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真菌性皮肤病ppt

真菌性皮肤病ppt

糠秕孢子菌在体外能产生二羧酸,该物质具有抑 制酪氨酸和黑素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从而可引起花 斑癣损害的色素减退。
临床表现
初起损害为围绕毛孔的圆形点状斑疹,以后逐 渐增大至甲盖大小,边缘清楚。临近损害可融合成 不规则大片形,而周围又有新的斑疹出现。表面附 有少量极易剥离的灰色或褐色糠样鳞屑。皮疹颜色 与患者肤色和日晒程度有关,可呈肤色、灰白色、 浅黄色、淡红色或褐色。有时多种颜色混杂共存, 状如花斑。皮疹无炎症反应,偶有轻痒。好发于胸 背部,也可累及颈、腋、腹部、四肢近心端和其他 部位,婴幼儿的面部也可发生。以青壮年男性多见。 病程慢性,冬季皮疹减轻或消失,遗留减色斑,夏 季可复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治疗
一、手癣、足癣的治疗:
1、擦烂型 擦烂型的足癣可先枯矾粉或脚癣粉。如渗出明显可 用3%硼酸溶液或1/8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待干燥脱屑后,改用 1%-2%益康唑、咪康唑、克霉唑、1%的联苯苄唑霜、1%奈替酮霜、 1%酮康唑霜或特比萘芬霜外擦。
2、水疱型 可用复方雷锁辛或半浓度的复方水杨酸醑,亦可外 用10%-30%冰醋酸液外擦。
3、洗头:每日用温肥皂水、2%酮康唑洗剂(采乐洗 剂)、硫化硒洗剂洗头1-2次,连续8周。
4、剃头:每周剃头1次,共8次,去除带菌的头发,剪 下的头发应包好烧掉。
5、消毒:对患者的生活用品,如衣、被、帽子、毛巾、 梳子、理发工具和玩具等应每周煮沸或用其他灭菌措施消 毒1次。
预防
1、对患者要早发现早治疗,并追查传染 源,以便同时治疗,发现有病动物要及时处 理。
从临床致病情况看,真菌可分为浅部真菌 和深部真菌两大类。浅部真菌只侵犯毛发、 表皮和甲板,常见的有头癣、体癣、股癣、 手足癣、花斑癣等。深部真菌主要侵犯内脏 器官、骨骼及中枢神经系统,也可侵犯皮肤、 粘膜,常见的有孢子丝菌病、着色真菌病、 放线菌病及隐球菌病等。念珠菌属则对皮肤、 粘膜、指(趾)甲和内脏器官均可侵犯。
临床表现
白癣和黑点癣有时可并发浓癣,主要由 亲动物性亲土性皮肤癣菌,如犬小孢子菌、 须菌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疣状毛癣 菌等引起。并由于机体对病原菌反应强烈 所致。表现为多数毛囊性脓疱融合而成的 痈状脓肿,破后可流出少量半透明脓液, 细菌培养阴性,愈后形成疤痕或永久性秃 发。
鉴别诊断
根据头皮及病发的典型表现,真菌直接镜检及滤过紫外线 灯检查,一般不难诊断。尚须与以下疾病鉴别:
本病系由接触传染。由于掌跖表皮细胞更替时间长,角 质层厚,汗腺多,又无皮脂腺,而且双足经常穿着鞋袜,密 不透风,汗液蒸发困难,使之局部温度高,湿度大,角质层 常被浸渍变软,表皮酸碱度改变,遂为真菌生长创造了良好 条件。手癣多由足癣感染而来,甲癣多由手癣、足癣蔓延而 来,但亦可通过另外途径单独被感染。
图片
石棉状糠疹
头部银屑病
脂溢性皮炎
治疗
头癣的治疗:
1、服药
1)首选灰黄霉素(每片0.1g),15-20mg/kg/日, 黄癣连服10天,白癣、黑点癣连服14天,多则25天。服药 期间多进食脂类食物并按每日15mg/日服用茵陈酮,或中 药茵陈每日30g煎服,能促进药物的吸收,可明显提高疗 效。
2)特比萘芬 体重<20kg者,服用剂量为62.5mg/日, 体重20~40kg者,服用剂量为125mg/日,体重>40kg者, 服用剂量为250mg/日,共4周。
