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目录将特种设备分为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压力管道元件,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附件及安全保护装置等十个种类。
安全阀在锅炉运行中起着防止超压运行的作用。
锅炉的安全附件有安全阀,压力表和液位计。
锅炉常见事故有爆炸、爆管、缺水、满水,汽水共腾、炉腔爆炸及泄露、变形等类型。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根据压力、压力与容积的乘积、介质特性,以及设计制造特点对其管辖的压力容器进行综合分类。
第一类第二类第三位压力容器。
气瓶充装单位向气体消费者提供气瓶,车用气瓶呼吸用气瓶灭火气瓶不一定是自有气瓶。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主要按照压力管道的用途对管道进行分类,分为长输管道(GA)公用管道(GB)工业管道(GC)动力管道(GD)和油气田集输管道。
层门是否锁紧须由电气安全装置来验证。
电梯由控制柜,导向轮,曳引钢丝绳,曳引轮,轿厢和对重组成。
限速器是当轿厢速度超过设定值时,操纵安全钳的装置。
安全钳是一种使轿厢制停在导轨上的机械装置,凡是有钢丝绳和链条悬挂的电梯轿厢均应设置安全钳。
安全钳按结构分为瞬时式安全钳和渐进式安全钳。
渐进式安全钳和瞬时式安全钳的主要区别在于渐进式安全钳的动作是由弹性元件夹持的,制停距离比较长。
额定速度大于S或轿厢装设数套安全钳装置,都应采用渐进式安全钳,若速度大于1M/S,对重安全钳也应使用渐进式安全钎。
载人电梯由驱动主机,轿箱,悬挂装置,导轨,门系统,控制柜,电缆以及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极限开关等部件和安全装置组成。
起重机最重要的结构是起升机构。
电动葫芦由电动机,联轴器,制动器,减速器,卷筒,钢丝绳和滑轮吊具组成。
限制器是停止或限制起重机械运动和功能的装置。
客运索道,分为客运架空索道客运缆车,客运拖牵索道三种类型,客运架空索道,按照运行方式,可分为单线循环式客运架空索道,和往复式客运架空索道。
滑道、蹦极属于游乐设施。
大型游乐设施出厂时应当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设计文件鉴定报告。
型式实验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
设定行政应当规定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
较大事故:1、特种设备事故造成三人以上十人以下死亡或者十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以上5000万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
2、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的。
3. 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的,造成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转移的。
4、起重机械整体倾覆的。
5、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人员十二小时以上的。
因交通事故,火灾引发的与特种设备相关的事故,和起重机械厂内专用机动车辆非作业转移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的。
土建施工或者交通运输导致压力管道破损发生的事故,在销售报废的环节发生的事故,不属于特种设备事故。
应急预案分政府、部门、专项三层应急预案,其中专项预案指企业建立的。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概况,以及特种设备种类。
2. 事故发生初步情况,现场破坏情况,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和涉险人数,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初步确定的事故等级,初步判断的事故原因。
3已经采取的措施,4报告人姓名联系电话。
5.其他有必要报告的情况。
特种设备现场监督检查分为全面检查和专项检查。
全面检查是指按照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规定的检查期限,检查项目和检查内容对被检查单位进行全项目检查。
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许可设计文件鉴定,鉴定许可的内容是锅炉,气瓶,氧舱,客运索道和大型游乐设施。
特种设备的重大修理是指更换、修理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受压元件的维修情况,更换、修理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影响强度的部件安全装置的维修情况。
隐患是指违反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成为事故隐患。
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
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的隐患。
严重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国家大型发电公司所属的电站锅炉归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登记,不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长输管道,归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登记。
压力管道的使用登记已使用单位为对象。
使用登记机构不予办理使用登记或者不予变更使用登记的情形有。
存在事故隐患的,在原使用的未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验的。
在原使用地已经报废的,超过设计使用年限或者使用超过二十年的,无技术资料和铭牌的。
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内机动车辆,在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有关资料,求和规定的填写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相关内容,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厂内机动车辆在完成注册登记后核发厂内机动车辆牌照。
压力容器停用一年以上的使用单位应当封存压力容器。
在封存后30日内向登记机关办理报停手续,并且将使用登记证交回登记机关。
压力管道停运时在停运后的30日内办理停运手续。
压力管道报废时在报废后的30日内办理注销使用登记手续。
锅炉的外部检验每年进行一次。
塔式起重机、升降机、流动式起重机每年检验一次,其中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每两年一次检验。
轻小型起重设备、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门坐起重机,兰缆索起重机、桅杆起重机,铁路启动机、悬臂起重机、机械式停车设备每两年检验一次,其中吊运熔融金属和炽热金属的起重机每年进行一次检验。
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与气瓶充装许可由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施。
对流水线作业的大型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应当安装超装自动切断气源的罐装秤。
国家质检总局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核准实施机关。
o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受理审批,其他检验检测机构。
包括气瓶,安全阀,和只申请房屋建筑工程及市政工程的起重机械和场内专用机动车辆检验的检验机构。
