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讲解PPT课件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讲解PPT课件


烟尘(可吸入颗粒物)
2.污染的三大类型
SO2、NO2等 氟利昂等 CO2含量增加
酸雨 臭氧空洞
温室效应
3.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煤燃烧排放的烟气
CO2 SO2
机动车尾气的排放
NO2
土地荒漠化引 起的沙尘暴
烟尘(可吸入颗粒物)
三、保护空气
人为的污染源有哪些?你知道污染空气 的物质有那些?
1)工业污染。 2)生活污染。 3)交通污染。 4)农业污染。
(6)点燃红磷后燃烧匙未立即伸入集气瓶中
6、实验成功的关键:
(1)装置不能漏气; (2)集气瓶中加少量水(防止高温熔融物使瓶底炸裂) (3)红磷应过量 (4)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5)待红磷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一、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
氧气(O2)
氮气一(百N2份) 体78%积的空气
4.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如:N2、O2、CO2、P、P2O5、H2O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如:空气 海水 河水 矿泉水等
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 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可分别表示 为N2、 O2、CO2等。
(3 )混合物中各物质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
例如:空气中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都保持着 各自的性质。
2、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很小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 的本身没有变化。(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变
固体 液体
状态变
气体
随 堂 反馈
现象
(1)墙内开花墙外香 (2)温度计能指示气温 的高低 (3)氨气和盐酸反应 生成氯化铵 (4)碘和碘蒸气都能使 淀粉变蓝色
解释要点
分子的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
(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
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熔沸 点低。密度:1.251g/L
化学性质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不活泼)
用途:
超导试验车 冷冻剂
制氮肥 化工原料
食品充气包装 保护气
3、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1)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3)用途:保护气、电光源激光技术、低温麻醉
.分子的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 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 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即:同种分子,化 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二、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思考:B瓶的 作用是什么?
向盛有约40 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 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1空气的成分 P28
想一想 1: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用一个简单 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答:1)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向下压 ——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部。
2)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侧立 ——有气泡冒出。
3)扁的密实袋开袋后抖动,然后封好 ——双手挤压,有压力
4)扇子朝脸扇、树叶在动 ———有风 5)给车胎打气 ———涨起来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P28
红磷燃
瓶内压 强变小, 水倒吸
氧气 真空
烧消耗 氧气, 生成固 体五氧 化二磷
1、实验原理:(记笔记)

红磷在封闭的容器内充分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
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容器内压强减小,水面上升约 1/5,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P28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
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 化学性质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 本身发生变化
小结
分子是真实存在的.且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 种微粒.
分子的性质:
1.分子是不断运动地. 2.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21%
稀有气 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杂质 0.03%
3、空气的组成
(体积分数)
氮气
( N2 )
78%
氧气
( O2 )
空 稀有气体 气
二氧化碳 ( CO2 )
21% 0.94% 0.03%
水蒸气 及其他气体杂质 0.03%
( H2 O )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的用途: 曾经叫“养气”
5.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体积 的1/5,会有什么原因呢?
答:(1)未冷却至室温便打开止水夹; (2)装置漏气; (3)红磷的量不足;
((42))有装部置分漏水气留在;导管中未进入集气瓶
(5)燃烧一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小,
(5)红燃磷烧不一能定继程续度燃时烧。,瓶内氧气含量小, 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小实验:
1.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1)
(2)
(3)
2.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呼出的气体和空气: 澄清的石灰水 澄清的石灰水
3.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呼出的气体和空气:
4.检验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
吹气
三、空气的污染及其防止
1.空气中有害物质 有害气体: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 二氧化氮(N02)
2、实验原理:(即反应文字表达式)
磷 + 氧气
P O2
点燃 五氧化二磷
P2O5
3、实验现象:
1、产生大量白烟;
2、生成白色固体物质;
3、放热;
4、等到燃烧停止,冷却后,瓶 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4、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1.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瓶内剩余气体具有怎样 的性质?
2、红磷燃烧后生成的“大量白烟”可以说“大 量白雾”吗?
(4)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比较
纯净物
混合物
组成 只有一种成分 由几种纯净物组成
组成性质 表示方法
举例
固定
有化学符号
氧气(O2) 五氧化二磷 (P205)
不固定 无固定符号 空气,海水
(1)首先,用集气瓶装满水,倒置在水槽中.
(2)把一根导管伸进瓶口,通过导管向瓶 中通气,利用气体的压强把水排出瓶 外,即:排水法.
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硫化氢、 二氧化氮、氟氯烃致冷剂等 等
高硫煤 二氧化硫 亚硫酸 硫酸 酸雨
酸雨 臭氧空洞 温室效应
二氧化硫 氟利昂等 二氧化碳
2.2 探究空气中物质构成的奥秘
构成物质的微粒 (1)——分子
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分子是 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图3-10几种分子的模型
化学变化中分子的改变 氨气+氯化氢→氯化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