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皮肤病
体癣和股癣
(Tinea coporis,Tinea cruris)
一、定义:发生在平滑皮肤上的真菌感染,多由红色毛癣菌引 起。 二、感染源:可由手足癣自身传播而来或接触小动物后感染 三、临床表现: 1、体癣:多见于面部、躯干和上肢,为环状、多环 状或不规则形红斑,边缘隆起或小丘疹、水疱,离心 性扩大,中心可有自愈现象。 2、股癣:发生于腹股沟、股内侧及臀部,多见于男性, 皮损围绕着阴囊呈半环状或不规则的红斑,离心性扩 大,愈后可留有色素沉着,易在夏季反复发作。
4、系统性念珠菌病:肺部感染、念珠菌败血症等:临床症 状及体症与其它微生物感染难以鉴别,相应部位取材真 菌镜检及培养可确诊。
三、诊断:镜检阳性可以确诊,培养多次为同一菌种可确菌种。 四、治疗: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去除诱发因素; 3、支持疗法:加强营养、减少广谱抗生素的应用。 4、药物治疗: 皮肤:有糜烂:外涂龙胆紫,1日2次 红斑脱屑:外用抗真菌药物,各种霜剂 口腔粘膜损害:龙胆紫外涂、洗必泰液漱口 外阴阴道炎:制霉菌素栓剂,5-10万单位,每日1 次塞入阴道 系统性念珠菌病: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脓癣
儿童 小孢子菌属
化脓性毛囊炎, 形成溃疡,可继 发细菌感染。
愈后
青春期自愈,不留 疤痕。易发展为脓 癣。
可遗留疤痕
真菌镜检 伍氏灯 治疗
发外孢子 亮绿色荧光 服药3周
发外孢子
服药4周,需联 合抗菌素、激素
三、治疗: 原则:口服药+外用药、剔头、洗头、消毒 口服药: 1、灰黄霉素:儿童:15-20mg/(kg.d) 成人:0.6-0.8g/d 疗程:3-4周 2、伊曲康唑:100mg/d,疗程4周 3、特比奈芬:疗程2-4周 体重小于20mg:62.5mg/d; 体重20-40kg:125mg/d; 体重大于40kg,250mg/d 外用药:5-10%的硫磺软膏、2%碘酊、各种抗真菌的霜剂; 治愈标准:治疗结束后取患处头发做真菌直接镜检,以后每1-2周复查 一次,连续3次阴性后方可认为治愈。
孢子丝菌病 (Sporotrichosis)
一、定义:由申克氏孢子丝菌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邻近 的淋巴系统的慢性感染,多与外伤有关,好发于暴露部位。 二、临床表现: 1、皮肤淋巴管型:皮下结节或暗红色浸润的斑块,与 皮肤粘连,破溃、流脓、结痂,沿淋巴管走向分布。 2、固定型(局限性皮肤型):面部多见:红斑、结节、 疣状皮损
二、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前胸、上背、腋下、腹股沟等处,皮损为 浅色、褐色斑疹或浅色斑,少许鳞屑,无症状或轻度 痒,皮损消退后留有色素减退斑。 三、诊断:真菌镜检:撒火柴棍样的短棒状菌丝及成堆的 圆形孢子。 三、鉴别诊断: 1、白癜风:为完全的色素脱失,皮屑镜检无菌丝及孢子。 2、脂溢性皮炎:为红色或褐色皮疹及红丘疹,真菌镜检阴 性。
真菌性皮肤病的分类: 根据真菌感染皮肤的深度(解剖部位),分为以下二类: 一、浅部真菌病:又称为“癣”,皮肤角质层的真菌感染。 1、浅表真菌感染:真菌只感染皮肤角质层的最浅层,主要疾病为花 斑癣(也称汗斑),是由糠秕马拉色菌所致。
2、皮肤癣菌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包括头癣、体股癣、手足癣、 甲癣 等。 致病菌为皮肤癣菌。 包括有以下三属:毛癣菌属(最常见为红色毛癣菌) 及皮下组织甚至内脏器官,包括孢子丝菌病、着 色芽生菌病等。 2、系统性真菌病:呼吸、消化系统等内脏器官真菌感染,如隐球 菌性脑膜炎、念珠菌性肺炎、败血症等。
