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语言学 情态
教师的整体性
教师的角色不再是授业权威,而是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合作 创造、发现知识的协作者,应该起着咨询、辅导、启发、激励、 组织学生学习的作用。 在整体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较高的理论、实践水平和 敬业精神去实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并具有高度 灵活性,以最有效的方法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以达到教学目的。
情态 2016.11
任何人际交往最基本的目的:给予(giving)和索取(demanding)
商品(commodity):“货物和劳务”(goods&services) “信息”(information) 在言语交际中,说话者用陈述提供信息,同提问索取信息。
言语具有的四种基本功能,即给予信息,索取信息,给予货物和劳务 及索取货物和劳务。 它们的功能标签分别是:陈述(statement),提问(questioin),提 供(offer)和命令(commend) 交换物 (a)货物和服务 (b)信息 交换角色
教学方法及技巧的整体性
教学技巧整体指所学语言的完整性,强调同时培养听说读写技能;
教学方法的整体并不是指教师采用所有的方法,而是指采用的一
种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勤于动笔,练习结合实际的各种文体,教 师既注重写作过程,又注重写作成果。 评测手段也不同于传统评测方式,教师采用非正式的评价和测试, 给每位学生建立档案夹,记载学生语言测试成绩,平时课堂表现 和作业完成情况,然后综合评估。
• The Whole Language movement is strongly opposed to these approaches to teaching R & W and argues that language should be taught as a whole. • Whole Language instruction is a theory of language instruction developed to help young children learn to read, and has also been extended to middle and secondary levels and to the teaching of ESL.
Background
Development
• 1980s, the term Whole Language was created by a group of L1 US educators
who concerned with the teaching of language arts (reading and writing in the native language.
同时,还有一个与限定性相伴的应属概念功能的意义特征——
归一性(Polarity)
1986年,K·古德曼出版了《整体语言中的整体是什么?》
(What's Whole in Whole Language)一书,书中透彻的阐述了 整体主义取向。
K·古德曼写到:“仔细的观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是什么使得 语言学习变得容易或困难。事实上,很多学校传统的教学已经阻碍 了语言的发展。我们满腔热情的想使语言学习变得容易,但我们却 又把它变得更难。为什么会这样呢?首要原因是我们把整体的 (自然的)语言分解成各自独立的字节,而且是抽象的独立片段。 不幸的是,与此同时,我们推迟了语言学习的本来目的——意义 的交流——把语言学习变成一系列抽象的东西,这与孩子们的需 要和体验毫无关系,而这些需要(needs)和体验(experience)正 是我们力图想要帮助他们获得的。”
学习环境的整体性
语言是自然发展的人类活动,它是为了交际目的而存在的社会 现象。因此,语言与儿童真实的(natural)生活密不可分。
应给学生创造一种受尊重、受关注、能展现自我价值的、身心 放松的氛围,给学生创造大量口头语言表达的机会,配合他们 的交际能力。开展合作教学,学生之间是合作的伙伴关系,使 全班教学,小组活动和个人自我相结合。 实施整体语言教学要有固定的教室,教室内要设有适合学生阅 读水平的各类书刊以及视听教学设备。鼓励学生多参与英语角, 英语沙龙,英语俱乐部等活动,是学生生活在使用目的语的环 境中。
全语言法的核心概念(卢凌)
①
整体语言的内涵是及其丰富的,它不仅仅是一个阅读项目、教 学方法,它同时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哲学。
核心概念 整体性
、
整体
语言本身的整体性 学习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者的整体性 教师的整体性 教材的整体性 教学方法及技巧的整体性
语言本身的整体性
语言学习被认为是世界创造意义的一部分,语言首先不能孤立 地学习,语言需要在整体的背景中,而不是在孤立地背景中零 敲碎打地学习。 语言学习是一个从整体到部分然后再回到整体的过程。整体的 情景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有意义生成的背景,在整体的情景中 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
(i)给予 (ii)索取
提供 命令
陈述 提问
提议
命题
语气
在功能语法中,语气是体现交换功能的核心
语气= 主语(Subject)+限定成分(Finite) 在难以确定主语和限定成分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附加问句(tag question) 的形式来加以判断: Eg: These two qotes exemplify many of the points,don't they?
