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艺作物无土栽培简介

园艺作物无土栽培简介

第七章园艺作物无土栽培简介[目的要求]:了解无土栽培的历史、现状与前景,理解无土栽培相关原理,掌握无土栽培的概念、几种常见主要栽培方式以及园艺作物的无土栽培技术要点。

[基本内容]:第一节无土栽培概念、特点、历史与现状1.无土栽培的概念2.无土栽培的特点3.无土栽培的历史与现状第二节无土栽培的方式与技术要点1.非固体基质无土栽培2.固体基质无土栽培[教学重点]:无土栽培概念、优点、方式、技术。

[教学难点]:营养液、基质的性质。

[教学过程]:4第一节无土栽培概念、特点、历史与现状一、无土栽培的概念:是指不用天然土壤栽培作物,而将作物栽培在营养液中,这种营养液可以代替天然土壤向作物提供水分、养分、氧气、温度,使作物能够正常生长并完成整个生命周期。

无土栽培的类型和方法很多,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法,如按照是否使用基质,可分为固体基质栽培和非固体基质栽培;若按消耗能源多少和对环境的影响,可分为有机生态型和无机耗能型无土栽培。

1、固体基质培类型该法是指植物通过基质根系,并通过基质吸收营养液和氧的方法,其又可分为有机基质和无机基质两大类。

2、非固体基质培类型该法一般除了育苖时采用基质外,定植后不用基质。

其又可分为:(1)水培:该法是植株定植后营养液直接和根系接触,其种类很多,如:营养液膜(NFT→根在栽培槽内直接与营养液接触,液深<1cm、可循环利用、深液流技术(DFT→根浸在液体里)、浮板毛管技术等(FCH→在深液流基础上,在槽内增加一块厚2cm宽2cm 的泡浮板,根在板以下的生长方式)。

(2)喷雾培:简称雾培和气培,它是将营养液用喷雾的方法直接喷到植物根系上。

3、有机生态型该法指全部使用有机肥代替营养液,灌溉时只浇清水,排出液时环境污染几乎为零能生产合格的绿色食品。

4、无机耗能型指全部用化肥配制营养液,营养液循环中耗能较多,灌溉排出污染环境和地下水,生产出的产品,硝酸盐含量超标的类型。

总之,无土栽培的核心是营养液代替了土壤只有把握住这个核心方容易理解、明白无土栽培的各级分类名称。

三、无土栽培的历史与现状采用无土的方法进行作物的栽培和研究,至今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早在几个世纪以前,无论国内或国外都有用水来培养和研究植物的记载,但这种用水来培养植物的方法,主要靠植物体自身所储存的营养来维持生长,因此这是一种原始的、不完全的无土栽培形式。

19世纪中叶,1840年德国科学家李比希倡导的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为无土栽培奠定了理论基础,1859—1865年,德国科学家萨奇斯·克诺普,把化学品加到水中制成营养液培养植物,进行植物生理实验获得成功,成为无土栽培术的先驱。

1929年,美国加洲大学格里克在应用营养液种植实验中,培养出了植株高达7.5米,单株收果14千克的番茄,引起当时科技界广泛关注。

此后,他又成功地进行了萝卜、马铃薯及一些花卉的培育,并将这些技术投入到商业生产,从而成为第一个将无土栽培用于商业化生产的人。

进入20世纪40年代,无上栽培开始成为—种新的形式,大面积的应用于农业生产,50年代后这种技术在世界许多国家都得到了应用。

1955年在第14届国际园艺会议上成立了国际无土栽培工作组。

1963年在意大利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无土栽培会议,1976年在西班牙举行了第四次国际无上栽培会议参会人员达105人,1980年在荷兰召开了第五届国际无土栽培会议,并将“无土栽培工作组”改称为“国际无土栽培学会”。

