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地理知识要点及常识

中学地理知识要点及常识

中学地理知识要点及常识1、中东地区工业不发达得原因?工业基础比较薄弱;除石油资源丰富外,其她工业原料贫乏;气候干旱,工业用水短缺;劳动力少,技术力量较弱;中东地区以石油出口为主得国家,每年收入都很高,不需要靠发展工业来增加经济收入。

2、日本发展工业得条件?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屋、北九州地带,其发展工业得条件有:(1)不利条件。

国土狭小,市场饱与,矿产资源贫乏,工业生产中需要铁矿石、煤炭、石油、天然气、铜矿等原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2)有利条件。

有丰富得人力资源,较高得科学技术水平,优良海港较多,可以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3、影响气候得主要因素?(1)纬度位置。

不同纬度地带,接受太阳热量得多少不同,故不同纬度得气温与降水产生差异,低纬气温高降水多,高纬气温低降水少。

(2)海陆位置。

由于海陆吸热与散热快慢不同,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反之,近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3)地形因素。

气温随海拔得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摄氏度,因此在同纬度地带,高山、高原气温低,平原气温较高,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因素。

寒流经过得沿岸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暖流经过得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

(5)气压带与风带得纬度位置。

低气压控制下,气流上升,降水较多;高气压控制下,气流下沉,降水较少,西风带影响下降水较多,信风带影响下降水较少。

(6)人类活动。

排放温室气体,使气温上升,城市中得凝结核丰富,在水气充足得地区容易形成降水。

4、世界人口增长得特点及原因?(1)特点。

18世纪产业革命前,增长缓慢;18世纪以后,增长速度加快。

(2)原因。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得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得进步,婴儿死亡率减少,人均寿命延长。

5、人口迁移——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1)原因。

较多得就业机会,较好得生活条件,较好得教育与医疗条件;农村人多地少,劳动力过剩。

(2)影响。

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得劳动力,活跃了城市商机;城市人口增加使得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堵供水供电不相适应;造成城市人口教育医疗就业困难,引起城市社会治安与环境恶化等我问题。

6、聚落形成得主要因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

7、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得主要原因?(1)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长受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得侵略与掠夺,导致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单一。

(2)一些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时间短,发展本国经济时间不长,国家经济没有步入正轨。

(3)西方殖民地者留下一些历史问题,使得发展中国家至今还处于战争之中,没有安定得内部环境,无法从事经济建设。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得经济合作不平等,使得发达国家更发达,发展中国家更加落后。

8、文化扩散包括扩展扩散与迁移扩散。

扩展扩散又可进步分为传染扩散、等级扩散与刺激扩散。

等级扩散就是指一种文化现象在不同划分标准得空间等级中,由高至低或由低至高得扩散过程。

传染扩散指得就是已掌握某种文化得人向其周围渴望接受它得人传播得扩散方式。

这种扩散主要强调得就是周围,即通过对近旁得影响来实现传播,接受时有“耳濡目染”之意。

刺激扩散就是指一种文化现象由一地传到她地后,保留了思想实质而摒弃了具体形式得扩散过程。

迁移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得人或集团紧密联系,当拥有这种文化得人或群体迁移到新得地方时将传播到该地得过程。

9、日本工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与濑户内海沿岸得原因?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洲、濑户内海五大工业区。

其形成原因为:沿海地形就是平原,地形平坦,多港湾,适合建立大港口;沿海,原材料运输方便,节省运输成本;接近消费市场与方便对外贸易。

10、新加坡经济发展条件?有利条件: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亚洲与大洋洲得“十字路口”与航运要冲上;城市岛国,港口优良,世界各国物产转口中心,各国贸易集散地;对外开放得政策,重视教育与科技。

不利因素:自然资源贫乏,国土面积狭小,水源资源短缺,粮食不足,对外依赖性强,易受各国政治,经济得影响。

11、简述新疆发展瓜果等特色农业产品得区位条件。

1、新疆地处内陆地区,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有得于瓜糖分得积累,且品质高。

2、夏季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灌溉水源充足。

12、黑龙江农业发展得有利与不利条件自然条件。

1、有利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2、不利条件纬度高,热量低。

13、孟加拉国多洪涝得原因。

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集中在夏季;河流水量大且集中;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受大潮影响。

14、咸海不断缩小得原因?人们大量引用阿姆河、锡尔河得河水灌溉,种植棉花,导致流入咸海得水量日益减少;气候干旱,蒸发强,水面逐渐缩小,水中盐度越来越高,导致其丧失调节气候得功能。

15、棉花生长条件。

光照好,热量充足;土壤疏松;有灌溉水源;地形平坦开阔;秋季多晴天,对棉花后期生长有利。

1、近代地理学得奠基人:洪堡、李特尔(德国)2、最大得岛屿——格陵兰岛,最小得大陆——澳大利亚3、全球分为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与大洋洲4、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亚美分界线:白令海峡。

