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香格里拉协和医院二0一九年十月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临床医疗事业日新月异的向前发展。
但由于人类疾病纷繁复杂,病人的病情千变万化,探求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转归、康复的规律,是广大医务人员任重道远的责任。
因此,医务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熟练的医疗技术操作能力、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医德、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才能适应现代临床医疗技术发展的需要。
为规范我院临床各科室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上级的要求,参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专业学术团体制定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关专业主要病种的《临床诊疗指南》及各项诊疗操作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希望相关专业科室的的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认真学习、领会及应用,为人民群众提高更高质量的临床医疗服务。
由于时间仓促,《临床诊疗指南》及《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仍存在不尽完善之处,但相信随着医院的持续发展,本书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香格里拉协和医院2019年10月目录第一章鼻科学 (1)第一节鼻骨骨折 (1)第二节脑脊液鼻漏 (1)第三节鼻前庭炎 (2)第四节鼻疖 (3)第五节急性鼻炎 (3)第六节慢性单纯性鼻炎 (4)第七节慢性肥厚性鼻炎 (4)第八节萎缩性鼻炎 (5)第九节变应性鼻炎 (6)第十节鼻硬结病 (7)第十一节鼻结核 (8)第十二节急性鼻窦炎 (8)第十三节慢性鼻窦炎 (9)第十四节鼻息肉 (10)第十五节鼻腔异物 (11)第十六节鼻中隔偏曲 (11)第十七节鼻出血 (12)第十八节鼻腔和鼻窦良性肿瘤 (13)第十九节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13)第二十节鼻恶性肉芽肿 (14)第二十一节鼻前庭囊肿 (15)第二十二节鼻窦粘液囊肿及牙源性上颌窦囊肿 (16)第二章咽科学 (17)第一节急性扁桃体炎 (17)第二节慢性扁桃体炎 (18)第三节腺样体肥大 (20)第四节扁桃体周脓肿 (21)第五节鼻咽血管纤维瘤 (22)第六节鼻咽癌 (24)第七节喉咽肿瘤 (25)第八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27)第三章喉科学 (29)第一节急性会厌炎 (29)第二节急性喉炎 (30)第三节慢性喉炎 (30)第四节声带小结 (31)第五节声带息肉 (32)第六节喉乳头状瘤 (33)第七节喉癌 (34)第八节喉阻塞 (39)第九节喉狭窄 (41)第四章气管食管科学 (42)第一节气管、支气管异物 (42)第二节食管异物 (44)第五章耳科学 (47)第一节先天性外耳及中耳畸形 (47)第二节先天性耳前瘘管 (48)第三节耳廓外伤 (49)第四节鼓膜外伤 (50)第五节颞骨骨折 (51)第六节耳廓假性囊肿 (53)第七节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 (54)第八节外耳道耵聍栓塞 (55)第九节外耳道异物 (56)第十节外耳道疖肿 (57)第十一节外耳道胆脂瘤 (58)第十二节外耳道乳头状瘤 (59)第十三节大疱性鼓膜炎 (59)第十四节分泌性中耳炎 (60)第十五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62)第十六节急性乳突炎 (64)第十七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65)第十八节耳后骨膜下脓肿 (67)第十九节颈部贝佐尔德脓肿 (68)第二十节迷路炎 (69)第二十一节硬脑膜外及硬脑膜下脓肿 (71)第二十二节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 (72)第二十三节耳源性脑膜炎 (73)第二十四节耳源性脑脓肿 (74)第二十五节周围性面瘫 (76)第二十六节面肌痉挛 (78)第二十七节听神经瘤 (79)第二十八节中耳癌 (81)第二十九节梅尼埃病 (82)第三十节老年性聋 (84)第三十一节药物中毒性聋 (85)第三十二节突发性聋 (86)第三十三节聋哑症 (87)第六章颈部科学 (89)第一节甲状舌管囊肿及瘘 (89)第二节鳃裂囊肿及瘘 (90)第三节颈部囊状水瘤 (91)第四节颈动脉体瘤 (92)第五节颈部淋巴结结核 (93)第六节甲状腺腺瘤 (94)第七节甲状腺癌 (95)第八节颈部转移癌 (96)第一章鼻科学第一节鼻骨骨折一、定义外鼻突出于面部中央,易遭受撞击发生骨折。
在鼻外伤中最常见。
暴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骨折的类型。
鼻骨骨折可单独发生,亦可伴有鼻中隔骨折、软骨脱位、粘膜撕裂,严重者可伴有其它颌面骨及颅底骨骨折。
二、诊断鼻部或头面部外伤史,局部疼痛、肿胀、鼻出血、鼻及鼻骨周围畸形。
1. 鼻梁偏斜,骨折侧鼻背塌陷,外鼻肿胀、疼痛,可合并鼻出血。
双侧鼻骨骨折时鼻梁变宽,鞍鼻畸形。
触诊有骨擦感。
2. 鼻骨X线片或CT可见骨折线或移位。
三、治疗1.鼻骨线性骨折,无错位,外鼻无畸形、无鼻通气障碍者可不予处理。
2.一般骨折应在2-3小时内行鼻骨复位。
3.如外鼻肿胀明显,应在肿胀消退后进行复位。
但不能超过14天,否则将发生畸形愈合。
4. 开放性鼻骨骨折,应争取一期清创缝合及鼻骨复位。
第二节脑脊液鼻漏一、定义脑脊液经破裂或缺损的蛛网膜、硬脑膜和颅底骨板流入鼻腔或鼻窦,再经前鼻孔或鼻咽流出。
二、分型主要为鼻腔间断或持续性流出清亮、水样液体,多数为单侧。
外伤者可有鼻出血或其它外伤表现。
上组鼻窦严重骨折,并有硬脑膜破裂时,则可引起外伤性脑脊液鼻漏(cerebraspinal fluid rhinorrhea)。
中耳乳突天盖或咽鼓管骨部骨折导致脑脊液经咽鼓管流到鼻腔,称为脑脊液耳鼻漏。
脑脊液鼻漏发生率最高者为筛板骨折者。
三、诊断1.鼻内持续流出无色或血性液体,低头、用力、压迫颈内静脉时流量增加。
2.流出液体中心呈红色,而周边清澈;或鼻内流出的无色液体干燥后不结痂。
3.液体内葡萄糖定量高于1.7mmol/L(30mg%)。
4.鼻内镜检、鼻内粉剂冲刷法、颅底X线片或薄层CT等可帮助定位。
四、治疗1.外伤性脑脊液鼻漏,可取头高位,降低颅压、预防颅内感染等保守治疗,大多可以愈合2. 量少者,亦可用腐蚀性药物涂漏孔边缘的粘膜促其愈合。
但有引起颅内感染之虞。
3. 长期不愈、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
第三节鼻前庭炎一、定义鼻前庭炎(dermatitis of nasal vestibule)是鼻前庭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分为急性和慢性。
二、诊断1.急性:鼻前庭皮肤红肿、触痛,局部糜烂、结痂或皲裂。
重者可扩散至上唇部。
2. 慢性者局部干痒、异物感,皮肤增厚、鼻毛脱落稀少。
三、治疗1.急性期局部热敷或理疗,外用抗生素软膏。
2.慢性期涂用1-2%黄降汞软膏或抗生素软膏。
皮肤糜烂及皲裂处涂以10%硝酸银,再涂用抗生素软膏。
第四节鼻疖一、定义鼻疖(furuncle of nose)是鼻前庭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好发于鼻前庭,亦可发生在鼻尖或鼻翼处。
二、诊断1.局部红肿、隆起,疼痛剧烈。
疖肿成熟后顶部出现黄色脓头。
2.伴有上唇及面部蜂窝组织炎时,局部肿胀明显,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颌下或颏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三、治疗1.早期用10%鱼石脂软膏或抗菌素软膏涂抹,配合理疗。
并全身应用抗生素。
2.疖肿成熟后,可待其自行穿破或用石炭酸或硝酸银腐蚀脓头,促其破溃排脓。
3.切忌挤压,不宜行疖肿切开,以防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
