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木结构

现代木结构

现代木结构建筑基
础——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工程概况:
建筑设计简介
结构设计简介
施工部署
基础施工
测量放线
根据甲方所提供的控制点放定位点座标控制建筑物位置,
依据土方开挖方案的放坡点放出开槽线。

土方开挖
挖掘机根据测量放线人员所放出的开挖控制线向下挖土,并根据土方开挖方案所确定的放坡系数进行放坡,土方开挖分为两个阶段,首先用大挖机挖1米左右深的土方,然后用小挖机对桩间土方进行清除,挖土最后留下500mm高的土方人工挖掘,以确保管桩不会被挖
机碰断和垫层下土方的原土部被破坏,清运出来的土方不得堆积在距离坑定边线10米以内的范围,以确保边坡不会因坑边堆积荷载过重滑坡,并为方便后续回填,挖出的土方暂时堆放在场地之内。

c、施工降排水
(1)在基坑四周设集水井。

(2)在基坑周边地面上设置截水沟。

(3)采用明沟将水引至集水井内,用抽水设备将水排出基坑。

二、基础工程施工
本工程基础部分砼均为C25,垫层为C10素砼,基础部分为处5砼,垫层为C15素砼。

基础为现浇钢筋砼筏板基础、独立基础、基础梁及人工挖孔灌注桩。

㈠、钢筋工程
(1)钢筋制作:
钢筋均在现场钢筋加工棚集中制作。

钢筋调直采用控制冷拉率方法进行调直除锈,原材料离地200mm,高架空堆放,上搭棚遮盖。

钢筋半成品、编号牌按型号、规格整齐堆放于钢筋半成品库,另外还应进行优化下料,减少钢筋损耗。

柱预留、插筋长度按施工图要求。

钢筋形状,起点正确,平面上没有翘曲和不平的现象,钢筋末端弯勾净空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曲点处不得有裂缝
(2)钢筋绑扎
柱筋钢筋绑扎前在垫层上,弹出每根钢筋位置线,每个钢筋交叉点用铅丝十字扣绑扎,柱预留插筋,在柱基范围用三道箍筋均分、固定,最底上层箍筋与柱主筋点焊,上用灯笼架固定柱预留插筋于柱基上口。

梁筋绑扎时,先在主筋上穿好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放梁架主立筋→绑主筋与箍筋→绑架主筋。

梁与柱交接处,梁钢筋锚入柱内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㈡、模板工程
采用九夹模支模,用木方和短钢管,对拉螺栓加固校正;插入式振动器振捣砼。

用钢管支撑,支撑强度、刚度符合,砼侧压力要求。

梁先支底模,待钢筋隐蔽验收后,关侧面模板,梁底模按规范要求起拱。

按同条件养护砼试块,强度达到强度标准值70%以上,方可拆梁底模。

㈢、砼工程
(1)砼采用现场搅拌塔吊调运送到位的施工方法。

(2)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养护。

(3)施工要点
1)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

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在支模的板内清除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2)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表面高度不得超过1.0m。

如自由倾落超过1.0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拨,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

移动间距不大一起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支架、管道和预留孔、预埋件有无走动情况。

当发现有变形、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处理好,再继续浇筑。

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表面应用木抹子搓平。

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自由式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

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

三、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措施
1、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流程
测量放线→开挖桩孔→支护壁模板→浇筑护壁砼→拆模板→安放钢筋笼→浇筑桩芯砼→桩承台施工。

