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形态结构及观察
• (3)染色 • (4)镜检
• 芽孢染色法是利用细菌的芽孢和菌体对 染料的亲合力不同的原理,用不同染料 进行着色,使芽孢和菌体呈不同的颜色 而便于区别。
主要步骤:
• • • • • • 制片(按常规涂片,干燥,固定) 加热染色 脱色 复染 水洗 镜检
细菌芽胞染色技术
芽孢染色法染色结果:位于红色细胞内绿色的为芽胞
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及意义的比较
细胞壁 结构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细胞壁强度 较坚硬 较疏松 肽聚糖层数 可达50层 1~2层 肽聚糖含量 50~80% 5~20% 磷壁酸 有 无 外膜 无 有 五肽交联桥 有(三维结构) 无(二维结构) 革兰染色 阳性(紫色) 阴性(红色) 青霉素和溶菌酶 敏感 不敏感
外膜 G-细菌在肽聚糖层外面还有三层结构
脂蛋白: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 外膜 脂质双层 类脂A 内毒素的毒性部分,无特异性 脂多糖 核心多糖 有属或组的特异性 寡糖重复单位 由3-5个单糖组成, 有种或型的特异性 脂质双层 是G-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占细胞壁干 重的80%,结构类似细胞膜,为液态的脂质双层, 又称外膜
观察细菌的方法
1. 观察工具(tools)
普通光学显微镜 暗视野显微镜 相差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油镜的工 作原理
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普通光学显微镜分两部分: 1)机械装置:镜座、镜筒、镜臂、物镜转换器、载物 台、标本移动螺旋、粗调螺旋和细调螺旋等部件组成。 2)光学系统:目镜、物镜、聚光器、虹彩光圈、光源 等组成
杆菌
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是采用二种染料对细菌细胞进行染色, 初染采用的是结晶紫,复染采用的是番红。 G+菌: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较高,基本不含类脂, 肽聚糖分子交联度较紧密,故经乙醇处理后,肽聚糖网 孔因脱水而明显收缩,使壁的通透性降低保留着结晶紫 -碘复合物,所以复染液番红不能进入,细胞显紫色。 G- 菌:细胞壁薄,肽聚糖含量低,类脂含量高,肽聚糖 分子交松散,故经乙醇处理后,壁会出现较大的缝隙, 细胞透性增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易被洗脱出来,再经 番红复染后使细胞显红色。
⑴
胞浆颗粒(cytoplasmic granules):储藏营 养。异染颗粒:染成与细菌其他部分 不同的颜色,如:白喉杆菌--鉴别
⑵ ⑶
质粒(plasmid):
质粒: 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双股环状DNA 携带某些遗传信息,控制某些遗传性状 R质粒(resistance plasmid) : 耐药性质粒 F质粒(fertility plasmid) : 致育性质粒 Vi质粒 (virulence plasmid): 毒力质粒
使用方法
荧光显微镜
(4)某些成分与致病性有关
细菌的结构
荚膜 中介体 菌毛 鞭毛 胞质颗粒
细胞壁
细胞膜
核糖体
核质DNA
细胞质
细菌细胞壁所特有成分 由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交联 桥3部分组成
磷壁酸(techoic acid) 革兰阳性菌特有成分,是由核糖醇或 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相互连接而成 的多聚物。 作用: (1)调节离子通过粘肽层,有保存和 输送镁离子的作用; (2)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受体; (3)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4)具有抗原性可用于细菌的分型。
普 通 光 学 显 微 镜 基 本 构 造
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
数×目镜放
大倍数
低倍镜的操作
1. 置显微镜于固定的桌上。
2. 旋动转换器,将低倍镜移到镜筒下方与之对直。
3. 转动反光镜向着光源处,同时用眼对准目镜,仔细观 察,视野亮度均匀。 4. 将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观察的目的物置于圆孔的正 中央。 5. 将粗调节器向下旋转,眼睛注视物镜,以防物镜和载 玻片相碰,当物镜的尖端距载玻片约0.5cm处时停止旋转。 6. 左眼向目镜观察,调节粗、细调节器直至目的物清晰
4.芽胞(endospore or spore): 定义: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胞浆脱水浓缩, 在菌体内形成的多层膜状结构的圆形或卵圆形 小体。 形成条件:缺乏营养物质,有害代谢产物堆 积 性质:是休眠状态,不是繁殖方式 功能 对细菌起保护作用:多层膜包绕,通透性降 低 芽孢死亡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细菌的形态结构及观察
