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安城
• 长安城内主要有四条沟渠,名龙首、清明、永安和漕渠,分别从东南西三面引渭河的 支流入城,提供生活和环境用水。前三渠开凿于隋初开皇三年(583年),漕渠开凿于 唐天宝元年(742年)。
对外交流
大唐帝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充满自信,长安 城成为一座国际性城市和文化交流中心。
大明宫内麟德殿曾宴请过全世界七十多个国家的 客人,来唐的外国使节遍及欧洲、亚洲、非洲等 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百万人口的长安,长期居 住的外国人达万家以上,他们来长安经商、求学, 或从事宗教活动。
唐长安城
——即隋大兴城
目录
• 历史 • 布局 • 唐代长安的城建特点 • 宫殿 • 外郭 • 对外交流 • 文学
• 唐代的都城长安, • 即今天的陕西西安。 • 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赞美长 • 安, • “秦中自古帝王州” •。
• • 确实,自西周开始,历经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 • 和隋、唐,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先后有
• 兴庆宫位于外郭城的东部规模在“三大内”中最小。宫墙四面设门, 正门兴庆门在西墙偏北处。宫内以园林为主,且不按中轴对称布局, 因此具有离宫的性质。其南部主要是龙池,周边有勤政务本楼、花萼 相辉楼、沉香亭等亭台楼阁。北部有兴庆殿、南薰殿、长庆殿、大同 殿等一组宫殿。唐末兴庆宫毁于战火,1958年遗址改造为公园,并兴 建了阿倍仲麻吕纪念碑等。
• 唐代的长安城可分作三部分:最北部的中央部分叫宫城,是皇帝、后 妃和太子所住的地方;宫城的南边叫皇城,是政府官员们办公的地方; 外郭城从东、西、南三面把宫城和皇城包围着,是百姓或官僚的住宅 区,也是长安城的商业区。整个长安城大体呈方形,周长约七 十里, 城里有14条东西大街,11条南北大街,这些纵横交叉的大街 把长安城 分隔成许多方块区域。这些方块区域中包括有东西两个市场和一部分 寺院名胜地区,其它大部分都是住宅区。 当时称这些方块区域为 “坊”,每个坊都有不同的名字。往来南面门和贯通东西六门的六条 街道是宽阔的主干大街。除延平门至延兴门的东西大街宽55米外,其 余都是在100米以上,尤其是作为城内中轴线的朱雀大街宽达155米, 是今天北京长安街的两倍。各街道两侧均设有排水沟,并植有槐树和 榆树。
• 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后,第二年就着手营建新城。 隋朝创建长安城规划的宇文恺,唐朝领导修筑工 程的工部尚书阎立德,都是当时最有经验的建筑 工程师。阎立德的父亲阎毗是有名的工艺师。家 学渊源,使阎立德的建筑技术也炉火纯青。《旧 唐书》里曾称赞他“机巧有思”。
布局
• 唐长安城的面积达83.1平方公里,按中轴对称布局,由外郭城、宫城 和皇城组成。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划分出110座里坊。此外还有东市、 西市等大型工商业区和芙蓉园等人工园林。城市总体规划整齐,布局 严整,堪称中国古代都城的典范。
• 关于唐代建筑,常用的色调是“赤白造”, 赤色应为鲜红或橙红色而不大会是大红或 者暗红,而且唐代的直棂窗一般施绿色或 者蓝色等冷色调而不是和柱子同色。宫殿 屋顶应为绿色或青色琉璃瓦,灰色一般是 官府和寺庙的颜色。色调上,个人觉得不 太对头.
