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接待基本礼仪英国洛克曾经指出:“礼仪是在人的一切美德之上加上的一层藻饰,它们对人们具有效用,同时也为他获得一切与之接近的人的尊重和好感。
”一、政务礼仪与其它礼仪的异同首先,政务礼仪以尊重为本,在体现尊重的基础上,有不同的规范要求。
尊重自己就要严于律已,自尊自爱。
尊重他人是指对自己的所有交往对象表示应有的尊重。
对于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群众是一种常识,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
其次,政务礼仪讲究积极表达。
在接待中使用规范的“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
第三,形式标准是政务礼仪的一个独特之处。
要求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运用政务礼仪时,要讲究礼仪,既要了解待人接物的种种规范,又要具体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总之,广大国家公职人员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要坚持尊重为本,不善于表达不行,表达形式不够规范也不行。
二、国家公务员礼仪的基本要求遵守TPO原则个人礼仪的第一要求,是遵守TPO原则。
T指时间“time”,P指地点“place”,O指目的“objective”,在人际交往中,TPO是人们普遍承诺的基本原则,它揭示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即个人礼仪行为的一切,都是有明确目的的,而为了这个目的的实现,又必须注重与目的相应的环境、时机,否则,就会南辕北辙,弄巧成拙。
所以TPO原则是个人礼仪应注重的基本原则。
掌握PAS原则PAS原则是个人礼仪的又一重要原则。
P指职业“profession”,A 是指年龄“age”,S指地位“status”,这是指个人礼仪要求注重不同职业、年龄、地位的差异才能恰到好处,锦上添花。
要符合PAS原则,就要掌握好其中的“度”。
应该说,地位越高,负的责任越大,越要重视个人礼仪,因为礼仪表现与他的修养程度是统一的。
而一个举止得体,谈吐文雅、衣着大方的公务员,会给人一种信任感,从而有利于工作。
坚持健康原则健康原则指要有健康的情绪、健康的心态、健康的身体。
生活没有规律,不讲节度,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缺乏理想,缺乏理解宽容,也都不是健康的心理,肯定会影响人的精神面貌。
所以要注意自我情绪的调节,不能因情绪的波动而将一切喜形于色,随心所欲地或和颜悦色,或横眉怒目。
应当以工作为重,控制情绪,始终以冷静、认真、诚恳的态度对待人和事,在待人接物中始终有饱满的情绪、充沛的精力。
同时,对他人要有仁爱和理解,不能事事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有时也许需要放弃个人其实是更好的意见而去同意大多数人都愿意接受的稍次一些的意见,那就应该从大局出发,坦然地接受事实,服从大局。
用好自然本色原则越高,负的责任越大,越要重视个人礼仪,因为礼仪表现与他的修养程度是统一的。
而一个举止得体,谈吐文雅、衣着大方的公务员,会给人一种信任感,从而有利于工作。
坚持健康原则健康原则指要有健康的情绪、健康的心态、健康的身体。
生活没有规律,不讲节度,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缺乏理想,缺乏理解宽容,也都不是健康的心理,肯定会影响人的精神面貌。
所以要注意自我情绪的调节,不能因情绪的波动而将一切喜形于色,随心所欲地或和颜悦色,或横眉怒目。
应当以工作为重,控制情绪,始终以冷静、认真、诚恳的态度对待人和事,在待人接物中始终有饱满的情绪、充沛的精力。
同时,对他人要有仁爱和理解,不能事事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有时也许需要放弃个人其实是更好的意见而去同意大多数人都愿意接受的稍次一些的意见,那就应该从大局出发,坦然地接受事实,服从大局。
