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填空①鲁迅本名_周树人___,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_家、。
《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中的作品内容都是回忆早年生活_。
鲁迅先生的两本小说集是《呐喊_》和《彷徨_》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本名周树人_,字_豫才,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和__________家。
他的著作很多,有_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都收在《_鲁迅全集_》里。
③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用“从……到……”的形式,同时表明了文章的记叙顺序是以空间方位(地点的转换)的变换为主。
;;④解释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⑴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
鉴赏:⑴鉴定和欣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方正:⑵正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机关:⑶秘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人声鼎沸:⑷人声喧闹的意思⑤下面几句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分析心理)⑴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_⑴依恋难舍难分⑵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
⑵委屈⑶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
⑶珍惜二、选择题。
(1)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B点拨:本文体裁是散文,不是小说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C 点拨:《故乡》的作者也是鲁迅。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
B.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人物,范进是《儒林外史》中的人物。
C.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小说《故乡》选自《呐喊》,作者是朱自清。
D.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
(3)“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 D )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4)“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是作者童年生活过的场所,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有比照的意味,对文章描述的内容,有以下三种理解,比较恰当的理解是( C )。
A.因为“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成年以后回忆起来都很有趣,所以表达了作者对生气蓬勃的少年生活的怀念和追求。
B.作者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作对比,暴露了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漠视、束缚和残害。
C.“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5)最后一段写到人在课堂上用纸糊的盔甲做游戏,“我”在“画画儿”,这是为了说明:( C )A.作者从小热爱艺术。
B.说明上课爱玩。
C.表现作者对封建教育的厌恶和对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的追求。
(6)对下列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C )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排比)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拟人)C.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比喻)D.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比喻)三、课内语段阅读(一)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详写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略写对百草园的总体印象2. 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视觉: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向云霄里去了。
听觉: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味觉:又酸又甜。
3.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单是”呼应,既表达了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
4. 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不能。
“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②不能。
“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5.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表现出“我”猎奇的心理,想找一块像人的何首乌;又表现出百草园对“我”来说,既富有神秘感又富有吸引力。
6.“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运用这种手法再续写两个句子。
拟人7. 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写出两条即可。
如①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
②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③融情入景,景中有人。
④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8. 作者写这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表明童年时代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9、文段写百草园采用了空间,__顺序。
先是由低到高_;再由高,_到低10、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单是┈无限趣味。
11、这段文字运用了两种修辞方法是拟人,比喻。
12、模仿“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写一段话13、根据文段内容给文段加一个小标题_五彩缤纷的“乐园”14、文段除描写景物外,还写了四件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下面: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15、文段写景很有特点,试作简要赏析:提示:文段写景注意动静结合,色彩的调配,高低错落的掩映,将美丽的景色与儿时趣事相结合,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趣味无穷的画面。
16、文段运用了较多的修辞,选你感受深的一种,先摘出例句,指明修辞手法,再说说例句修辞的表达作用。
示例: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岭、蟋蟀叫声的悦耳动听,表达了百草园给儿时的我无限的乐趣。
17、文段中有许多动词用得精练传神,选其中一例作简要赏析。
如“伏”既写出黄蜂体形的“肥胖”,又写出了它娇憨可爱的形象;“窜”简洁形象地表现了云雀的“轻捷”等。
18、文段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_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热爱自然的少年儿童形象(二)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②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 )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③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④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⑤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⑴理清这段话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划分层次,归纳屋意。
(分析段落层次,概括大意。
)①~②为概括部分,①总领下文,②引出“捕鸟”事件;③~⑤为分述部分,③捕鸟的时间,④捕鸟的方法,⑤捕鸟的收获。
第一层①~②:由冬天百草园比较无味引出雪地捕鸟。
第二层③~⑤:具体介绍雪地捕鸟的过程。
⑵作者描写雪地捕鸟,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先说百草园的冬天比较的无味,再说下雪后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⑶作者写“捕鸟”时注意过程的描写。
先写捕鸟的时间,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再细写捕鸟的方法。
收获是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
(概括要准确)。
⑷作者写这段文字的目的,也是为了说明(B )。
A、下雪后在百草园里拍雪人和塑雪罗汉无人鉴赏。
B、下雪后在百草园捕鸟充满了乐趣。
C、冬天可以在百草园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
D、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
⑸请用原文的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下雪后在百草园“只好来捕鸟”的原因。
(不超过11个字)拍雪人和塑雪罗汉不相宜。
⑹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扫开一块雪,C (A、现B、晾C、露)出地面,用一只短棒B (A、架B、支C、撑)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C A、洒B、放C、撒)些秕谷,棒上B _(A、拴B、系C、扎)一条长绳,人远远地A (A、牵B、拉C、拽)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B (A、收B、拉C、抽),便_ C (A、捉B、逮C、罩)住了。
作用:这一系列动词,不仅准确地描绘出了捕鸟的全过程,而且写出了儿童捕鸟时那种兴奋欢乐的心情。
⑺仿照例句,用一组排比句向朋友们简介百草园的快乐生活。
朋友,百草园真是我童年的“乐园”呀!春天,你看那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草长莺飞。
夏天,我们来听神奇迷离的美女蛇故事;冬天,我们和小伙伴们一起在雪地上捕鸟去。
⑻认真体会下列语句,说说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一个“可”字表达了儿童对下雪天的喜爱之情(三)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