C.国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D.新建许多公共工程60.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事件是A.慕尼黑协定的签订B.德国闪击波兰C.英法对德宣战D.德军开始进攻苏联6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共同的根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C.法西斯势力掌握了国家政权D.科学技术迅猛发展62.1922年,苏联农民契克夫在完成了固定的粮食税后,把剩余粮食运到一个集市上出售,结果应该是A.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B.他被处以罚款C.他只能出售其中一小部分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
63.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此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A.一战B.二战C.冷战D.科索沃战争64.1947年8月,印度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
结束这个时代的领导人是A.尼赫鲁B.阿拉法特C.卡斯特罗D.纳赛尔65.有一些史学家称1917年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的一年,其主要依据是这一年A.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B.俄国爆发二月革命C.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D.俄国爆发十月革命66.在战争中第一次使用原子弹的国家是A.日本B.苏联C.美国D.德国6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中,为各国经济交往搭建了一个共同的平台的组织是A.欧洲联盟(EU)B.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C.亚太经合组织(APEC)D.世界贸易组织(WTO)68.在巴黎和会上起主宰作用的国家是A.英日法B.英美日C.英法美D.法美日69.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进一步破坏导致中国爆发了A.新文化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大革命70.下列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确立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B.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C.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D.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71.十月革命与以往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A.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资产阶级革命D.土地革命72.新政的中心措施是A.国家对工业的整顿B.国家对银行的整顿C.国家对农业的调整D.新建公共工程73.下列对十月革命历史意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B.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新纪元C.开始了探索社会主义的新时代D.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74.某网站讨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正确的答案是A.重新确立一战后欧洲统治秩序的体系B.维护世界主权独立的体系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D.维护世界和平的体系75.下列地点曾作为十月革命总指挥部的是A.白宫B.冬宫C.斯莫尼尔宫D.凡尔赛宫76.十月革命胜利的象征是A.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B.“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向敌人最后攻击炮声C.第一个苏维埃政府的建立D.粉碎了帝国主义武装干涉77.《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规定是A.德国边界问题B.成立国联C.殖民地问题D.军备问题78.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主要针对的国家是A.法国B.中国C.德国D.意大利79.确立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统治秩序的会议是A.巴黎和会B.开罗会议C.华盛顿会议D.德黑兰会议80.巴黎和会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竞争最激烈的两个国家是A.美、日B.英、日C.英、德D.美、英81.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的条约是A.《辛丑条约》B.《四国条约》C.《中日协定》D.《九国公约》B.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C.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D.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82.为摆脱危机而实行“新政”的美国总统是A.林肯B.华盛顿C.威尔逊D.罗斯福8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国陷入东西两面受敌,顾此失彼困境的事件是A.《开罗宣言》的发表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C.斯大林格勒战役D.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84.1949年2月,美国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