用好自然本色原则礼仪是思想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现,是建立在文明修养,道德高尚,博大胸怀,高雅情趣的基础之上的,礼仪行为是内在的自然流露,忌附庸风雅的表面做作或东施效颦的拙劣模仿,礼仪是实质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脱离了自然本色,难以达到礼仪效果,也难以发挥礼仪的社会作用。
因此,在讲究礼仪,要追求个人礼仪的完善周到,但同时也必须是真实感情的流露,才能取信于人。
倡导节约的原则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一直为我国政府所倡导。
作为社会形象引导者的国家公务员理应在个人生活、工作过程中不损害政府形象、个人形象的前提下,注重节俭,从衣着朴素,随手关灯,重复使用办公用品,习惯于无纸化办公,公务往来中等处处着眼,时时注意,共同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自觉感恩的原则人离不开群体,作为人民公仆的国家公务,要常怀感恩戴德之心永存感恩之情。
感恩包括对父母、亲友,对国家、对社会给予自己的抚育、教育、帮助等方面。
知恩必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诚信践诺的表现形式。
忘恩负义者为世人唾弃,感恩的方式包括孝敬父母、自觉奉献、努力工作、乐于助人、关怀弱势群体等,以真心、真情回报社会,把为人民服务化为自觉行为。
三、政务服饰礼仪国家公务员服饰的一般原则1、质朴大方,服饰得体。
提倡勤俭朴素,忌奢华、时髦和服饰元素的流行化。
2、呈现身份、个性和场合要求。
服饰与个人年龄、体型、地位、经济条件相适应;扬长避短,不盲目追新潮,男士服饰体现潇洒风度;女士服饰重婉约多姿,在不同的场合,讲究不同的穿戴,与公务环境相和谐。
服装的类别从服装的功能划分,服装可分为正规服装和休闲服装两大类:能表现职务、身份、社会地位和礼节的服装称为正规服装。
这类服装的款式、色彩、质地及服饰质地及服饰搭配等等都有其特殊要求。
因此常被用于各类正式社交场合。
在我国,正规服装主要指西服套装,中山装和职业服装。
西服套装、中山装要求上下装颜色一致并配衬衫或领带和皮鞋,其颜色的深浅常常是着装人职务、身份、地位的标志。
职业服装一般是某个职业或和行业的标记,它们以突出职业特点为特色,易于识别。
如军服,警服等。
休闲服装休闲服装是指人们居家和日常外出时所穿的各式服装,以舒适、方便、随意、实用为主要特色。
如休闲西装、夹克衫等,如无重大活动,国家公务员也能穿用,但不将居家服装、运动装、时装穿到办公室里来。
服装穿着的原则在服装穿着过程中,应坚持整体性、表现个性及TPO等原则。
整体性原则正确的着装,能使形体、容貌等形成和谐的整体美。
服饰整体美的构成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人的形体,人的内在气质以及服装和饰物的款式、色彩、质地、加工技巧乃至着装的环境等。
个性原则服装是外在的,一个人所穿的服装往往能传达出其性格、爱好、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的内在信息。
着装的个性原则不单指通常意义上的个人的性格,还包括一个人的年龄、身材、气质、爱好、职业等因素在外表上的反映所构成的个人的特点。
但是服装穿着时,如果不注意色彩、体型、场合的协调,一味地追求个性,讲求独特,不仅不会张扬个性,而且还会损害形象。
T P O 原则TPO原则即着装与时间、地点、目的的相配的原则。
一个人的衣着打扮要符合自己所处的时间、地点和目的。
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事件的态度,同时也昭示着他的心情、重视程度、赞成或反对乃至有保留的赞成和有赞成的保留。
比如朋友的婚礼请你去参加,你是衣冠楚楚还是邋遢地去出席,显然表露出了你对朋友、对事件本身的尊重和重视程度。