手癣的表现常见的为丘疹水疱型及角化皲 裂型,往往单手发病。 长期慢性的手足癣常常合并甲癣。 三、诊断:皮肤表现+ 真菌镜检可确诊,培养 最常见的是红色毛癣菌。
四、鉴别诊断: 湿疹:手、足湿疹多对称发病,真菌镜检阴性 银屑病:Auspitz sign 阳性,真菌镜检阴性。 五、治疗: 1、首选外用药治疗,可选用溶液、霜剂、软膏剂等,疗 程为2-4周,对趾间糜烂型,先用粉剂或糊剂收敛、干 燥后,再外用霜剂;角化肥厚型可选用软膏剂或角质 剥脱剂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 2、口服药:外用药治疗效果不好,或同时伴有甲癣者可 给予口服药物治疗:特比萘芬:250mg /日 ,2-4周 伊曲康唑:200mg /日,2周;400/日, 1周
手癣和足癣
(Tinea manus, Tinea pedis)
一、定义:损害发生在指趾间、掌跖,多由毛癣菌属及表皮癣 菌属引起,以春夏季、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好发,反复发作者 存在着个体差异。为最常见的皮肤癣菌感染, 二、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及受侵部位的不同足癣一般分为 三型: 浸渍糜烂型:多发生在趾间,浸渍、发白,糜烂、破溃, 此型瘙痒剧烈,可因搔抓而导致继发感染如丹毒、蜂窝 织炎等 丘疹水疱型:以足底多见,表现为丘疹、丘疱疹及水疱, 伴瘙痒。 角化皲裂型:手部虎口、足跟部等,为慢性损害,表现 为角化、磷屑,皮肤粗糙、肥厚,易发生皲裂,可同时 伴有甲损害。
真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1 、真菌镜检:为确诊真菌感染的依据。 材料:10-20%KOH或生理盐水 标本来源:病发、皮屑、甲屑、阴道分泌物、痰液、组织等 ( 低倍)显微镜下所见:孢子、菌丝、硬壳孢子等 2 、真菌培养:可确定菌种 材料及条件: 培养基:沙氏培养基,主要成分为葡萄糖、蛋白栋及琼 脂 温度:22-25℃:主要用于皮肤癣菌的培养 5--37℃:用于深部真菌及双相型真菌的培养。 培养时间:1-4周 标本:病发、皮屑、甲屑、阴道分泌物、痰液、血液、组织等 (肉眼)所见:菌落形态、颜色外观、质地皮肤癣菌及 霉样真菌:菌落 表现为气生菌丝;念珠菌、隐球菌:白色奶油样菌落 3 、组织病理:用于深部真菌病,如着色真菌病等,常用PAS染色或银染 色,可见孢子、硬壳孢子或菌丝等。
五、治疗: 1、外用药:一般用于浅表性白甲或甲损害的面积小于1/3 者: 30%冰醋酸、3-5%的碘酊,每日2次; 阿莫罗芬(罗每乐)、环吡酮胺(巴特芬)甲涂剂,每 周外用一次; 指甲:6个月,趾甲:9-12个月; 40%尿素软膏封包后拔甲+外用药。 2、口服药:用于甲损害面积超过1/3者。 伊曲康唑冲击疗法: 每个疗程:200mg/d,每日2次,连服1周,停药3周
三、诊断: 1、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发病部位; 2、组织培养有典型的申克氏孢子丝菌生长。 四、鉴别诊断:皮肤结核、肿瘤等。 五、治疗: 首选碘化钾口服,10%碘化钾,每次10- 20ml,每日 3次,连续3-6个月,皮疹消退后维持1-2个月;伊曲康唑: 200-400mg/d, 3-6个月。
指甲:2个疗程;
趾甲:3-4个疗程。
特比奈芬:250mg/d,每日1次,指甲连服6周,趾甲连服12周;或从
第2周始,隔250mg。
花斑癣 (Tinea versicolor)
一、由糠秕马拉色菌感染表皮的浅层而发生的浅色或 褐色无明显炎症的皮肤改变,又称汗斑,好发于夏 季,易复发,并有个体敏感性。