• 大明宫位于太极宫东北方的龙首塬高地上,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城堡, 可俯瞰整座长安城,从唐高宗开始的历代皇帝都在这里居住和处理朝 政,称为“东内”。宫城为中轴对称格局,前部由丹凤门、含元殿、 宣政殿、紫宸殿等组成前朝的南北中轴线,后部以太液池为中心组成 内庭,分布着麟德殿、三清殿、大福殿、清思殿等数十座殿宇楼阁。 整座大明宫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5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是 “三大内”中最大的一座。
• 10 • 个王朝在这里 • 建都。 • 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都曾经在这里上演。 •这 • 里的山山水水、 • 城镇乡村到处都留存着美妙的文物古迹, • 流传着令人 • 神往的故事。
•
历史
• 唐代的长安城是在一定的规划和设计下建筑起来 的。它从隋文帝开皇二年开始修建,经过隋唐两 代能工巧匠的辛勤劳动,才逐渐形成格局。唐高 宗永徽五年(654年)三月和十一月又修筑了长安 城的外郭城,它把整个都城都包围起来。
外郭
• 外郭城内有南北向大街8条,东西向大街14条。街道的两侧都设排水沟,并种植榆、槐 等行道树。其中通往南三门和连接东西六门的六条大街是主干道,宽度大都在百米以 上。最宽的朱雀大街达155米,是城市的南北中轴线,以之为分界,城东属于万年县, 城西属于长安县。
• 纵横交错的道路将外郭城分作了110坊(隋称“里”)。各坊面积不一,南北长在500838米之间,东西宽在550-1125米之间。每座坊的四周都筑有围墙,大坊一般开四门, 内设十字街,小坊则开东西二门,设一横街,街宽都在15米左右。根据考古发掘了解, 十字街将一坊分为四区,在每一区内都还有一小十字巷,把整座坊分成十六个小块, 分布着民宅、官邸、寺院和道观等。各坊均采取封闭式管理,坊门有卫兵把守,晚间 会实行宵禁,其中著名的里坊有亲城坊。
• 长安的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工商业相当繁 荣。商业集中在东、西两市。同业商店的 组织称为行,东市有220行。西市号称金市, 有收买宝物的胡商和波斯邸。考古学家曾
发现酒肆、食品和陶器场所的遗迹。中晚
唐各坊也有许多商业、手工业作坊,如城 东长兴坊有毕罗店。
文学
• 当时的长安,文风炽盛,谁创作出一首好诗,消 息立刻传遍全城。李白在长安时,瞧不起当 权的 大官,据传他曾当着唐玄宗的面,叫最有势力的 太监高力士给他脱靴子。杜甫一生诗作流传一千 四百多首,作于长安一带的就有两百多首。诗人 贾岛、韩愈、刘禹锡都是长安城延寿、靖安、兴 福、安仁、兴德各坊的居民。其他诗人如孟浩然、 王昌龄、王维、高适、岑参、 韦应物、孟郊、李 贺、李益、张藉、王建、元缜、杜牧、温庭筠、 李商隐、皮日休等,都曾 经在长安生活过。
• 外郭城内有东市(隋称都会市)、西市(隋称利人市)两座市场,各占两坊之地。两 市大小几乎完全相同,南北长约1025米,东西宽约927米。市场有围墙,开八扇门,内 有井字形街道和沿墙街道,将市内分为9区。每个区都四面临街,店铺沿街而设,有饮 食店、珠宝店和手工业作坊等。长安城的商业大都集中在这两座市场,其它各坊内也 有一些零散的商业设施。
• 唐代长安广泛的中外和国内各民族文化的 大交流,使唐代的文化居于当时世界的前 列。唐代长安城的城建对国外也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日本古代京城格局同唐长安非 常近似;日本平安京(今京都)的宫殿建 筑仿照的是大明宫含元殿的样式;平城京 (今奈良)、平安京都仿照唐长安的建筑。 日本僧人圆仁随遣唐使到长安,撰写了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唐代长安的城建特点
• 一是皇宫、百官衙署、住宅、市场都分区 设立
• 二是布局匀称整齐 • 三是街道宽广,重视绿化 • 它为后来的中国封建都城的长安城有三座主要的宫殿,分别是太极宫(隋 称大兴宫)、大明宫和兴庆宫,称为“三大内”。 其中“大内”就是宫城中的太极宫,是隋朝和初 唐时期的皇帝居所和朝会之地。宫内由南向北分 为前朝、后寝和苑囿三块区域。前朝的正殿为太 极殿(隋称大兴殿),四周有廊庑围成的巨大宫 院,东西两侧建有官署。后寝的主殿是两仪殿 (隋称中华殿),周边有万春殿、千秋殿、甘露 殿、神龙殿、安仁殿等殿堂。苑囿位于宫殿最后 部,有亭台池沼等,其北的宫墙上有玄武门,著 名的“玄武门之变”就发生在此。由于太极宫是 隋文帝所建,所以装饰等都较为简朴。唐高宗继 位后,认为这里比较潮湿,于是搬到了大明宫居 住。
• 长安城中共有寺观159座,其中有僧寺、尼寺、道士观、 女观、波斯寺,五花八门。
• 近年来,西安曾出土东罗马、阿拉伯金币和波斯萨珊朝的 银币,是当时中外交流的一个侧影。许多外国人在长安做 官,如波斯人阿罗憾,甚至代表唐朝出使拂郊国(东罗马 帝国)。
• 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 一次就有105个新罗学生回国, 有名的新罗作家崔致远12岁从新罗来长安,18岁考中进士, 用汉文写成《桂苑笔耕集》,至今是我们研究唐朝历史的 宝贵史料。日本每次派很多留学生和僧侣到唐朝,还要派 很多使臣迎送,有一次派的留学生和僧侣,连同水手、弓 箭手、画师、医师、翻译、管理人员等乘了4艘大船,一 共有五六百人。唐朝对这些留学生总是设法使他们能安心 在长安学习。有些留学生一住就是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