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第三课开卷部分练习一、简答题1、“越穷越垦荒,越垦荒越穷”,这是困扰许多山区农民的一个问题。
自国家实施补助粮食、资金,鼓励农民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以来,许多农民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纷纷退耕种植经济林木,种草养畜。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谈一谈国家为什么要实行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
2、漫画分析:(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2)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002年宁夏3、观察漫画《未来龙舟赛》,运用初三《思想政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漫画反映了哪些严峻的形势?(2)为避免漫画中的情形出现,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 2002年江西4、材料一:联合国近期一份报告发出警告:水资源缺乏将引发冲突。
目前全球有80多个国家,有40%的人口供水不足。
我国是世界上最贫水的国家之一。
材料二:哈尔滨是全国十大缺水城市之一,日供水能力为100万立方米,用水缺口达30余万立方米,而居民淡漠的节水意识更加重了供水危机。
请回答下列各题。
(8分)(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2)为解决该问题我国坚持的基本国策、实施的战略是什么?(3)列举你身边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4)你打算怎样节约用水?5、1986年7月我国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
从恢复关贸总协定的谈判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我国坚持原则,历尽艰辛先后与美国、欧盟等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就中国”入世”达成共识。
我国终于在2001年12月11日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
(1)材料表明了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怎样的关系?(2分)(2)材料表明了我国实行什么基本国策?(2分)(3)你认为我国”入世”成功有哪些原因?(2分)6、在厦门经济特区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西海域水产养殖开始呈现出无序、混乱、恶性发展,严重污染海域等状况。
市政府决定对西海域进行综合整治,以求达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赢”。
请简要说明你对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的认识。
7、阅读中、法、英三国情况对比表,结合初三思想政治第三课有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注:①中国人口是英、法两国总人口的10.7倍。
②中国1999年国民生产总值占英、法两国总量的39.5%。
③中国资源因素分值是英、法两国的1.22倍,但人均是它们的11.4%。
二、辨析题1.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小康,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
因此,我国已不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了。
(已做过练习)2、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因此,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对外开放。
三、分析说明题:1、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1年是中国人民值得庆贺的一年。
中国北京获得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中国足球队取得了进军2002年世界杯足球决赛阶段的人场券: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请你结合初三所学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2002年南宁(1)这一切共同表明了什么?(2分)(2)我国加入WTO,表明中国坚持什么基本国策?(2分)(3)面对中国加人世贸。
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中学生,你认为应该做好哪些准备?2、为帮助广大学生“强化国情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自觉投身实践”,某校政教处、团委准备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国情系列教育活动。
(1)请为该系列活动拟定一个鲜明的标题。
(2)若以上述标题所确定的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请你设计一下系列活动的主要内容(要求:围绕主题,渲染气氛,鼓励参与,讲究实效)。
(2)请选取你所设计的一项活动内容,结合主题,加以分析(提示:分析可以包括以下方面:设计该活动的理由,活动开展的形式,该项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及效果)3、材料一:从1986年开始,历经15年的艰难谈判,到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终于一致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
中国成国该组织第143个成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材料二:2001年11月11日,中国代表团举行新闻发布会。
中国代表团团长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指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历史必然。
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没有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也难以加入世贸组织。
(1)简要谈谈你对材料二所表达的观点的理解。
(2)为什么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3)面对入世后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参考答案:1、(1)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发展生产,繁荣经济。
(3)增加农民收人,引导农民脱贫致富,走向共同富裕。
2、第一种情况:(1)反映的问题:学生能答出反映的是环境污染即可得4分。
(2)解决办法①必须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②采取措施,加强治理。
例如净化水源、水质,对己经污染的水质要进行治理,如建污水处理厂,对不达标排放的工厂要责令停产等;定期进行水质抽样监测:大面积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改善环境。
③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人人都要关注周围环境,树立环保意识。
第二情况:(1)反映的问题:学生能答出反映的是水资源短缺即可给4分。
(2)解决的办法:①必须保护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②采取措施,合理利用资源。
③加强资源保护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
第三种情况:(1)反映的问题:学生能答出既是环境污染又是水资源短缺即可给4分。
(2)解决的办法:①必须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②采取措施,加强治理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③加强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
3、(l)反映了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
(2)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4、(1)反映了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或资源问题,或水资源严重缺乏。
(2)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如:漫灌浇地,长流水,洗车、洗浴用水过多等。
(4)一水多用,拧紧水龙头,安装节水闸门,科学灌溉等等。
5、(1)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将长期共存和斗争。
(2)对外开放。
(2分)(3)考生能从综合国力的增强,党的正确领导,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人民群众的努力、友好国家的支持等方面回答,6、(1)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2分)(2)厦门市与全国一样,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分)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若有回答此点加创意分1分)7、(1)上图说明以下问题:与英、法两国相比,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仍比较落后(生产力水平还比低),我国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严重制约和影响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表现在: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3)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环境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
实施和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
二、辨析题:1.答:(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2)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发展生产力取得的成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还有其他原因,只要观点能说明问题就行)(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支配人类非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我国社会主义正处在初级阶段,也是由这一规律决定的。
(4)虽然我们已经实现了总体小康,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但是,从总体看,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处在初级阶段。
2、答:这个观点是不全面的。
因为:(1)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
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才能使我国在21世纪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三、分析说明题:1、(1)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确性。
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或答社会主义本质也可)④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国力提高。
⑤我国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2)我国加入WTO,表明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3)①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②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专业技能(或本领)。
③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④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开拓进取的精神。
⑤学会按规定办事。
2、答:(1)只要能围绕材料中心、拟定符合题意的标题即可。
如:《认清国情,明确责任,立志报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国情、责任、报国》、《我眼中的中国》、《祖国在我心中》等等。
(2)提示:活动步骤的设计应不拘一格、形式多样,但要围绕“强化国情意识,树立责任意识,自觉认真学习”的主题展开,做到渲染气氛、激发热情、鼓励参与、讲究实效即可。
在设计时应大胆创新,为争富有新意,比如:①举办国情展览《共和国的历程》,请学生做讲解员,宣讲国情。
②开展专题演讲比赛,主题:《我与21世纪的中国》。
③组织征文活动,主题:《时代在召唤》。
④发表致全体同学公开信,提出“认清国情,明确责任,发愤学习,立志报国”的要求和倡议。
⑤请有关专家作国情专题报告(在组织答案时,要避免远离主题或主题不鲜明、内容混乱、不具体、不生动的情况)。
(3)提示:活动内容分析,可以包括以下内容:设计活动内容的理由,该活动内容要达到的目的及效果等。
只要对上述内容之一(或全部)作具体分析即可。
如活动内容⑤“请有关专家作国情专题报告”,可以这样分析:青少年学生对国情认识不够清晰,该项活动可以帮助广大学生加深对国情即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从而引导广大学生明确自身责任,增强国情理念、责任意识,注入学习的动力等等(对某一活动内容的分析,可以多角度展开,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3、答:(1)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