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杯清茶品妙玉

一杯清茶品妙玉

一杯清茶品妙玉
——读《红楼梦》41回有感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说起妙玉,相信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不陌生。

她美丽、纯洁,而又高傲、孤僻,是大观园中一个特殊的存在。

虽然,她在第18回曾被提到过,但正式出场是在第41回。

而她这一次的出场,与一样物品——茶息息相关。

“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她一如茶,茶也如她,一样的清纯,一样的出尘,须得慢慢评鉴,方得其中三昧。

一、妙玉的身世背景
在41回中,妙玉的出场是由贾母一行人引出的。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贾母一行人引这她四处游玩,至栊翠庵妙玉处歇息喝茶。

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

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

”妙玉笑说:“知道。

这是老君眉。

”两人的对话及其简略,甚至有些没头没脑,但却透露出一个重要的消息:妙玉深知贾母的习惯。

那么问题来了,正如大家所熟知的,妙玉是个高傲、孤僻之人,不喜外人扰,且妙玉三岁出家,十七岁那年随师父进京,一直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之后为预备元春省亲,被请进大观园,就一直居于栊翠庵,从曹雪芹写的文字上来看,也极少外出,与他人也少有交集。

那她又是如何知晓贾母的习惯的呢?
我曾看过刘心武先生的作品,其中对妙玉身世的分析我还是较认同的。

按刘心武先生的思路,妙玉必然早先就与贾母认识,或换句话说,妙玉所在的家族必然早先就与贾家有交往。

而书中的人物在历史上都是存在的,按刘心武先生的推测,贾母的原型是康熙朝苏州织造李煦的妹妹,而书中交代妙玉是苏州人氏,那么她的原型应该是苏州一个官宦人家的女儿,且她父亲的官职很可能与茶叶的生产贸易税收有关,所以她家对各种茶叶,以及烹茶用水还有茶具都十分懂行讲究。

而且与贾家的原型苏州织造李家关系密切,知根知底。

同时,贾母的一句:“我不吃六安茶”可见妙玉常吃六安茶,而六安茶有一个特点——略带苦味,那么常吃六安茶就有一种忆苦思甜的意味了,由此我们似乎可以推测妙玉原型所在的家族是靠科举起家的。

那么对应到书中的妙玉,她的出身也应是一个靠科举中第起家的官宦人家小姐。

二、妙玉的性格
有人做过相关统计,在《红楼梦》第41回中,妙玉共讲了11句话,共369个字。

作为她的首回正式出场,可谓是惜字如金。

而这惜字如金,又有细分:面对身份尊贵的贾母,妙玉总共说了2句话,17个字;对其他人更是不闻不问,只对黛玉、宝钗及宝玉另眼相待,另找她们去喝体己茶。

试问贾府中谁的地位最为珍贵?不用想,当然是贾母。

可妙玉却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态度,只是迫于礼教才应付两句,其高傲、孤僻的性格可见一斑。

同时书中也写到,刘姥姥用她的杯子尝了口茶,她便嫌脏弃掷,说道:“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

”连屋子也不让进,后来宝玉提及将这茶具送与刘姥姥,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

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

你要给他,我也不管你,只交给你,快拿了去罢。

”这是如何的孤高,又是如何的洁身自好。

都说黛玉是一个高洁孤僻之人,可妙玉的高洁与孤僻又胜黛玉三分,怪不得连作者都在《世难容》曲如此中赞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

天生成孤癖人皆罕。

”又说:“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三、妙玉的才情
说起《红楼梦》中的才女,自然也少不了妙玉。

既是喝体己茶,茶具自是必不可少。

“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

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分瓜>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

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

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乔皿}”。

妙玉斟了一{乔皿}与黛玉。

”这两只杯名字的含义我们且不说,单看它的来源就不简单。

一个小小的杯子竟刻着“晋王恺珍玩”,更夸张的是后面还有一行小字,内容是“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

大家知道,王恺是晋朝的大富翁,喜欢收藏各种名贵东西,这已是很了不得了。

更了不得的是,还有一个见证人,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还是见于秘府,这足见这杯具的珍奇性。

由此可见主人的品味之高。

除此之外,妙玉对煮茶用水也极为讲究,在当时,用旧年蠲的雨水煮茶已是很不错了,但这只是妙玉用来招待外人用的,面对黛玉、宝钗及宝玉她则拿出了更为讲究的水:“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

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

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好吧,她连隔年蠲的雨水都嫌弃起来了,品味能不高吗?
不单单是品味高雅,妙玉的诗才在大观园内也排得上名号。

76回凹晶馆联诗是妙玉的第二次正式出场,原是黛玉、湘云二人联诗,可到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两人却犯难了,不知如何联句。

正在此时,妙玉出场了,一口气联了13句,对仗工整,意境奇佳,连黛玉、湘云二人都赞口不绝:“可见我们天天是舍近而求远。

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这可真真是个妙人儿。

“细啜缓咽品风韵,至纯至美君心沁。

”清茶入口,无需多言,一切尽在不言中。

一杯清茶品妙玉,茶如此,妙玉也这般。

她的出尘脱俗,她的冷艳孤高,作者用笔虽不多,形象却呼之欲出,同时又带着几分神秘之美,需静心凝神细细品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