第九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及其检验、检测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对机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机构资质和有关人员的资格:(一)未经核准或者超出核准范围、使用未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从事检验、检测的;(二)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检验、检测的;(三)出具虚假的检验、检测结果和鉴定结论或者检验、检测结果和鉴定结论严重失实的;(四)发现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未及时告知相关单位,并立即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报告的;(五)泄露检验、检测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的;(六)从事有关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七)推荐或者监制、监销特种设备的;(八)利用检验工作故意刁难相关单位的。
特种设备的严重隐患,是指对特种设备的安全具有较大影响,不及时排除很有可能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隐患。
事故调查是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履职的重要手段,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
特种设备的事故调查工作是行政行为,具有强制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原则是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客观公正,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用的起重机械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不属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调查处理的特种设备事故。
但可以参加事故调查事故调查组应当履行以下职责:o查清事故发生前的特种设备状况;查清事故经过,人员伤亡、特种设备损坏、经济损失情况以及其他后果;分析事故原因;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提出防范事故发生和整改措施的建议;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第九十条发生事故,对负有责任的单位除要求其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等责任外,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一)发生一般事故,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二)发生较大事故,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三)发生重大事故,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
第九十一条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职责或者负有领导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一)发生一般事故,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三十的罚款;(二)发生较大事故,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四十的罚款;(三)发生重大事故,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六十的罚款。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
导致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因素,可能出现在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修理改造或者经营使用维护保养等各个环节。
作为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主体的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不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是我国目前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故处理程序包括事故调查报告上报,事故调查报告批复,批复意见实施,落实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调查处理结果公布,事故调查处理文件资料归档等。
原则上,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并且应当按自然日历结算。
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六十日。
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的五个层次,分别为。
A层次法律,b 层次行政法规,c层次部门规章,d层是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E层次技术标准。
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属于部门规章。
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安全监察人员。
应当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取得特种设备安全行政执法证件。
A类安全监察员应具有理工科专业大专以上学历,从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相关工作、检验检测工作2年或从事特种设备生产、使用管理工作3年以上,并参加特种设备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不少于120学时。
B类安全监察员应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从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相关工作、检验检测工作1年或从事特种设备生产、使用管理工作2年以上,并参加特种设备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不少于40学时。
2008年7月质量技术监督总局颁发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管理办法》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分为A类(专业技术类)和 B类(管理类)。
质检总局负责A类安全监察员和省以上质监部门的B类安全监察员的培训考核及发证工作,省级质监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其他B类安全监察员的培训考核及发证工作。
县以上质监部门负责本地区安全监察员的日常管理工作。
省级质监部门安全监察机构安全监察员配备比例建议不低于70%,市级部门安全监察机构安全监察员配备比例建议不低于50%。
县以上地方质检部门应当加强对安全监察员的管理。
定期对执法活动和行风廉政等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特种设备的生产(包括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经营、使用、检验、检测和特种设备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