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压轴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试题(附答案)

【压轴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1.英国史学家泰勒说:“德国的历史是一部充满绝对的历史,在这部历史中,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中庸和节制。

”在经历了多次炮火的考验与历史耻辱的冲刷后,伟大的德意志人民终于找到了一条和平崛起的正确道路。

材料主要强调了德国A.挑起一战,战后任人宰割B.实行法西斯统治,残酷迫害犹太人C.发动二战,战后被分区占领D.走和平合作之路才能迅速崛起2.二战后,丘吉尔在演说中指出:“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下列能体现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联合起来”的指A.原子能共同体建立B.煤钢共同体的建立C.欧洲共同体的建立D.欧洲联盟的建立。

3.二战后,法国政府把支柱产业与大银行或收归国有,或以国家参股形式加以控制,成为西方世界国有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这表明战后法国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出现的新变化是A.走上社会主义道路B.推动欧洲走向联合C.完善社会保障制度D.政府加强宏观调控4.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政治体制发生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①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②赫鲁晓夫被迫下台③国家权力分散④苏联解体A.①③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5.法国政治家勃鲁姆说,“在这个和平和稳定的欧洲中使德国不致为害”的惟一途径就是把德国结合到一个“强大的、足以对它进行再教育和加以约束的,并在必要时加以控制的国际共同体之中”,由此他认为欧洲走向联合是为了A.避免新的战争B.抵制冷战C.重振欧洲经济D.提高国际地位6.“二战”后,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东西方“冷战”的加剧,苏联强行将东欧各国纳入自己已有的固定模式的轨道。

这种“固定模式”的特点是A.高度集中B.计划与市场结合C.自由放任D.多种所有制并存7.欧洲应该是欧洲人的欧洲,这种强烈的心理意识召唤西欧国家发展自立的地区经济通过不断联合抗衡美国的经济渗透和竞争。

材料表明推动欧洲联合的因素是()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B.摆脱美国的威胁C.欧洲“自我认同”观念D.对战争教训的吸取8.据统计,截止1990年,全世界180多个国家中,有近100个国家是在战后宣布独立的,其中亚洲27个,非洲48个,拉丁美洲10个,大洋洲1个,欧洲1个。

在短短的45年间,如此众多的国家挣脱殖民枷锁,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

由此可见,二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主要潮流是A.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壮大B.两极格局威胁世界和平C.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崩溃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9.20世纪90年代日本对外实实行“经济援助方式”的外交,这既是在政治、军事外交能力薄弱的历史条件下列形成的手段,也是经济大国日本所拥有的优势,通过经济合作扩大对他国的影响。

材料表明当时的日本意在A.推动他国经济的发展B.成为发达经济强国C.挑战经济全球化D.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0.1959~1961年,欧洲六国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增长了26%、42%,欧洲没有参加共同体的其他国家仅增长了14%、20%。

从1958年到1972年,欧共体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美国,远远高于没有加入共同体的英国。

截止至2013年欧盟成员国数量达到28个。

这表明推动欧洲一体化的主要因素是()A.区域安全保障的需要B.经济优势的有利吸引C.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D.两次大战教训的吸取11.有观点认为:“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材料认为“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理由是A.对苏联模式的小修小补B.改革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D.没有突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12.观察下表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B.美国由此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C.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均衡D.联邦德国在西欧四国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13.如图是一幅学生所做的历史漫画《大胃王》,画风稚嫩但其中可以反映出A.16世纪西葡两国开辟新航路的历史状况B.20世纪初英德争夺殖民地的历史情形C.20世纪30年代欧洲大陆的大国关系D.20世纪中后期美苏争霸世界的历史阶段14.解读下面表格中的内容,反映的史实是()A.“非洲年”B.苏联解体C.东欧剧变D.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5.卜老师认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张看不见的铁幕阻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个时期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

可以支持卜老师观点的是A.东西方经济发展不平衡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C.美苏“冷战”对峙局面D.全球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16.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大国。

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中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A.要有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B.重视科技、发展教育C.力争成为大国的军事物质供应地D.照搬别国的先进技术或经济模式17.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