总结
整体语言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教学方法和技巧,而是关于语
言、语言学习、语言教学、教学内容及学习环境的一整套理论和 原则(Goodman,1992)。 人们在教学中逐渐添加新的内涵,不断完善整体语言教学思想。 现在“整体语言教学”这一术语用来描述:合作学习;有学生参 与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对学习社团的集中关注‘语言 的社会性;真是自然环境的语言使用;以意义为中心的语言学习; 整体的、非传统的评估技巧;四种语言技巧的结合。
主张采用整体的,非传统的评估和测试方法(holistic
assessment).
Whole Language 在中国
(覃修桂——评述 + 卢凌——探索)
教师的进退两难。
它过分强调读写能力也能与听说能力一样自然习得,而忽视对读写技能 进行系统直接教学以及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反馈。 它抛开了课本,教学按主题进行,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收集图书资 料,组织编排教学内容,教师的工作量无疑成倍的增加,教学内容也较 统一由浅入深的进行系统的安排。 它过分的强调学生有权选择各自的读物,决定自己的写作题目,这样虽 然学生的外部压力大大较少,但部分学生也因此过低地要求自己。 同时,由于学生所学的内容不进度不一,教师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对学生进行个别的交谈及辅导,若班级较大,教师会筋疲力尽。
突出原则(卢凌——探索)
语言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中心位置 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语音、词汇和语法或听、说、读和写) 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通过自然的语言环境加以培养 学生之间应保持和谐正常的伙伴关系
教材要突出语言的真实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在课堂上,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读写活动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允许师生使用母语,有助于学生习得目标语
教材的整体性
教材应体现真实性,趣味性,实用性和题材的广泛性,语言水平要与学 习者的基础相符。由此可以紧密地联系学生的个人需求,借此激发他们 的兴趣和表达欲。【注意:要考虑情感因素】略高于+弱的情感过滤, 使语言输入畅通无阻。 弗鲁斯对整体语言作了操作性的定义:“整体语言是以儿童为中心和以文 学作品为中心的,尽可能地使得儿童浸没在真实的沟通环境中的一种语言 教学方法。” “文学作品为中心”是指各种各样的文本资料——从虚构的小说到真实 的报告——都被用于促进语言学习。这些材料包括很多内在的交际特征。 “真实的沟通”是指在言语实践中尽可能地有真实的、感兴趣的听众参 与其中。
Emphasis:
Learning to read and write naturally with focus on real communication and reading and writing for pleasure. Philosophical and instructional basis: same as CLT in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meaning and meaning making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Belief: It relates to natural approaches to LL in its intention of helping children and adults learn a SL in the same way that they their L1. Bergeron (1990) found WL treated as an approach, a philosophy, or as a method, in a survey of 64 articles on WL. It was proved to to an approach. Key principles: Language is whole and learning LSRW should be integrated.
情态
语气中的限定成分除了表达时态(tense)外,还表达情态和 归一度(polarity)。 限定成分的作用是限定命题,使其成为实际存在的,可议论的 概念。而对命题进行议论必须有参考的依据。限定成分的功能 就是对议论命题提供参考点,将命题与交际中的语境联系起来。
参考点有两个: 一是说话时间,如A young girl was crossing the river. 【主要时态primary tense】 二是讲话者的判断,如It can't be true一句中的can't. 【情态】 主要时态有三种,现在、过去和将来,其意义是讲话时的时间概 念,相对于“此时此刻”而言的,一个命题可由于与这些时间概 念表明的说话环境相关而成为可议论的概念。 情态指讲话者对他讲话中所涉及的概率或频率,以及义务或意愿 作出的判断,由情态助动词表达。一个命题可由于其出现的可能 与不可能,或可取不可取而成为可议论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