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章发酵液的预处理及固液分离资料
第六章发酵液的预处理及固液分离资料
二、固液分离的要求
滤液澄清—便于后续处理 速度快-多数抗生素不稳定
三、影响固液分离的因素
固液分离速度通常与粘度成反比,粘度越大, 固液分离越困难。
1、微生物的种类: ①真菌:比较粗大,易过滤分离,通常不需特殊处理 ②放线菌:细而分枝(1um),较黏,较难.需处理—加 助滤剂或蛋白絮凝剂 ③细菌:体积细小,过滤最难,可考虑离心
过滤除去
2.可溶性:Pr. aa. 金属离子等 萃取,分离,离子交换
第二节 发酵液预处理的方法
一、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 1、固液分离:分离菌丝体、未用完培养基及其它
代谢产物等,尽可能使发酵产物转入后续工序处 理的相中(多为液相) 2、能够除去部分杂质:主要去除蛋白质和金属离 子,减少后续处理的负荷。
Mg2+: 草酸、 磷酸盐(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磷酸镁盐沉
淀)、三聚磷酸钠。
Fe3+: 加入黄血盐,形成普鲁士蓝沉淀。
第三节 发酵液的液固分离
一、固液分离的目的
收集胞内产物的细胞或菌体,分离除去液相 (胞内抗生素)
收集含生化物质的液相,分离除去固体悬浮物 如,细胞、菌体、细胞碎片、蛋白质的沉淀物 和它们的絮凝体等。 (胞外抗生素)
2. 变性沉淀(凝固):
①加热,但多数抗生素不耐热,只适用于热稳定
抗生素。如:灰黄霉素
②加酒精、丙酮等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等
3.加沉淀剂沉淀: 对酸性发酵液:可加阴离子,如三氯乙酸,
鞣酸等
对碱性发酵液:可加阳离子,如Ag+、 Cu2+、Zn2+等
4.加入凝聚剂(金属盐) 凝集剂的作用:粒子表面电荷中和;消除
3)错流过滤: 又称切向流过滤(Cross-Flow Filtration) 传统过滤时过滤液体垂直于过滤介质,过滤阻
力主要来之滤饼。错流过滤打破了传统过滤的 机制,即液体的流向和滤膜相切。 在压力推动下,悬浮液以高速在管状滤膜的内 壁作切向流动,利用流动的剪切作用将过滤介 质表面的固体(滤饼)移走,而附着在滤膜上 的滤饼很薄,因而能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不变 的过滤速度
1)常规过滤: 料液流动方向与过滤介质垂直。通常适于过滤直
径较大的悬浮粒子。如放线菌、霉菌发酵液。 对细小菌体或黏度较大的发酵液,需使用助滤剂。
2)滤饼过滤: 当悬浮液通过滤布时,固体颗粒被滤布阻拦而逐
渐形成滤饼(滤渣)。
在滤饼过滤中,当滤饼至一定厚度时即起主要的 过滤作用
适合于固体含量大于0.1%的悬浮液的过滤分离。
2、菌体细胞:通常细胞破碎或细胞自溶后粘度增大。 因此细胞破碎的程度应控制,发酵放罐时间要适宜。
3、培养基成分:如用黄豆粉、花生粉作氮源,淀粉作 碳源,粘度都会升高。
四、固液分离常用方法:过滤和离心
过滤:悬浮液通过过滤介质时固态颗粒与溶 液分离。分为澄清过滤和滤饼过滤。
离心分离:在离心力场的作用下,将悬浮 液中的固相与液相加以分离,多用于颗粒 较小的悬浮液和乳浊液的分离。
二、发酵液预处理的要求
1、菌体分离 发酵液中除发酵产物外,还含有大量的菌体, 为方便提取和精制,首先要将菌体与发酵液分 离。
为保证离心和过滤顺利进行,要正确控制发 酵终点。否则对目标物的回收均不利。
2、蛋白质的去除
发酵液中去除菌体和固体悬浮物后,一些 可溶性蛋白质仍留在滤液中,需设法去除。
除去蛋白质的滤液要保证在一定的pH 范围 内不发生混浊,否则影响溶媒提取和离子交换 提取。
粒子表面稳定的双电荷层;使胶体粒子的 排斥电位降低而发生聚沉。
金属盐特别是重金属盐较常用。如,硫酸 铝、三氯化铁等
5.加入絮凝剂
絮凝是指某些高分子絮凝剂能在悬浮 粒子之间产生桥梁作用,使胶粒形成 粗大絮凝团的过程。
近 荷密度高。
6、调整适当pH值和温度 避免引起产物的破坏和损失。多数抗生素
不耐热,对pH值要求高。
三、蛋白质的预处理(除杂蛋白)
1.等电点沉淀 2. 变性沉淀 3.加各种沉淀剂沉淀 4.加入凝聚剂(金属盐) 5.加入絮凝剂
1.等电点沉淀
调Ph到等电点,杂蛋白的净电荷为零,溶解 度最小,沉淀析出。
多数抗生素发酵液的等电点4.0-5.5之间, 一般加酸调。如:硫酸、盐酸、磷酸等。
3、重金属离子的去除
重金属离子的存在,会影响提取和精制, 同时会影响发酵产物的质量和回收率,故必须 除去。
4、色素、热原质、毒性物质的去除
针对药用发酵产品尤为重要。尤其是针剂。
5、改变发酵液性质,以利于提取和精制后续 工序的操作顺利进行 如,当发酵终了时,发酵产物可能在发酵 液中,也可以在菌体内部或两相同时存在。 常采用调节pH、酸性或碱性的方法使发酵产 物转入后续处理的相中。
(一)过滤:
在某一支撑物上放过滤介质,注入含固体 颗粒的溶液,使液体通过,固体颗粒留下。
过滤介质filter medium:过滤采用的多孔物质; 滤浆filter pulp: 所处理的悬浮液; 滤液filtrate: 通过多孔通道的液体; 滤饼或滤渣 filter cake:被截留的固体物质。
1、过滤分类
2.细胞内:积累于菌丝体内,且水 溶性小(少数)
①加酸、碱等使其转入细胞外 胞内抗生素:
②过滤→ 滤饼→提取
二、抗生素的稳定性
抗生素需在适宜的温度、pH值、压力等 条件下才稳定。提取、分离等过程应提供适 宜的条件。
eg.青霉素 pH值4.8-5.2,低温条件下 才稳定
三、发酵液中的杂质
较多包括: 1.不溶性:菌丝体、剩余培养基等
第六章 发酵液的预处理及 固液分离
四川理工 生药2011
抗生素下游加工的一般过程
1、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 2、提取:沉淀、吸附、萃取 3、分离(精制:层析、离子交换) 4、最后纯化(成品加工:浓缩、结晶、干燥)
第一节 发酵液的性质
一、抗生素在发酵液中的存在部位
存在部位
1.细胞外:产生后被分泌到细胞外 (多数)
5.加入絮凝剂
絮凝是指某些高分子絮凝剂能在悬浮 粒子之间产生桥梁作用,使胶粒形成 粗大絮凝团的过程。
近年较常用。如,壳聚糖、海藻酸钠、 明胶的等(带有氨基、羧酸基等,电 荷密度高。
四、高价金属离子的去除 Ca2+: 加入草酸钠或草酸,生成的草酸钙沉淀还能促使
杂蛋白质凝固,提高滤速和滤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