2、桩定位放线
根据桩平面布置施工图和甲方提供的测量定位基准线,再根据桩中心点和桩的半径,加上护壁厚度,放出开挖线。

用全站仪测量放线,定出每根桩的桩心位置,做好记录。

以每更桩的桩心为基准点,在地面设十字控制网,用木桩在地面定出桩身中心线,保证桩位和截面尺寸的正确。

3、施工方法及措施
人工挖孔桩由人工由上而下逐层用镐、锹进行,遇到坚石土层用锤、钎破碎,挖土顺序为先挖中间部分再挖周边,按设计桩直径加2倍的护壁厚度控制截面。

扩底部分先挖桩身圆柱体,再按扩底尺寸人上到下削土修成扩底形。

弃土装入活底吊桶或罗筐内。

垂桩孔较浅时,亦可用木吊架,或木辘轳借粗麻绳提升。

吊至地面上后,用机动翻斗车或手推车运出。

地下水采取随挖随用吊桶(用土堵塞缝隙)将泥水一起吊出。

大量渗水,在一侧挖集水坑,用高扬程潜水泵排出桩孔外。

护壁模板采用30mm厚木板加工成定型模板,高1.0m。

每个施工段开挖深度为1.0m,达到深度后,立即对称支护壁模板,浇护壁砼,上、下护壁搭接75mm。

在第一圈护壁砼拆模后,应在护壁上标注出中心位置线和标高以控制桩孔位置、垂直度和深度。

当挖至设计标高后,吊放钢筋笼,并将其位置固定,用串筒灌注、并分层捣实砼,一次浇筑完成,不得留设施工冷缝,以保证灌注桩的质量。

灌注桩须间隔施工,即每隔一根或每隔二根。

4、钢筋笼的制作与吊放
钢筋笼要在平地上严格按图纸及设计要求制作,一般长度在6.0m左右,加强筋间隔2m(Ф14)设在主筋内侧与主筋以点焊连接,箍筋为螺旋状,骨架焊好后,将箍筋点焊在主筋上,焊接要牢固,上下节主筋接头错开50%。

螺旋箍筋每隔1~1.5m箍与主筋按梅花形用电弧焊点焊固定。

在钢筋四侧主筋上每隔5m设置一个?20mm耳环作定位垫块之用,使保护层保持5cm,钢筋笼外形尺寸要严格控制,比孔小11~12cm。

钢筋笼就位,对重1t以内的小型钢筋笼,用带有小卷扬机和活动三木搭的小型吊运机具(汽车吊)运输和吊放入孔内就位。

并根据在现场控制桩的小木桩十字控制网来调整和校正桩心。

5.混凝土的灌注
混凝土灌筑前,调整校核钢筋笼位置,并再次测量孔内虚土厚度,超过要求就进行清理。

混凝土下料采用串桶,深桩孔用混凝土导管,混凝土由导管垂直灌入孔内,并连续分层浇灌,每层浇灌高度不超过1.5m。

对桩孔深度超过6m的,使用坍落度为18~22cm的混凝土,利用其下冲力使之密实;不超过6m的桩孔分层振捣密实。

在混凝土浇筑时,应预埋两根PVC管在桩身里,方便质检部门对桩身的完整性和桩基的承载力进行检测。

6、人工挖孔注意事宜
(1)、多孔桩同时成孔,应采取间隔挖孔方法,以减少水的渗透和防止土体滑移。

(2)、对桩的垂直度和直径,应每段检查,发现偏差,随时纠正,保证位置正确。

(3)、桩底要支承在设计要求的持力层上,并清除底部虚土,由监理单位逐根进行隐蔽检查并做好记录。

(4)、如遇塌孔,应采取在塌方处,砌砖外模,配适量直径6~9mm间距150mm钢筋,再支钢内模灌筑混凝土护壁。

(5)、扩底时,为防止扩大头处塌方,采取间隔挖土扩底措施,留一部分土方作为支撑,待浇灌混凝土前再挖。

(6)、不设护壁已扩底的桩,要尽快浇灌混凝土,不能很快浇灌的桩,暂不扩底,待浇灌混凝土前扩底,以保证桩孔稳定。

四、独立基础施工
本工程的均为柱下独立基础施工,垫层为C10。

独立基础施工时,模板采用九夹模模板,用短钢管和木方进行支撑和加固,砼采用现场搅拌,塔吊运输浇筑,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快插慢拔,振捣密实。

独立基础的施工顺序为:基坑开挖——人工修整——10cmC10素砼垫层——支模加固——绑扎独基和柱的钢筋——浇筑独基承台——养护、拆模。

在浇筑独立承台的过程中,为防止台阶形柱基在垂直交角处出现吊脚(上层台阶与下口砼脱空)现象,可采取如下措施:
(1)在第一级砼捣固下沉2-3cm后暂不填平,继续浇筑第二级,先用铁锹沿第二级模板底圈做成内外坡,然后再分层浇筑,外圈边坡砼于第二级振捣过程中自动摊平,待第二级砼浇筑后,再将第一级砼齐模板顶边拍实抹平。

(2)振捣完第一级砼后拍平砼表面,在第二级模板外先压以200×100mm的压角砼,并加以捣实后,再继续浇筑第二级砼。

待压角砼接近初凝时,将其铲平重新搅拌使用。

五、地梁及地下室基础施工
一、地梁施工
地梁施工时,模板采用九夹模模板,用木方加短钢管支撑进行,而3#楼基础为筏板基础,其地梁采用砖模进行施工。

二、地下室基础施工
本工程3#楼基础为筏板基础,带地下室剪力墙的特点,在砼浇筑过程中基础筏板及剪力墙都要留后浇带,混凝土为C25添加SY-G膨胀剂的膨胀混凝土,垫层混凝土为C15素砼,其基础底板的集水坑,柱下承台,地梁的模板均用砖模砌筑。

浇筑剪力墙时,砼的自由下落高度控制在1.5m以内,浇筑此部位砼时,采取以下防裂措施:
继续阅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