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县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六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分析
淳化县教研室
一、试题特点及质量状况
1、试题特点
六年级试题由基础知识、阅读、习作三部分组成。
其中基础知识35分,内容涉及拼音、汉字、成语、语境、句子、修辞、古诗词、课文等。
阅读30分,兼顾课内和课外,课内阅读考查学生的知识拓展情况,课外阅读偏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概括能力。
习作35分。
习作题(一)小练笔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欣赏水平,习作题(二)《藏在我心中的一件事》,选材自由宽泛,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便于学生动笔,便于写出真情实感。
整套试题考查知识面广、题型新颖多变、注重学生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着眼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2、试卷抽样情况
基础知识阅读习作应得分35 30 35
3、全县质量现状
六年级参加考试人数1510 人,平均分66.77,合格人数1213人,合格率80.33 %,优秀人数103 人,优秀率6.82 %。
平均分最高学校为74.23,最低59.05 ;合格率最高学校为97.67%,最低50 %;优秀率最高学校为
25.58 %,最低为0。
二、语文教学取得的成绩
1、语文整体质量较好。
全县合格率达80.33 %,合格率90%的学校有8 个,平均分在60分以上的学校有18个,60分以下的学校仅有3个。
说明在实施了高效课堂教学后,全县语文教学现状发生了很大变化,整体质量有较大提升。
2、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习作能力比较强。
从得分看,基础知识、习作得分率都很高。
绝多大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字词句篇训练落得实;大多数学生具备了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写清楚了藏在心里的原因。
从中可以看出六年级语文教师教学认真细致,重视基础知识与习作训练,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立足社会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阅读能力普遍低,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瓶颈。
阅读题得分率仅有45%。
以课内阅读《中华少年》为例,学生不知道诗中的人物“冬子”是什么人,以及他在诗中的代表意义。
对“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相关诗句不知道,可见学生对诗句理解不到位,课外拓展不到位。
如在课外阅读中,问题:“为什么朋友认为它也决不会是一个普通的家鸭?”答案就在文中,作者说“它也决不会是一个普通的家鸭,家鸭不可能会飞,更不可能连续飞行近200米”。
但多数学生却答不上来!可见学生阅读抓不住有价值的信息。
问题:“这个文段主要写了什么?”,多数学生不能简练的概括主要意思,说明教师平时对发展学生思维不重视。
习作小练笔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欣赏水平,许多学生只写出了诗歌,没有一句赏析的话,可见教师没有对品读赏析佳作给予足够重视。
从卷面反映出,阅读教学教师教法陈旧,就教材教教材,重讲解轻感悟,重记忆轻理解,重课内轻课外。
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被动地接受,忽视互动对话,谈不上个性化阅读。
2、习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些学生对习作要求不重视,自行其是,另命题目,一些学生的叙述像记流水账,没有重点、缺乏层次。
一些学生用词不斟酌,语句不通顺。
3、基础知识还有一定欠缺
从卷面看,一些学生对成语意思理解不到位,没有掌握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缩句抓不住句子的主干,修辞方式和说明方法、表达方式混淆;一些学生错别字较多,书写不规范等。
四、改进措施
1、加强和改进阅读教学。
一要改进阅读教学方法。
要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放手发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体验和评价能力,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能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二要关注课外阅读。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指导学生品读赏析佳作,开展读书交流汇报等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三要组织学生开展有趣味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和习作教学。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要夯实基础,拼音、字、词、句教学不可偏废,对学生一点一滴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规范写字、正确用词、恰当造句,积累语言,丰富知识储备;要整合听说读写,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充
分运用课本语文园地的材料并拓展延伸,联系学生生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要加强对习作的指导,力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文从字顺、行款正确。
3、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要转变观念,坚持不懈地构建高效课堂,不仅使学生学会,更要学生会学、乐学。
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要坚持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优化课堂,提高效益。
要注重发掘教学资源,给教师订阅报刊杂志、教辅用书、音像资料,电脑等,为教学提供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