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NoSQL数据库原理》教学进度表

《NoSQL数据库原理》教学进度表

学院
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表
(20〜20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NoSQL数据库原理
授课学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 48 _________ 主讲(责任)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与教学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班级/人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教研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教研室)主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务处编印
年月
一、课程教学目的
NoSQL数据库大多具有横向扩展能力强、数据模型灵活等特点,在互联网、电力、电信、金融以及工业物联网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作为开源软件,NoSQL数据库的使用和部署较为
简单,不需要掌握复杂的底层技术原理,适合ICT领域中的各个专业人员学习和使用。

被统称为“ NoSQL ”的非关系型数据库,大多具有优秀的分布式部署能力、横向扩展能力和灵活的数据模型。

本课程介绍NoSQL数据库的起源、基本技术原理、常见存储模式等知
识,介绍HBase、Cassandra、MongoDB、Neo4j和Redis等热门NoSQL软件的技术原理、架构特点和使用方法,使学生掌握常见NoSQL数据库的部署和使用方法,理解分布式大数据系
统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和解决方法,进而更深入的理解大数据领域的开源工具和技术原理。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理论上,通过典型案例引入概念、原理和方法。

在实践上,由教师讲解案例背景,提供简单思路。

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扩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兴趣。

通过学生的讨论、自主实践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要求学生自主搭建常见NoSQL数据库,完成参数配置、调整,以及通过命令行和编程等方式进行操作使用。

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完成软件的分布式部署与调优实验,在理论上,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软件架构、存储模式等方面的技术特点。

在每章的任务教学中,可适当布置联系、组织讨论、引导提出扩展的解决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锤炼学生的专业精神并提升动手能力,以达到本课程的培养目的。

三、课程考核方法
突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过程性考核。

课程考核的成绩构成=出勤(10%)+
平时作业与实验报告(60%)+课程综述(30% )。

《NoSQL数据库原理》教学日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