花斑癣
花斑癣俗称汗斑,是一种侵犯浅表角质层 的慢性皮肤真菌病。
病因
本病由嗜脂酵母菌)——圆形或卵圆形糠秕孢子 菌引起。它是寄生于正常人体皮肤的常见菌群之一, 寄生于浅表角质层的细胞外和细胞内,头皮及胸背 部的检出率可达74%-100%,属条件致病菌,仅在 多因素的特殊条件下,如具有家庭易感性、表皮更 替时间延长、高温高湿、局部多脂多汗、不卫生、 营养不良、慢性感染等,糠秕孢子菌寄生密度增加 可由腐生性酵母型转化为致病行吧菌丝型而致病。
临床表现
1、足癣
多见于成年人,男女皆可发病。往往夏季加重,冬季减轻, 时轻时重,长期蔓延,以其皮损特征可以分为以下3型,但以 某一型为主。
1)水泡型 常于趾间、足跖及其侧缘反复出现深在性水泡, 疏散发布或成群发生,疱壁厚,不易破裂,伴有明显瘙痒,数 日后疱液干涸、脱屑、瘙痒随之缓解。
2)擦烂型 常见于4-5或3-4趾间,角质层浸渍、发白、 松离,剥脱后露出鲜红色的糜烂面或蜂网状基底。此时渗液多, 有异臭,瘙痒难忍。易继发感染,并发淋巴管炎、淋巴结炎或 蜂窝组织炎等。
1、石棉状糠疹 头顶部的白屑层层堆积如石棉状,将病 发近段粘着成块。白色毛发鞘粗糙松动,随毛干上下移动。 毛囊口有石棉状棘状隆起。无断发,无疤痕,真菌检查阴性。
2、头部银屑病 为边界清楚的鲜红色斑片上有多层银白 色鳞屑。皮损上的头发成束状,不折断。身体其他部位常有 同样损害。真菌检查阴性。
3、脂溢性皮炎 患者多为油性皮肤。为毛囊性炎性丘疹, 头皮有弥漫性灰白色油腻细屑,奇痒。真菌检查阴性。
真菌性皮肤病
主讲人:彭丹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四医院
真菌性皮肤病
真菌是真核生物,不分根、茎、叶,又无 叶绿素,也不进行光合作用,有细胞壁和细 胞核,其基本结构为菌丝及孢子,进行有性 或无性繁殖,以腐生或寄生方式生存。与动 物界、植物界并列,为真菌界。真菌在自然 界至少有10万种以上,但对人类致病的真菌 不过几十种。图片图片 Nhomakorabea 临床表现
体癣好发于颜面、颈、腰、腹、躯干及四肢等处。原 发损害为丘疹成小水泡,逐渐向周围扩展蔓延,中心炎症 减轻伴脱屑或色素沉着,边缘微高出皮面,由丘疹或水泡 连接融合在一起而呈环状。由红色毛癣菌所致的体癣常迁 延,皮损呈大片状,多限于腰、臀和躯干处。由石膏样毛 癣菌引起者则皮损多呈环状,炎症较显著,常见水泡或丘 疱疹且易侵犯颜面和小腿等部位。由羊毛状小孢子菌及石 膏样小孢子菌引起者,损害较小而数目多,较散发,炎症 显著,易侵犯面、颈、胸部及四肢。原发或继发性免疫缺 陷患者的皮损很广泛。儿童体癣常呈同心多环状或重叠的 花环状。体癣的损害数目为1个或多个,直径大小不一等。 自觉瘙痒,剧烈搔抓时可引起继发感染或局部苔藓化。本 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男性多见。多在夏季发 作或加重,冬季症状可减轻。
3、鳞屑角化型 可用复方水杨酸苯甲酸软膏、1%的联苯苄唑 霜、1%奈替酮霜、1%酮康唑霜或特比萘芬霜或水杨酸软膏厚涂,并 用塑料薄膜包扎,可以加强药物的渗透,使厚层角质剥脱,然后再 用30%冰醋酸或其他抗真菌的霜剂、软膏或酊剂外擦治疗。
对顽固病例选用口服治疗:伊曲康唑100mg/日,连服7天;特 比萘芬250mg/日,连服1-2周;氟康唑150mg/日,每周服药1次, 连用2-3周。
手癣、足癣及甲癣
手足甲癣是皮肤癣菌侵犯掌、跖、指(趾) 间表皮和指(趾)甲所引起的浅部真菌感染性 疾病。俗称手癣为“鹅掌风”,足癣为“脚 气”,甲癣为“灰指甲”。三者常可彼此传染, 相继发病,也可仅侵犯一处单独发生。其中以 足癣最为常见,是真菌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
