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自然资源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
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
(矿产资源)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世界环境日:6月5日地球日:4月22日3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通常谁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淡水资源是由:江河、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地下水等组成。
4、地球上水量的97.5%为咸水,淡水只占2.5%。
地球淡水构成:冰川和永久积雪68.7%,地下淡水:30.1%,地表水:0.3%,其他:0.9%。
5、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6、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由于人口多,人均水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7、6水资源分布主要受降水的影响,表现为: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10、南水北调:将长江水调往华北、西北。
(1)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运河输送至天津和北京。
(可调水量最大)(从江苏扬州附近通过京杭大运河把长江的水调到华北)(2)中线: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自流供水至北京和天津(从湖北省的丹江口附近把长江和汉江的水调到华北)(3)西线: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至黄河上游,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从长江上游四川青海等省直接调到黄河上游)11、节水措施:(1)农业用水:喷灌,滴灌,(2)工业用水:循环使用,污水达标排放,(3)生活用水:一水多用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1.我国土地资源主要利用类型:林地、耕地、草地(比重最大)、沙漠、戈壁等。
比重:草地:41.0%,林地:%,耕地:%,其他:%,内陆水域:1.8%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利用类型多种多样,①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②山地多,平地少③后备耕地资源匮乏。
而且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3.农业类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也叫水产养殖)等4.分布:(1)耕地和林地(东部季风区):(2)草地、戈壁、石山、高寒荒漠(西部内陆地区)。
(3)林地主要分布东部山地地区。
主要有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
5.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东部季风区:种植业区:南方——水田——水稻(2)北方——旱地——小麦(3)西部非季风区:草地——畜牧业。
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6、从农业发展来看,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是粮食问题,农业生产要大力发展和推广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科技兴农)7、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8、全国土地日:6月25日第三节工业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工业生产所需要的许多原料来自农业并且还需要农业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等。
2、矿产资源与工业:矿产资源为人类提供多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工业生产更离不开矿产资源。
煤炭被称为工业的粮食;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3、煤炭:(1)产量居世界第一(2)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3)最丰富的的省区:山西、陕西和内蒙古(山西最多)大型煤矿:山西的大同、阳泉、西山、峰峰等;陕西的神府煤矿;内蒙古的东胜、准格尔。
4、石油:(1)分布: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沿海大陆架。
在塔里木盆地发现了大油田。
(2)大型油田:黑龙江的大庆油田辽宁的辽河油田河北的华北油田山东的胜利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
注:我国西部地区还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国家通过“西气东输”工程,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等地区。
5、铁矿:(炼钢的原材料)(1)分布:分布广泛,以河北(冀)、辽宁(辽)、四川(川或蜀)储量最大(2)作用:发展钢铁工业最基本的原料(3)特点:贫矿多,富矿少(4)九大钢铁工业中心:鞍山、北京、武汉、包头、上海、攀枝花、太原、马鞍山、重庆。
6、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1)分布特点:沿海、沿江河、沿铁路线(2)四大工业基地:从北到南①辽中南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矿产资源丰富②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科技力量雄厚③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消费市场广阔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轻工业基地)——毗邻港澳,“侨乡”7、三大工业地带:(1)东部沿海工业地带(2)长江沿岸工业地带(3)陇海——兰新沿线工业地带8、高新技术产业:指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9、高新技术产业三个主要特点:(1)从业人员中科研人员所占的比例大2、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1)贵重、急需、数量不大、不易保鲜的距离较远—航空,距离近—公路(2)不急需、大宗、笨重、可长久保存的货物长途运输——铁路或水路3.我国主要铁路干线“三横五纵”即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1)五纵(南北干线):①京沪线②京九线③京哈——京广线(经过省级行政中心最多)④焦柳线⑤宝成——成昆线(2)三横(东西干线):①京包——包兰线②陇海—兰新线③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3、服饰主要包括:衣、裤、裙、鞋和袜等,也包括头、颈、胸和手等部位佩戴的各种饰物。
4、服饰的基本功能是抵御寒暑、减少日晒、遮挡风雨、防止蚊虫叮咬、美化自身等。
5、服饰成为区别我国各民族的重要标志。
6、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服饰也各具特色。
(1)傣族妇女:窄袖短衣和筒裙,乔其纱、丝绸等缝制;男子: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肥大的长裤,聚居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2)藏族:传统藏袍,长袖、宽腰、大襟,适应高原温差大、气候相对较低的环境,由于气温日差较大,藏袍的穿戴方式甚至一天内也不一样。
7、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川菜、湘菜、鲁菜、粤菜、淮扬菜第二节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1、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
广义的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
2、地方文化特色包括:历史文物、文化遗迹、古典建筑、文化艺术、风土民俗、工艺特产、风味佳肴等。
3、2011年6月,我国已有41处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被联合国教科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三。
到2017年8月,中国已有52处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二。
5、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具有较高的科研和文化价值。
6、旅游业的发展只有立足于地方文化,协调好地方文化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7、旅游业在20世纪80年代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
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8、保护地方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湿度的旅游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会促进地方文化特色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振兴;(2)过度的开发以及旅游者人数超过了旅游资源的承载能力,则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问题,如环境污染、自然和文化景观的毁坏等。
第三节学习和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1、设计旅游方案的步骤:(1)确定目的地,到哪儿旅游(2)查找相关旅游资料和信息(3)设计旅游路线2、旅游者选择路线的基本出发点是: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获取最多的旅游信息,获得最满意的旅游效果。
3、出发前相关旅游物品的准备必要的衣物、地图、照相机、足够的钱、旅途中必要的食物和水、常用的必备药品、小小针线包、买保险等。
4、从自然环境分异上看,中国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
5、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①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②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③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区域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即第一阶梯、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青藏高原边缘),主导因素是地势(海拔高低)。
第七章认识我国的区域第一节北京1、自然地理特点:(1)位置:位于华北平原西北端,背靠群山,北面是燕山、西面是西山、东面和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
形成北依山险、南控平原的自然地势。
(2)地势:由西北高、东南低。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河流:主要为海河(5)人口及面积:常住人口:1961万(2010年),总面积约:1.64万平方千米。
2、北京发展历史:北京是一座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也是我国著名的古都,为辽、金、元、明、清等朝代在此建都。
3、历史文化名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
其中,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园林。
4、北京的城市职能: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及国际交往中心。
表现: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天安门是世界名城中最大的广场。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各国驻华大使馆都设在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发达,高校、科研机构、博物馆最多。
5、北京独具特色的“京味儿”文化,内容丰富,包含文学艺术、礼仪规范、衣食住行等各方面。
具体有京剧、京城饮食、四合院、老字号、庙会等。
6、飞速发展的北京变化主要表现:(1)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2)工业部门变化:表现:化学、钢铁、电力等工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电子、汽车等科技含量高、污染和能耗少的工业蓬勃发展。
(3)原因:北京具有人才、信息、科技等优势,但能源和资源比较缺乏,其职能对环境保护有很高要求。
7、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北京在发展中遇见的问题:(1)北京的古建筑保护问题。
北京有很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在城市建设中面临两难。
(2)北京的水资源缺乏问题。
密云水库是北京的主要水源。
北京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缺乏。
第二节台湾1、地理位置:位于我的的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回归线从台湾岛中部穿过。
2、地形特征:东部为山地,西部为平原。
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和沿海,山地占2/3,我国东部最高的山是台湾的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