第五节急性鼻炎一、定义急性鼻炎(acute rhinitis)俗称伤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粘膜急性炎性疾病。
全年均可发生,冬季更多见。
二、诊断1.鼻痒、鼻腔干燥,灼热,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鼻塞,可有嗅觉减退。
2.伴有低热、头痛、乏力、全身不适等症状。
3.鼻粘膜充血、肿胀,总鼻道内有清水样分泌物,后变为粘脓性,量逐渐减少。
三、治疗1.休息、保暖、多饮水。
生姜、红糖、葱白煎水服发汗。
症状重者可服用解热镇痛类药物2.中成药制剂或不含苯丙醇胺(PPA)的抗感冒药,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2.一般不用抗生素。
合并细菌感染或疑有并发症时,可全身应用抗菌素。
3.鼻内用1%麻黄素(小儿用0.5%麻黄素)滴鼻,以减轻鼻塞,改善通气与引流。
第六节慢性单纯性鼻炎一、定义慢性单纯性鼻炎(chronic simple rhinitis)是一种以鼻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为特征的慢性炎症。
二、诊断1.交替性、间歇性鼻塞,鼻涕增多为主要症状,还可伴有鼻部不适、胀痛、嗅觉减退。
2.检查鼻粘膜慢性充血,下鼻甲肿大,表面光滑,有弹性,使用血管收缩剂后,下鼻甲明显缩小,分泌物粘稠。
三、治疗1.0.5-1%麻黄素或盐酸羟甲唑啉滴鼻,不宜用滴鼻净。
2.0.25-0.5%普鲁卡因下鼻甲粘膜下注射。
3.针刺治疗。
4.找出病因,积极对因治疗。
第七节慢性肥厚性鼻炎一、定义慢性肥厚性鼻炎(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是以粘膜、粘膜下,甚至骨质局限性或弥漫性肥厚增生为特点的鼻腔慢性炎症。
二、诊断1.症状持续性鼻塞,粘性或粘脓性鼻涕,常有闭塞性鼻音。
可有头痛、头昏、咽部不适和耳鸣、耳闷等症状。
2.检查鼻腔粘膜肥厚,下鼻甲肥大,表面不平;鼻甲坚实无弹性,对血管收缩剂反应差。
分泌物粘稠。
三、治疗1.下鼻甲对血管收缩剂有反应者,可用1%麻黄素或盐酸羟甲唑啉滴鼻;下鼻甲粘膜下注射硬化剂;亦可用微波、激光、冷冻、射频等治疗。
2.手术治疗下鼻甲部分切除或下鼻甲粘-骨膜下切除术。
第八节萎缩性鼻炎一、定义萎缩性鼻炎(atrophic rhinitis)是一种以鼻粘膜萎缩或退行性变为其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
发展缓慢,女青年患者相对较多。
其特点是鼻腔粘膜、骨膜及鼻甲骨出现萎缩,鼻腔过分宽大,鼻内有多量脓痂。
若鼻内伴有奇臭者,又称“臭鼻症”,粘膜萎缩可发展到鼻咽、口咽及喉咽等处。
二、诊断1.症状鼻内干燥,易出血,嗅觉减退,鼻塞,头痛。
有时鼻内有恶臭,头疼,头昏2.鼻粘膜萎缩,鼻甲萎缩;鼻腔宽大,内有多量灰绿色脓痂。
3.自幼发病者,严重时可有鞍鼻畸形。
三、治疗1.温热生理盐水或1:2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鼻腔。
2.复方薄荷油(N.M.CO)、石蜡油滴鼻,1%链霉素滴鼻,1%新斯的明涂鼻腔粘膜,0.5%乙烯雌酚点鼻。
3.口服维生素A、B、C、D、E,补充铁、锌等制剂。
4.手术治疗。
第九节变应性鼻炎一、定义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是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一种。
临床上分为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态反应性鼻炎。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主要为室内尘土、螨虫、真菌、动物皮毛、棉絮和牛奶、鸡蛋、鱼虾等。
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主要是风媒传播的植物花粉。
以15-40岁者多见。
其发病率近年来有增加趋势。
二、诊断1. 症状鼻痒、连续发作的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可伴有鼻塞和嗅觉减退。
2. 常年性者常年发病季节性者只在植物花粉季节发生。
3. 发作时鼻粘膜苍白、水肿,以下鼻甲最明显,对血管收缩剂反应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