病因及发病机理
致病菌多系毛癣菌属与表皮癣菌属,主要菌种有红色毛 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玫瑰色毛癣菌。红色 毛癣菌因抵抗力强,不易控制,已成为我国当前手癣、足癣、 甲癣的主要病原菌。
临床表现
3、甲癣
因真菌侵入部位不同,临床上可分甲下型甲癣与浅表性 白色甲癣2种。前者真菌从甲侧缘或前缘侵入,沿甲板下向 后发展,形成松脆的角蛋白碎屑,堆积于甲下,使甲增厚、 翘起,甲板与甲床分离,前缘如虫蚀状,残缺不整,久之甲 板全部破坏;后者真菌从甲面侵入,形成不整形的白色混浊 区,日后范围扩大,甲面变软,久者亦常致甲板变形、增厚、 变脆。本病一般无主观感觉,罕见继发感染,有时可并发甲 沟炎。甲癣病程缓慢,如不医治,终身难愈。
3)鳞屑角化型 常见于足跟、足跖及其侧缘,角质层增 厚、粗糙、脱屑、干裂、无汗,如树皮状。
临床表现
2、手癣
临床表现与足癣大致相同,虽亦有鳞屑角化、水疱与擦 烂3型之分,但其分型不如足癣明显。临床上多呈鳞屑角化 型表现,损害多限于一侧,初期于掌心或2、3指的尖端,发 生小水疱,数目多少不一,疱液干涸后脱屑,范围日渐扩大, 久之脱屑处皮肤粗糙增厚,皮纹宽深 ,失去正常的光泽与柔 韧性,触之有粗涩感。有时初起损害即呈慢性,既无明显水 疱,亦无明显边缘,只见手掌自然皱纹加深,角化过度,出 现小片状脱屑,触之粗糙,久之整个手掌受累。自觉症状不 显著,但到冬季,干裂加剧,自觉疼痛。
临床表现
股癣可单侧或对称分布。基本损害同体癣,但由于该部 位多汗潮湿易受摩擦,故皮损炎症显著,瘙痒严重,发展 也较迅速。损害多呈环形向周围扩展、边界清楚。很少波 及阴囊,严重时可向向上向后蔓延,累及臀部、下腹部和 腰部。
诊断
根据季节发作,皮损向四周呈环形或多环形扩散,边缘 清楚,自觉瘙痒,真菌直接镜检可查到菌丝,一般诊断不 难。
近年,由于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 免疫抑制剂和放射疗法的普遍应用以及各种 器官移植手术、静脉营养、各种导管插入等 诊疗技术的日益开展,一些条件致病菌如念 珠菌、曲菌、毛霉菌等可乘机侵入人体,引 起疾病,并有不断增多的趋势。对此,目前 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随着以灰黄霉素、酮康唑、伊曲康唑、特 比萘芬为代表的抗真菌药物以及其他新制剂 的临床应用,皮肤真菌病的治疗现已取得了 可喜的进展。
治疗
1、外用药物 原则上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 1)1%奈替芬霜、1%特比萘芬霜及唑类抗真菌霜剂或溶液 1%益康唑、1%联苯苄唑、1%-2%克霉唑、2%酮康唑等。 2)其他制剂 复方苯甲酸软膏、土槿皮酊等。 股部由于皮肤柔嫩,应避免外用有刺激性的癣物。 2、内服药物 对于皮损广泛,炎症显著及治疗抵抗的顽固 病例,或有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例,可选用系统抗真菌药内服,如: 1)伊曲康唑100mg/日,共15天。 2)特比萘芬250mg/日,7-14天。 3)氟康唑150mg周,连续2-3周。
头癣由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癣的猫、 狗家畜而传染。如白癣可由动物传染给人, 引起强烈炎症反应。理发也是传染的主要途 径之一,也可由互戴帽子或共用枕巾及梳子 等传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