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自然博物馆介绍

天津自然博物馆介绍

天津自然博物馆新馆位于天津文化中心、原天津博物馆内,是中国第一个主题单元化、全景式展示的自然探索、科学体验、科学教育的自然史博物馆。

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是北疆博物院,于1914年由法国传教士桑志华创办。

1927年对外开放。

1952年改建为天津市人民科学馆,1957年正式定名天津自然博物馆。

截止至2014年末,天津自然博物馆占地面积为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5万平方米,展示面积1.4万平方米,包括常设陈列区、临展区、体验娱乐区、科普教育区四部分。

馆藏生物标本40万件,其中一、二级珍品1282件,模式标本1452件。

天津自然博物馆新馆以"家园"为总主题,从户外"家园·足迹"到首层"家园·探索",从二层"家园·生命"到三层"家园·生态",讲述一个从远古到当代、从世界到天津的"家园"故事。

天津自然博物馆新馆位于天津文化中心、原天津博物馆内,占地面积为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5万平方米,展示面积1.4万平方米,包括常设陈列区、临展区、体验娱乐区、科普教育区四部分。

核心建筑层数共有3层,总高度16.9m。

在展馆的设计中,其"圆"为中心展厅,其"方"由9个基本展厅组成。

依照布展的功能要求,设计将中心展厅置于建筑的主导位置,而顺应地形布置的圆弧序厅将观众自然引至中心展厅,直径32m的圆形中心展厅主要展示恐龙、黄河象等大型动物化石标本。

展馆的外形设计同样以"方"与"圆"为构图母题,中心展厅采用乳白色金属壳体与玻璃半球体的吻接造型,构成"海贝含珠"的建筑外观,寓意人类面向自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创作理念,同时体现了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水平。

玻璃球厅下部的台基采用30m长,3m高的花岗岩浮雕墙,与晶亮的玻璃半球体形成主题鲜明的虚实对比,将造型与中心展厅的功能有机地结合于一体,具有强烈的雕塑感与标志性。

天津自然博物馆面积开阔,共有三层,包括常设陈列区、临展区、体验娱乐区、科普教育区。

馆内展品众多,如初入展区就能先看到一幅生命进化长卷,大厅中央一对“母与子”巨型山东龙骨架立刻将你带入自然传奇的情境之中;而在大厅的左侧是国内首家博物馆内的活体蝴蝶园,你不仅观赏到色彩斑斓、漫天飞舞的活体蝴蝶,还可观察从毛虫到美丽蝴蝶的蜕变过程,真正体验“羽化成蝶”。

最不可错过的是三楼展厅,陈列展示了300件珍贵的世界野生动物标本,如珍藏的、被誉为“秦岭四宝”的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等珍贵的中国动物标本。

二层展示面积为5700㎡,由"远古家园"和"现代家园"两大部分内容组成,采用古今结合的主题单元展示方式,展出古生物化石、岩矿及现生动植物标本近万件。

依托新的地球观和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展示地球家园38亿年来生命世界由无机到有机、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发生、发展,乃至到现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演化历程。

展览分为八大单元:
《家园·生态》展示面积为3400㎡,以美国著名慈善家、天津市荣誉市民肯尼斯·贝林先生历年捐赠的200多件珍稀世界野生动物标本为基础,同时增加馆藏部分珍稀野生动物标本,如大熊猫、金丝猴等,共同展示世界各大洲的典型动物群。

《家园·生态》展区在设计理念上突出生态系统,形式上以大景观、大手笔来体现,展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每一大洲动物群以若干个景观组成,每个景观以不同的场景来展示,每个场景又由动物生活中的一个典型故事来表现。

利用人工造景及背景画,结合各种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准确、科学地将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环境再现于观众面前,生动展示动物生活的真实场景。

展览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既有展板,又有多媒体,同时有互动设置,提高了观众的探索欲望。

以期达到贝林先生的捐赠目的:"让没有机会到这些地方的孩子们通过参观我们的展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