以后每四年召开会议一次,至1988年在荷兰召开了第七届国际无土栽培会议,其规模之大参会人员之多,论文水平之高为历届之所不及。

世界各国在无土栽培的发展应用上十分不均衡,美国是世界上应用无土栽培技术进行生产国家,而且也是在世界范围传播无土栽培技术规模最大的国家,他与英国、荷兰、日本等国家均为世界无土栽培技术面积大国,而我国的无土栽培技术应用起步较晚。

目前仍处于开发阶段,实际运用与生产的面积甚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有待重视和努力。

目前,无上栽培在以下范围内局部深入发展:其一:藻类、花卉栽培。

其二:药用植物栽培。

其三:树木、果苗生产。

其四:生产牧草(雨久花、水浮莲)。

其五:不良土地上的利用。

其六:航天农业。

二、无土栽培的优点1.作物长势强、产量高、收益大。

2.品质好、价质高。

3.节约肥水。

4.克服连作障碍减少轮作换茬(病虫害少)5.场地选择余地大(省工、省力、省地)。

6.有利于现代化生产。

三、无土栽培的历史与现状采用无土的方法进行作物的栽培和研究,至今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早在几个世纪以前,无论国内或国外都有用水来培养和研究植物的记载,但这种用水来培养植物的方法,主要靠植物体自身所储存的营养来维持生长,因此这是一种原始的、不完全的无土栽培形式。

19世纪中叶,1840年德国科学家李比希倡导的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为无土栽培奠定了理论基础,1859—1865年,德国科学家萨奇斯·克诺普,把化学品加到水中制成营养液培养植物,进行植物生理实验获得成功,成为无土栽培术的先驱。

1929年,美国加洲大学格里克在应用营养液种植实验中,培养出了植株高达7.5米,单株收果14千克的番茄,引起当时科技界广泛关注。

此后,他又成功地进行了萝卜、马铃薯及一些花卉的培育,并将这些技术投入到商业生产,从而成为第一个将无土栽培用于商业化生产的人。

进入20世纪40年代,无上栽培开始成为—种新的形式,大面积的应用于农业生产,50年代后这种技术在世界许多国家都得到了应用。

1955年在第14届国际园艺会议上成立了国际无土栽培工作组。

1963年在意大利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无土栽培会议,1976年在西班牙举行了第四次国际无上栽培会议参会人员达105人,1980年在荷兰召开了第五届国际无土栽培会议,并将“无土栽培工作组”改称为“国际无土栽培学会”。

以后每四年召开会议一次,至1988年在荷兰召开了第七届国际无土栽培会议,其规模之大参会人员之多,论文水平之高为历届之所不及。

世界各国在无土栽培的发展应用上十分不均衡,美国是世界上应用无土栽培技术进行生产国家,而且也是在世界范围传播无土栽培技术规模最大的国家,他与英国、荷兰、日本等国家均为世界无土栽培技术面积大国,而我国的无土栽培技术应用起步较晚。

目前仍处于开发阶段,实际运用与生产的面积甚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有待重视和努力。

目前,无上栽培在以下范围内局部深入发展:其一:藻类、花卉栽培。

其二:药用植物栽培。

其三:树木、果苗生产。

其四:生产牧草(雨久花、水浮莲)。

其五:不良土地上的利用。

其六:航天农业。

第二节无土栽培的常见方式与技术要点一、非固体基质无土栽培(一)深液流无土栽培:1.定义:深液流技术(DFT)是指植物的根系浸在营养液里,营养液的深度一般为5-10cm,温度变化较平缓的一种水培技术,该设包括:营养液栽培槽、贮液池、水泵、营养液自动循环系统及控制系统、植株固定装置等部分,其特征主要表现在深、悬、流三个字上。

2.特征:(1)深:指所用的营养液的液层较深,相应的盛载营养液的种植槽也较深。

(2)悬:植株悬于营养液的水平面上根颈离开液面,其所伸出的根系又可触到营养液。

(3)流:指营养液要循环流动,可增加容存氧及消除其他不良影响。

3.设施结构:(1)栽培槽:一般宽60-90cm连同槽壁外沿不宜超过100cm,槽深12-10cm有10-20cm 不等,多水泥砖结构固定型设施,目前也有合成聚苯材料槽体重量小,便于组装移动。