1948年后,美国好菜坞拍摄了以苏联对美国威胁为主题的《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电影。

这反映的现实背景是()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B.美苏冷战中的对峙C.“一超多强”局面形成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18.“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它们尽管还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

”这种“对抗状态”正式开始于()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约”“华约”建立D.欧洲联盟的成立19.冷战思维威胁世界和平。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呼吁各国:“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下列史实中体现冷战思维的是①萨拉热窝事件②北约华约对峙③修建柏林墙④殖民体系瓦解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20.右图是某人针对“马歇尔计划”出版的宣传画《华尔街的援助》。

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出美国实施“援助”的直接目的是()A.遏制苏联B.对付日本C.控制西欧D.对付中国21.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如图漫画形象的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实施的哪一政策?A.杜鲁门主义B.建立北约C.马歇尔计划D.经互会22.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柏林墙的建成B.马歇尔计划的推行C.北约和华约的成立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23.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文中的“安全网”指的是A.社会扶贫制度B.社会保障制度C.“以工代赈”D.计算机网络24.某文件宣称“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代替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

”该文件最终促成了20世纪60年代A.欧盟建立B.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C.世贸组织诞生D.欧洲共同体成立25.2019年3月29号,英国议会下院投票否决了“脱欧”协议草案,这是英国议会第三次投票否决特雷莎•梅的“脱欧”协议草案或其关键内容。

材料中“脱欧”指英国脱离()A.三国协约B.欧洲联盟C.联合国D.北约组织【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德国的历史是一部充满绝对的历史,在这部历史中,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中庸和节制。

”可知,在经历了多次炮火的考验与历史耻辱的冲刷后,伟大的德意志人民终于找到了一条和平崛起的正确道路。

材料主要强调了德国走和平合作之路才能迅速崛起。

题干材料在最后强调了“伟大的德意志人民终于找到了一条和平崛起的正确道路”,ABC都不能体现材料中这个观点,故D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D。

2.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联合起来’”结合所学知识,1967年7月,煤钢联营协定、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C符合题意;原子能共同体建立于1958年1月,与“20世纪60年代”不符,A不符合题意;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于1951年,与“20世纪60年代”不符,B不符合题意;欧洲联盟的建立于1993年,与“20世纪60年代”不符,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题干“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联合起来’”是解题的关键,联系教材中“欧共体”的成立来解答此题。

3.D解析: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力推行国有化,称为西方国有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为了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缓和经济矛盾,这是法国出现的新变化,选项D符合题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符合历史史实,选项A不符合题意;推动欧洲走向联合和材料无关,选项B不符合题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属于新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A解析: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在政治体制上实行多党制,由联邦制改为邦联制,国家权力分散,①③符合题意;赫鲁晓夫被迫下台是在20世纪60年代,②不符合题意;苏联解体是政治体制变化的结果,④不符合题意。

故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5.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在这个和平和稳定的欧洲中使德国不致为害”等可知,材料中反映法国政治家勃鲁姆认为欧洲走向联合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避免新的战争,A符合题意;BC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A。

6.A解析: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目中“固定模式”指的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最显著的特点是政治经济权利的高度集中,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7.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欧洲应该是欧洲人的欧洲,这种强烈的心理意识召唤西欧国家发展自立的地区经济通过不断联合抗衡美国的经济渗透和竞争”可知,此类表述的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是欧洲“自我认同”观念。

二战后欧洲开始走向联合,1993年成立了欧洲联盟,欧盟成员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AB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C项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材料内容“欧洲应该是欧洲人的欧洲,这种强烈的心理意识”体现的是欧洲人的自我认同感,其他选项材料内容中没有涉及。

8.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在短短的45年间,如此众多的国家挣脱殖民枷锁,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

”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崩溃,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壮大,A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两极格局,B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D 排除。

故选择C。

9.D解析: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材料“……日本……通过经济合作扩大对他国的影响”说明日本在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故D符合题意;题干是说日本的经济援助和日本扩大影响之间的关系,ABC 均不是这个角度,故均不符合题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