一、细菌的形态结构 二、细菌的观察方法 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大小:个体微小,通常以微米
(μm)为测量单位
2.基本形态:有三种:球状、杆状、
螺旋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
和螺形菌
球菌
杆菌
螺型菌
• 细胞壁(cell wall): 细胞壁是位于细菌细胞 膜外的一层坚韧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 • 功能 • (1)维持细菌固有外形,保护细菌不受外界 低渗环境的破坏; • (2)与细胞膜共同完成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 (3)决定细菌的抗原性。
为止。
油镜的操作
1. 如果用高倍镜未能看清目的物,则可用油镜。应先用
低倍镜和高倍镜检查标本片,将目的物移到视野正中。
2.下降载物台在载玻片上滴一滴香柏油,将油镜移至正中 央,使油镜头浸没在油中,刚好贴近载玻片。用细
暗视野显微镜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种,也叫超显微镜。 暗视野显微镜的聚光镜中央有挡光片,使照明光线 不直接进人物镜,只允许被标本反射和衍射的光线 进入物镜,因而视野的背景是黑的,物体的边缘是 亮的。利用这种显微镜能见到小至 4~200nm的微 粒子,分辨率可比普通显微镜高50倍。
Figure 2 - Gram stain of Gram - E. coli cells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一 般细菌的鞭毛都非常纤细,其直径为 0.01—0.02μm。 鞭毛染色是借媒染剂和染色剂的 沉淀作用,使染料堆积在鞭毛上,以 加粗鞭毛的直径,同时使鞭毛着色。
主要步骤:
• (1)选菌(用新培养的菌种为宜) • (2)制片
㈡ 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芽胞、鞭毛、菌毛
1.荚膜(capsule)
定义:某些细菌胞壁外围绕一层较厚的粘液性物
质,称为荚膜。
形成条件:动物体内、营养丰富的培养基内
化学成分:多糖 分类:荚膜、微荚膜、粘液层----糖被 功能:鉴别细菌、分型依据(因有抗原性) 致病性有关(抵抗吞噬、消化等)
2. 鞭毛(flagellum) 定义:为附着在某些菌体上的细长 而 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 种类:单毛菌:如霍乱弧菌 双毛菌:如空肠弯曲菌 丛毛菌:如铜绿假单胞菌 周毛菌:如伤寒沙门菌 化学成分:蛋白质 性质:是运动器官
功能 :与致病性有关:粘附性
3.菌毛(fimbria or pili)
定义:某些细菌表面遍布着比鞭毛 纤细、短而直的丝状物。只 有在电镜下才能观察。 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 菌毛的种类与作用: ① 普通菌毛:数量多,粘附于受体 上---致病性 ② 性菌毛:少,雄性菌 (F+) ,雌性 菌(F-)---接合;噬菌体吸附受体
2 细胞膜(cell membrane)
细胞壁与细胞质之间
半渗透性的生物膜
脂类双层,镶有蛋白质 功能:渗透和运输、生物合成 (肽聚糖、磷壁酸、脂多糖等)、呼 吸作用、参与细菌分裂。另外,细胞 膜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 的供能部位。
3 细胞质
是细菌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含有以下颗粒: 核糖体(ribosome):合成蛋白质的 场所
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
由丹麦医生Hans Christian Gram于1884年创立。
步骤:
涂片固定 结晶紫初染 碘液媒染 乙醇脱色
结果:
阳性菌——紫色 阴性菌——红色
番红复染
Figure
Figure 1 - A Gram stain of Gram + Staphylococcus cells.
• 一 细菌的染色方法
• 二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三 、细菌染色法:
细菌染色
活菌染色
死菌染色
正染色
负染色
普通染色
特殊染色
简单染色法
复杂染色法
芽孢染色法
荚膜染色法
细胞壁染色法
抗酸染色
革兰氏染色
1.简单染色 2.革兰氏染色 3.鞭毛染色 4.芽孢染色
• 用于生物简单染色的染料主要有碱性、 酸性和中性染料三大类
• 简单染色法是只用一种染料使细菌着色 以显示其形态(简单染色不能辨别细菌 细胞的构造)
主要步骤:
• • • • (1)涂片:直接在载玻片上制薄的涂面 (2)晾干:让涂片自然晾干 (3)固定:菌膜朝上,通过火焰2-3次固定 (4)染色:将固定过的涂片放在废液缸上的 搁架上,加复红染色1-2min。 • (5)水洗:用水洗去涂片上的染色液 • (6)干燥:将涂片放在空气中晾干 • (7)镜检:在涂片上加香柏油一滴,将油镜 头浸入油滴中仔细调焦观察细菌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