(2)栽培(定植板):多由高密度合成聚苯制成,长宽可依据栽培槽而定,厚3cm左右,上面有定植孔,孔距固定或可调整。

(3)贮液池:依据栽培面积而建造,用于贮存营养液,多用砖和水泥砌成槽置于地下667m2的水培也需要6-7吨营养液的池。

(4)循环系统:由供液管道、回流管道与水泵及定时控制器等组成。

(二)营养液膜无土栽培1.定义:营养液膜技术,简称NFT技术,是一种将植物种植在浅层流动的营养液中的水培方法,由英国库木白在1973年发明。

2.特征:(1)浅:营养液浅1cm以内。

(2)流:营养液具有流动性。

(3)廉:投资低。

3.结构:主要有种植槽、贮液池、营养液循环流动装置构成。

(1)、种植槽:大株型作物的槽,是一种用0.1-0.2mm厚的面白底黑的聚乙烯膜临时围合起来的等腰三角行槽长20-25cm,底宽25-30cm槽高20cm,槽成坡行,槽地面坡降1:75,定植时将带育苗钵的幼苗帜于3膜宽幅的中央,有20-30cm的宽度,紧贴地面,拉起的两边合拢起来用夹子夹住,成为一条高20cm的等腰三角形槽,植株的茎叶从槽顶的夹缝中伸出槽外根下置于不透光的槽内底部。

(2)、贮液池:设于地平面下容量以足够供应整个种植面积循环供应之需为度,大株作物每株5cm左右。

(3)、循环流动系统:主要由水泵管边、流量调节阀门等组成。

(三)无土栽培的营养液无土栽培的植物脱离了土壤条件,是在人为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生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矿质营养主要通过营养液提供,营养液是无土栽培的核心技术。

营养液是将各种植物营养元素的化合物溶解在水中所配制的溶液,它具有适合植物吸收,并能良好的生长发育的离子浓度和酸碱度。

营养液配制的要求:1.浓度营养液的浓度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般其总浓度不宜超过0.4%,绝大多数植物在0.2%左右较易,如果浓度过高,则植物根系的水势就会高于营养液,导致生理干旱发生,如果浓度过底,虽然植物根系的水势低于营养液,也照样妨碍根系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因此,必须使植株根系与营养液间的水势差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只有这样,才能使植物正常生长。

2.营养液的PH值营养液的PH值过高或过底均会伤害植物根系,一般来讲,pH=4-9外有明显的伤害。

PH >7时。

P、Ca、Mg、Fe、Mn、B、Zn。

有降性会降低,尤其是Fe,PH<5时,植物吸Ca2+不足而易出现缺Ca症,PH值应控制在5.5-6.5 为宜。

3.溶解氧氧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氧气可溶于水,其饱和溶解度而变化,常以(℃)O2mg/L来表示,不同温度下氧的铇和溶解度不同,在水培养液中,溶存氧的浓度一般要求保持在铇和溶解度50%以上即可以。

4.温度一般在8-30℃的范围内,对于每种植物不同品种,生长阶段,发育状况,其营养液的适温不同,应依据具体情况来调整。

(三)芽苗菜生产(豆芽菜)1. 品种选择选择品种较好,要求种子发芽率高,纯度,净度高,生长快,产量高,品质好。

2. 种子清选与浸种播前应晒种、清选,然后用种子2-3倍的水浸10-12小时,以种皮不皱不开为度。

3. 播前催芽18-22℃下2-3天,苗长至1.5-3cm 时,入培养室培养。

4 .培养把催好芽的种子放入培养盘,与培养室内培养时应把握:光照:不可太强太弱。

温度:18-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