服装的色彩搭配与选择色彩,是服装留给人们记忆最深的印象之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往往也是服装穿着成败的关键所在。
色彩对他人的刺激最快速、最强烈、最深刻,被称之为“服装之第一饰物”。
在服装的色彩上要想获得成功,颜色的搭配选择十分重要。
一般来说,色彩搭配可以采用统一法、对比法、呼应法、点缀法、时尚法等几种方法。
根据色彩明暗度的不同来搭配,即把同一颜色按深浅不同进行搭配,造成一种和谐的美感。
但应注意深浅色的衔接不能太生硬,要尽量过渡得自然。
用相近的颜色搭配,如橙与黄、蓝与绿的搭配等,但在搭配时要明暗度或鲜艳度上加以区别。
用互相排斥的对比色(如红与绿)来搭配,但一定要在明暗度鲜艳度上加以区别,以使对比鲜明而不刺眼。
运用流行色。
在特定时期,人们会对某种颜色产生偏爱,使其广泛流行起来。
这种颜色适应人们的普通心理,往往能引起人们普遍关注。
不过流行色的运用要考虑到场景、年龄等。
以上色彩的搭配大多是就服装自身而言,此外还要和配件、年龄、场合等协调。
服装颜色的选择特别注意要与自己的肤色和服装面料质地相配,与季节相协调。
此外,要了解各国颜色习俗和礼仪,以免出错,令外宾不愉快。
一般来说:日本人不喜欢绿色,他们以白色为哀伤,而以黄色、红色象征好运幸福。
政务服饰提醒1、着装总的要求是,中老年人的着装体现庄重、雅致和整洁;年轻人的着装则可适当鲜艳、活泼和随意一些。
记住:流行的不一定是适合你的,绝不盲目穿戴流行的东西。
2、时刻注意整洁,要整理自己的衣着穿戴或要补妆时,则应到卫生间,不宜在公开场合整理。
3、男、女公务员均不应留长发指甲,既不便工作也不卫生。
4、男士贴身内衣不可露出衬衫外,女士内衣的带子不能显露于外,贴身衣物纹路不宜隐约可见。
服装商标都不该露于表面。
在正式场合,男士腰带上不要挂任何东西。
5、场合越隆重、越严肃、越正式,越宜着深色装,其面料、质地、做工均应精良,所佩首饰应货真价实,不能佩人造珠宝。
6、在国外,倘主人在邀请信上注明服饰要求,应遵主人之意着装。
7、东方国家以年长为尊,西方国家以年轻为荣,与不同国家民族的人打交道,要了解对方心态和习俗,理解对方的服饰原则,并调整自己的服饰。
8、任何服饰仪容都与人的精神和举止融为一体,其中有饱满的精神,得体的行为,才与恰当的服饰相谐。
否则,衣饰并不能衬托甚至升华一个人的精神实质,反映一个人的修养素质。
9、职业标志服装不得与普通服装混穿,去掉标志的职业装不宜作为正式服装。
四、政务仪容礼仪仪容,指人的外表,包括人的容貌、表情、妆饰、姿态,是动与静相统一的风度体现,是人际交往中的第一印象,一个人的精神,情感和审美情趣都可通过仪容来展示,真实、优美的仪容可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有助于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增加亲和力、感召力,促进交往。
政务仪容总的要求是言行举止端庄大方,待人坦诚、友善、亲切、妆饰整洁适度,不卑、不亢,彬彬有礼。
表情——端庄、自然、真挚、生动、微笑表情是人的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
当外部客观事物以物体的、语言的或行为的方式刺激大脑时,人就会产生各种内在的反映,这种内在情感会通过人体以相应的方式呈现出来,表现在人的面部表情、声音和动作上。
人们常说的情动之于心、形之于外、传之于声就是这个意思。
在人的丰富多彩的表情中,眼神和微笑最具礼仪功能和表现力。
眼神眼睛是人类面部的感觉器官之一,最能有效地传递信息和表情达意。
俗语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眼神中可以看到的整个内心世界。
眼睛对内心情感的传达主要靠眼神,因此,在社交活动中,眼神的运用要符合一定的礼仪规范,主要就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1、注视的时间。
一般来说,与对方目光接触的时间超过了全部谈话时间的1/3时,要么是被认为很吸引人,要么是怀有敌意。
2、与人交谈时,目光应该注视着对方,但应使目光局限于上至对方额头,下至对方衬衣的第二粒纽扣左右以两肩为准的方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