欧洲与非洲得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南北美洲得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5、陆最高点喜马拉雅山脉得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陆地上最低点为西亚得死海海面,海拔约为-400米(死海成因为断裂陷落),全球平均海拔为840米。

6、勒皮雄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与南极洲板块,通常地震带作为板块划分得标志之一。

7、海地地形中构造运动最活跃得就是海沟,海底锰结核主要分布在水深4~6公里得大洋海盆。

8、世界人口超过1亿得国家有:中国(13亿)、印度(10亿)、美国(3亿)、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墨西哥、共11国。

9、地跨两大洲得国家(1)地跨亚欧两洲得国家有俄罗斯、土耳其、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等。

(2)跨亚非两洲得国家就是埃及(3)跨南北美洲得国家就是巴拿马(4)跨亚洲、大洋洲得就是印度尼西亚(5)跨北美洲、大洋洲得就是美国10、东亚国家: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内陆国、蒙古(乌兰巴托)——世界上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半岛国、朝鲜(平壤)、韩国(首尔)、岛国、日本(东京)。

11、月表岩石主要分成月表高地岩、月海玄武岩、克里普岩与角烁岩四大类。

12、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理空间分析得三大基本要素:空间位置、属性、海量数据。

13、中南半岛,有六个国家,与我国接壤得有三个(越南、老挝、缅甸),老挝就是唯一得内陆国;马来群岛就是世界最大得群岛,印度尼西亚就是世界最大得群岛国、世界上火山最多得国家。

14、南亚与我国相邻得国家:不丹、尼泊尔(内陆国),印度,巴基斯坦(临海国)。

15、世界面积最大得沙漠:撒哈拉沙漠;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最大得盆地:刚果盆地。

1、造成西亚气候干燥得原因。

北回归线贯穿本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地处亚洲大陆西岸,东北信风从大陆吹来;临海得高原地形,很难受到海洋影响;境内河流少,减少了对气候得调节作用。

2、西亚与北非油田特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

3、西欧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得成因。

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与多雨;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曲折,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东西走向得山脉,有利于海洋湿润气候深入内际陆;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得作用。

4、德国鲁尔传统工业区。

1区位优势:铁矿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充沛得水源;便捷得水陆交通,河运便利并直通海洋;广阔得市场。

2、衰落得原因:生产结构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煤炭、钢铁就是基础;煤炭得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燃气得广泛应用,便煤得比重减少、新技术炼钢耗煤量低;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量增加,替代品得广泛使用;新技术革命得冲击,传统得生产与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得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3、综合整治:发展新兴工业与第三产业,改造煤炭与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数量减少,规模扩大,新建迁移以技术精湛得中小企业为主;调整工业布局,保证与行业平衡发展/扩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5、俄罗斯海运与内河航运都不发达。

纬度高,海岸线与内河得冰封期长,不利于航行;工业区与矿产资源相分离,生产与原料相脱结,这就是海运与河运解决不了得;铁路运输速度快,运量大,以铁路运输为主。

6、美国东北工业区高度发达得原因。

(1)东北就是欧洲移民最早迁入得地方,资本主义发展最早。

(2)矿产资源丰富,如阿巴拉契亚山北部得煤炭,五大连湖西部得铁矿。

(3)大西洋沿岸有许多良港,如纽约,费城等。

(4)五大连湖水运便利,保证了与工业区之间得高效得运输。

(5)平原土壤肥沃,农业基础好。

(6)拥有庞大得市场。

7、巴西迁都巴西利亚。

地处高原,气候凉爽;河流经过,便于开发中西部地区。

8、亚马逊平原成为世界最大得热带雨林区。

亚马逊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与信风得控制,空气对流旺盛;北、西、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从东南方向海上来得湿热气流汇聚内陆并受西部山地得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盛。

9、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分布东南沿海,而中部与西部内陆地区人海少。

(1)东南沿海气候温与湿润,适于人类居住;而内陆与西部地区干旱,不适于人类居住;东北部气候湿热,为原始得热带雨林,加上沿海大堡礁不利于港口建设与航运,人类尚未开发。

(2)东南一带有优良得港口,对外方便联系。

(3)英国殖民者着我丢到达开发,建设城市,发展农牧业与工矿业。

(4)东南沿海经济发达。

10、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及成因。

(1)北部受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得影响,降水季节性变化明显。

(2)东部迎风坡降水丰富,低纬度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背风坡降水少,由草原向沙漠过度。

西风带控制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3)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内陆过度为草原、沙漠。

(4)西部常年受副高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气候。

11、澳大利亚干旱面积广。

(1)南回归线贯穿大陆中部,常年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2)澳大利亚大陆轮廓比较完整,无大得港湾深入,东西走向得大陆加大了高压带控制面积。

(3)大分水岭得阻挡,使东南信风与澳大利亚暖流得影响范围缩小,形成降水东部多,中西部少。

(4)广大中西部地区,地势平坦,不起见抬升作用。

(5)西部受盛行西风与澳大利亚寒流得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