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卷带答案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1.如下图为1965年一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的百分比)示意图,它反映出A.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起决定作用B.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C.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D.二战后发达国家一直主宰世界贸易2.1888年,19岁的甘地从印度到英国留学,这期间,他潜心研究《圣经》,把基督教教义中关于对恶人忍让的教义与印度教教义中“以德报怨”的思想结合起来,得出了“非暴力”的结论。

由材料看,他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缘自A.宗教思想B.科学理论C.工人运动D.启蒙思想3.1947年的美国总统在演说中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

这个“总统”是A.威尔逊B.罗斯福C.杜鲁门D.尼克松4.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贫富的两极分化社会财富的畸形集中,必将导致社会的不安定。

为此,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施了A.社会扶贫计划B.社会保障制度C.以工代赈D.计划经济5.1922年,甘地认为自己犯了“一个喜马拉雅山般的错误”,宣布停止“文明不服从运动”。

他所说的“错误”是指他A.没有把斗争同群众的运动相结合B.没有及时制止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C.没能把运动控制在非暴力的范围D.没有及时提出争取印度独立的目标6.二战后,丘吉尔在演说中指出:“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下列能体现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联合起来”的指A.原子能共同体建立B.煤钢共同体的建立C.欧洲共同体的建立D.欧洲联盟的建立。

7.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其根本目的是A.保障弱势群体生活B.减少政府开支,减轻民众纳税负担C.提高社会消费水平D.缓和社会矛盾,稳定资本主义制度8.“二战”后,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东西方“冷战”的加剧,苏联强行将东欧各国纳入自己已有的固定模式的轨道。

这种“固定模式”的特点是A.高度集中B.计划与市场结合C.自由放任D.多种所有制并存9.战后,日本、西欧、美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有()①重视高科技的发展②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③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④推行非军事化政策A.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②③10.叶利钦曾发表讲话说:“我曾经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冥思苦想苏联的未来,现在已经不需要了。

”他发表该讲话的时间最可能是A.1988年B.1989年C.1990年D.1991年11.1949年初,苏联外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声明中的“渗透”主要是指A.实施马歇尔计划B.成立华约组织C.推行杜鲁门主义D.建立北约组织12.新航路开辟后,非洲逐渐沦为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陆”。

非洲人民通过500多年坚持不懈的斗争,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使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寿终正寝。

其“寿终正寝”的标志是A.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C.阿尔及利亚独立D.纳米比亚独立13.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其具体表现不包括A.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诞生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殖民统治C.凯末尔革命使土耳其走上了民族复兴的道路D.埃及、巴拿马分别收回苏伊士、巴拿马运河主权14.1948年至1952年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

工业生产增长了35%......当时欧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原因是()A.成立欧洲共同体B.成立欧洲联盟C.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D.推行非军事化政策1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一场新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紧接着又拉开了序幕。

”材料中这场“战争”开始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C.北约组织的建立D.华约组织的形成16.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文中的“安全网”指的是A.社会扶贫制度B.社会保障制度C.妇女获得选举权D.计算机网络17.1948年2月,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准备发行货币,筹建政权,引起苏联的抗议。

6月,苏联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煤、电、食品等生活物资,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

苏联这一做法A.表明苏联掌握战略优势B.造成了北约与华约的全面对峙C.加速了德国的分裂D.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18.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宣称:“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力量,而且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

”材料说明()A.日本摆脱了美国的控制B.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C.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日本与美国关系比较紧张19.1965年,联合国大会将安理会的非常任理事国从原来的6个增加到10个,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理事国从1973年起增加到54个。

这些增加的名额,大多数给了亚、非、拉国家。

出现“理事国”不断增加的主要因素是A.亚非拉国家的崛起B.两极格局的解体C.美国霸权地位丧失D.联合国地位下降20.1991年底,飘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半个多世纪。

这里“红旗悄然落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苏联解体B.轴心国集团解体C.华约建立D.北约建立21.东欧剧变给我们留下很多思考,你认为正确的是()①东欧剧变表明苏联模式的失败②东欧剧变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③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的变化④东欧剧变标志着共产主义运动失败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③④22.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如图漫画形象的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实施的哪一政策?A.杜鲁门主义B.建立北约C.马歇尔计划D.经互会23.以为当代西方史学家说:“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这个“经济共同体”是()A.联合国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欧洲联盟D.华沙条约组织24.如图是世界现代化秩序变迁示意图。

直接导致①所示的世界秩序出现的史实是A.二战后美、苏实力大增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C.西欧、日本的迅速崛起D.苏联实现了工业化25.有观点认为:“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材料认为“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理由是A.对苏联模式的小修小补B.改革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D.没有突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占世界贸易的绝大部分,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一直主宰世界贸易,故D符合题意;题干信息贸易体现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起决定作用、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2.A解析: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他潜心研究《圣经》,把基督教教义中关于对恶人忍让的教义与印度教教义中“以德报怨”的思想结合起来,得出了“非暴力”的结论。

”可知,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来源于基督教和印度教的教义结合,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关键词“1947年”“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爆发,选项C符合题意;威尔逊就任美国总统期间获得了一战的胜利,选项A不符合题意;罗斯福通过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随后带领美国人民打败了法西斯获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选项B不符合题意;尼克松在位期间缓和了中美关系,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解析: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贫富的两极分化社会财富的畸形集中,必将导致社会的不安定。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施了社会保障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B符合题意;社会扶贫计划属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A排除;以工代赈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C排除;计划经济与题干内容无关,D排除。

故此题选择B。

5.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为了争取自治,甘地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涉及领域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教育、手工业、税务等。

1922年,甘地认为自己犯了“一个喜马拉雅山般的错误”,宣布停止“文明不服从运动”。

他所说的“错误”是指他没能把运动控制在非暴力的范围,故C符合题意;没有把斗争同群众的运动相结合、没有及时制止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没有及时提出争取印度独立的目标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6.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联合起来’”结合所学知识,1967年7月,煤钢联营协定、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C符合题意;原子能共同体建立于1958年1月,与“20世纪60年代”不符,A不符合题意;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于1951年,与“20世纪60年代”不符,B不符合题意;欧洲联盟的建立于1993年,与“20世纪60年代”不符,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题干“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联合起来’”是解题的关键,联系教材中“欧共体”的成立来解答此题。

7.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和完善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故正确答案为 D。

ABC均不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目的,故选D。

8.A解析: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目中“固定模式”指的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最显著的特点是政治经济权利的高度集中,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9.D解析: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美国、西欧、日本等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紧随时代潮流,重视发展高科技,与之相应积极发展教育,培养高科技人才,均根据本国或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及时制定或调整经济政策,实现了经济的快速恢复或发展,①②③点正确,D项符合题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占领日本并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故第四条主要指的是日本,而不包括美国、西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