四、诊断: 1、典型临床表现; 2、真菌镜检:镜下可见菌丝。 五、鉴别诊断:玫瑰糠疹、二期梅毒疹、湿疹、脂溢性皮 炎,这些疾病皮屑镜检均为阴性。 六、治疗: 1、外用药,可选用各种抗真菌霜剂(股癣避免用刺激性的 酊剂或角质剥脱剂)每日1-2次,疗程为2- 4周; 2、口服药: 对于皮损面积较大、外用药治疗效果不佳或同 时伴有甲真菌病者,可选用口服药治疗: 伊曲康唑: 100mg/d, 2周或200mg/d, 1周。 特比奈芬:250mg/d, 1周。
头癣(Tinea Capitis)
一、定义: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和毛发所致的疾病。根据致病 菌菌种及临床表现的不同,临床上主要分为黄癣、白癣、 黑点癣及脓癣,后者多由亲动物或亲土性真菌感染后,炎 症反应明显时继发而来,头癣好发于儿童,一般通过接触 动物、土壤等或通过理发工具、共用枕巾互带帽子等染。 二、临床表现、致病菌及治疗总结如下表:
甲真菌病
(Onychomycosis)
一、由毛癣菌、念珠菌及非皮肤癣菌性霉菌感染甲板通称为甲 真菌病,其中皮肤癣菌所致的感染最为常见,称为甲癣,最 常见的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甲癣常常同时伴有手、足癣。 二、临床表现: 根据病情轻重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型: 浅表性白甲:仅感染甲表面,是甲癣中最轻型。 近端甲下型:感染起始于近甲床部位; 远端甲下型:最为常见的一型,远端甲增厚变脆、甲下 碎屑堆积并出现甲分离、甲板破坏。 全甲营养不良型:全部指(趾)甲受侵、增厚、
四、治疗:以外用药为主,疗程为2-4周。 1、溶液剂:20%硫代硫酸钠+ 2%稀盐酸;2%的硫化硒 洗剂;2%酮康唑洗剂,连洗5天; 2、各种抗真菌霜剂
3、口服药:伊曲康唑:200mg/d,连服1周。
念珠菌病
(Candidiasis)
一、定义:条件致病菌念珠菌所致的内源性感染,机体免疫功 能降低时发病,可侵犯粘膜、皮肤、阴道、呼吸道等。 二、临床表现: 1、粘膜念珠菌病: 口腔:鹅口疮、念珠菌性口角炎; 外阴阴道炎:豆腐渣样分泌物,痒,有臭味。 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阴茎包皮潮红,白色乳酪样斑点。
2、皮肤念珠菌病:
念珠菌性间擦疹:发生在皱折部位皮肤,境界清楚的红
斑,表面糜烂,外周有小丘疹,上覆鳞屑
念珠菌性指间擦烂红斑:3、4指间常见。 念珠菌性甲沟炎及甲床炎:甲沟红肿,甲增厚不明显。
3、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CMCC):
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内分泌异常等。 侵犯口腔粘膜及皮肤,红斑、疣状增生、结节等。
真菌性皮肤病(Dermatomycosis)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
真菌属于真核微生物,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上万种的 真菌中,仅有几百种真菌对人类或动物有致病性,近年来, 由于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 器官移植、放疗、化疗等新技术的谱及,真菌感染,主要是 条件致病菌感染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
分类
发病年龄 致病菌 临床特点
白癣
儿童 小孢子菌属 (动物源性)
灰白色鳞屑斑,有卫 星状损害,头发出头 皮0.5mm断,有白发 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