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隋唐时期的城市

(完整版)隋唐时期的城市

第5讲 隋唐时期的城市
一、社会背景 二、隋代大兴城 三、唐代长安城 四、隋唐洛阳城 五、唐代扬州城
一、社会背景
隋代
①隋代结束国家的长期分裂,实现南北统一。 ②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开启中国中世纪的盛世 局面。 ③大运河的开通,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南北经济文化 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④创建和改革的制度律令,对唐朝和后世的中国以至 东亚,都有深远影响。
仍然居民不多,设计中对城市发展预留空间的考虑。 • 宫城北有禁苑,实际上取代了北廓。
2.规模:东西9721米,南北8651.7米,面积达84平方 公里,比包括外城在内的整个明清北京城还大出三分之一, 是古代中国最宏大的城市。
3.街道棋盘式:大兴城城内除中轴线北端的皇城与宫 城外,划分109个里坊和二个市,东为都会市(唐东市), 西为利人市(唐西市),每个坊都有名称。城内道路宽而 直,宫城与皇城间的横街宽200米,皇城前直街宽150米, 其他街道最窄的也有25米。
7.大兴城的规划大体上仿照汉、晋至北魏时所遗留的 洛阳城,故其规模尺度、城市轮廓、布局形式、坊市布置 都和洛阳很相似。但大兴是新建城市,比洛阳更为规整,更 为理想化。
三、唐代长安城
唐代京畿区规划示意图

隋唐区域规划
– 隋对营国制度体系王畿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 强化对南方统治,经济上依靠南方补给北方
• 采取东西两都制度,一畿两都
• 大兴城为京师,洛阳为陪都
– 唐继承隋东西两都制度,京畿区域由京畿道和都畿 道组成
第一层次:城市网络以长安为首,统领境内各州(郡) 城及与之相当的经济都会;
第二层次:各州城所辖县城及相当的经济都会,构成地 区性城市群; 第三层次:县城内聚邑组成城市群的基层组织。
唐代大明宫布局 示意图
唐长安城平面布局
1、分为外廓城、皇城、宫城三个部分。 宫城是唐代的政治中心,最初有太极宫,唐太宗在太
极宫东北扩建大明宫,加上唐玄宗建的兴庆宫,形成三大 宫殿区,也称三大内。太极宫为西内,是唐初政治中心; 大明宫为东内,是高宗以后的政治中心;兴庆宫为南内, 是唐玄宗处理政务及与杨贵妃长期居住的地方。其建筑高 大雄伟、气势磅礴,体现了大唐盛世的风貌。
6、唐长安历经几次大规模的修建,人口逐渐增加,总人 口近百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长安的规划也对 其他都城规划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等。
隋唐长安城规划简图
分区规划
• 城:政治活动的 城更加净化,无居住 区。宫城小区,宫廷 区,大内。主体为太 极宫,分为外、中、 内三朝。皇城小区, 宫城的前导空间。 • 廓:主要职能 为经济职能,市是廓 的规划结构主体,分 为东西二市。除市外, 廓中还包括手工作坊、 居住、文教、官署、 宗教、军营较场、园 林,以居住比重最大。
4.大兴城的平面布局整齐划一,形制为长方形。全城 由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完全采用东西对称布 局。
5.外郭城面积约占全城总面积的88.8%,居民住宅区 的大幅度扩大是大兴城建筑总体设计的一大特点,不同于 汉长安。
பைடு நூலகம்
5.水系:为了都城各项物品的供应和满足宫苑用水, 广开水源
6.“六坡”是大兴城的骨架:皇宫、政权机关和寺庙 都高高在上,冈原之间的低地,一般居民区,开渠引水,挖 掘湖泊,增大了城市的水域。大兴城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 增大立体空间,显得更加雄伟壮观。
唐代
①政治稳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繁荣,封建社会进 人鼎盛时期(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②统一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有很多 建树(均田制、租庸调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
③边疆少数民族有了较大发展,同中央政权的关系更加密 切(实行宽容的民族政策、灵活处理同周边少数民族关系)。
当时从三大内沿东城墙夹城(夹道),皇家车马穿行其 中而外人只闻其声。夹城道路可直通曲江池,设计构思可 谓周密。
2、唐长安城设计非常严整规范, 街道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走向。
全城共有南北大街11条,东西大 街14条,将居住区分为108个坊。
3、市场分为东市、西市。 西市有许多外国“胡商” 和各种行店,是国际贸易的 集中点。 东市则有120行商店和作 坊。
唐长安城规划简图
交通结构示意图
皇城结构示意图
4、长安城的规划继承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 正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右有祖庙及社稷,与《周礼考 工记》中的布局接近。
5、城市布局上“宫殿与民居不相参”的意图十分明显, 采用严格的里坊制,里坊大小不一,小坊约1里见方,和传统 尺度相似;大坊则成倍于小坊。坊的四周筑高厚的坊墙,有 的坊设2门,有的设4门。坊内有宽约15米的东西横街或十字 街,再以十字小巷将全坊分成16个地块,由此通向各户,坊 里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这些都与当时统治阶级对人民的严格 管制与防范有关。
隋长安城规划
• 隋代大兴城,由宇文恺主持规划 • 选址——和汉长安选址的比较 • 规划匠意——“以高为贵”,宫
城居北 • 城市形制——上承北魏,集中式
规划
• 总体规划结构:城、廓、苑 • 城:政治中心,出现宫前区发展而来的皇城,“城”中无
居住区,权贵府邸全部纳入廓的范围中。 • 廓规模庞大,全廓置108坊,盛唐时人口近百万,而南廓
④对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进一步对外开放。 ⑤文化上具有全国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的特点。
二、隋代大兴城
隋开国之初,都城仍在长安旧城,久经战乱,残破不堪。 宫室形制狭小,不能适应新建的统一国家都城的需要。 几百年来城市污水沉淀,饮水供应也成问题。 因此,隋文帝放弃龙首原以北的故长安城,于龙首原以 南汉长安城东南选择新址。 隋文帝杨坚夺得北周政权后,在旧城东南龙首山南面选 了一块“川原秀丽,卉物滋阜”的地方建造新都。 先造宫城,次造皇城,最后筑外郭罗城。 新都定名为大兴城。
唐建长安城改隋大兴 城为长安城,并进行增修 和扩建:
1.唐太宗在原外郭城 东北龙首原上营建大明宫。
2.唐高宗曾两次 整修外郭墙,在东、 西、南三面9个城门 上修建起高大城楼。 又对大明宫进行大规 模扩建。
3.唐玄宗李隆基 又在外郭城东面春明 门内的隆庆坊营建兴 庆宫。
在外郭城东、北 两墙外面修筑3段与 之平行的城墙,名为 “夹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