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叙事性散文阅读之“要点概括”解题指导》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叙事性散文阅读之“要点概括”解题指导》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叙事性散文阅读之“要点概括”解题指导【导语】要点概括是中考现代文阅读必然涉及的考查内容,也是广大考生备战中考的一大重点。

所谓要点概括,就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对所叙事件、所言事理、所抒情怀进行判断、理解、分析和整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

要点概括的过程是一个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过程,要点概括的结果能充分显现学生理解文意的准确和深入程度。

【解题步骤】1.要分清文体,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答题方式和答题语言。

2.要通读全文,理清思路,理解文意,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

3.要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要求和角度。

4.要搜寻标志性语言,筛选出有效信息。

所谓标志性语言,就是体现文章结构、主旨、感情倾向等的重要语句,如文章的标题、主旨句、中心句、开头句、结尾甸、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等。

5.最后进行归纳整合,准确表述。

在此过程中既要关注文章中的显性信息,也要关注文章中的隐性信息。

解题技巧】1.事件概括类。

这类试题要求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对涉及事件的叙述性文字进行概括。

这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陈述的对象是人还是物,然后思考用什么样的句式来表达。

如果是人,可采用“谁+ 干什么”的句式,如果是物,可采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

2.主旨概括类。

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记叙文的主旨是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

解题时可根据命题要求或者题目暗示来筛选信息,也可抓住能反映概念本质特征的词语来获取信息。

这类试题文体不同,概括的方法和语言表达习惯也不一样。

如果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对人物的肖像、细节、心理、语言和行动等作具体分析,概括出中心。

如果是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可通过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进行具体分析,概括出中心。

如果是写景状物的文章,可根据所描写的景和物的特征以及作者赋予它们的意义概括中心。

3.思路概括类。

这类试题要求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写作思路。

文章的思路是作者写文章的思维活动过程,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思路,理清文章的思路,也应从不同的体裁入手。

以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从主要人物所做的事情入手把握线索,概括思路。

以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根据文中交代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发展的关系,来理清文章的脉络4.形象概括类这类试题要求对文章记叙的事件进行提炼,概括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

每一神态、动作或语言的描写要与所表现出的优秀品质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

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

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概括形象。

5.文意概括类。

这类试题要求对所叙述的内容进行概括,也就是说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对整体内容或部分内容进行分析、综合,用一两句简明扼要的话表达出来。

这类试题三种文体都有涉及,解答时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概括。

可直接摘取,把文中的重要词语摘取出来,也可提取合并,将复杂的文字材料进行科学筛选,分清主次,确定重点,该舍则舍,该留则留,再将提取出来的要素组合成连贯的语言。

还可提炼归结,在全面了解一段语言材料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揭示相关事情的本质性的东西。

提炼时要着眼整体,措词要涵盖全貌。

总之,解答要点概括题务必注意四点:一是尽量用原文有关词句回答问题,即使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也要从原文中找根据,不可脱离文章;二是归纳要点时要全面,不能有遗漏;三是归纳的角度应与试题的要求和指向一致;四是表述要到位,简明。

经典例文解析】(一)温暖的扑克⑴演唱会就要开始了,平日里冷冷清清的体育中心,今日也变得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起来,放眼望去,全部都是打着各色旗帜和荧光棒的男男女女,大都是刘德华的歌迷,当然,还有许多是趁机大捞一笔的聪明小贩,他们会借机兜售一些刘德华的海报、文化衫、望远镜⋯⋯⑵她就那样站在人海里,脚下放的是一摞摞刘德华巡回演唱会的纪念扑克,一看便知,她也加入了聪明的小贩中间,尽管她没有吆喝,只是安静地站在路边,头顶上面一棵高高的白玉兰,已然含苞。

⑶和其他穿着花哨的小贩们不同,她穿了一袭白衣,看到我们上前,她略带娇羞地小声低语:“买扑克不?刘德华演唱会纪念版的⋯⋯”我一瞬间惊讶于扑克制造商的精明,他们把刘德华的众多照片制成一张张扑克牌,当然深得“华迷”们的热捧。

⑷我问了价格,她依旧小声地说:“十元三副”。

那声音极低,仿佛是怕惊扰了她头顶的那树白玉兰。

我正要掏钱,女友先我一步给她讲起了价格:“六元两副行不?”⑸我抬头看她,此时的她两颊绯红,面露难色地说:“真的不好意思,其实我也是替别人代卖的,价格是他们定好的。

”⑹“那就这样吧,我们要了。

”我和女友几乎异口同声说。

因为,我们看她的确是个实在的女孩,年龄也比我们小得多,应该还是个学生,说不定还是第一次在课余时间打工呢。

⑺我和女友买了女孩为我们包好的扑克,顺着体育中心的林荫道向入口处走去,就在我们走到拐角的时候,一个六旬左右的老伯突然窜出来拦住了我们。

他满脸堆笑地说:“孩子,我有件事请你们帮忙。

”⑻女友几乎吓了一跳,旋即拉着我就要躲,我明白女友的意思,怕是遇上以乞讨为借口的骗子。

⑼“孩子,你们别怕,我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你手里拿的扑克就是我孙女卖的。

这孩子是个追星族,特别喜欢刘德华,非得要来看他的演唱会,又不忍心花我的钱,所以才替别人兜售扑克牌。

”老伯急切地说。

⑽“那您要我们怎么帮助您呢?”女友说。

⑾“很简单,我这里有100 块钱,我估摸一下,她脚下的扑克也就值这么多钱,我不方便出面,你们能代我去把那些扑克买过来吗?我想让我孙女赶快买票进场。

入场晚了,我怕别人挤着她。

”老伯看到检票口打开了,几近哀求地说。

⑿我和女友相互一望,旋即接下了老伯的钱。

⒀女孩看我们又回来了,不解地问:“先生,扑克有问题吗?”⒁我慌忙解释:“没有,没有,我回来是想买下你所有的扑克。

”⒂“你们要这么多扑克做什么?”女孩并没有我们想象的欣喜,而是有些迟疑。

⒃女友看着马上要露马脚,灵机一动说:“是这样,我们俩开了一家小店,你这些扑克我们打算买回去,放在我们店里卖。

”⒄女孩兴奋地几乎要跳了起来。

“太好了!我正愁着入场后卖不掉了呢。

”⒅一折合,我们不禁佩服那位老伯的眼力——总共还剩33副扑克,共99 元。

我们和女孩的爷爷是看着她走向售票口的,买了票的她,立即跑进了检票口,一路小跑进了场。

看到孙女如愿以偿,老伯一个劲地冲我们说“谢谢”。

⒆老实说,刘德华的这场巡回演唱会多少有些千篇一律,并没有给我留下多深的印象,而那个在白玉兰树下卖扑克的女孩,还有她躲在灌木丛后欣慰地窃喜的爷爷却久久地留在我的脑海里,永远挥之不去。

我知道那是种幸福的感觉,幸福,不为别的,而是我们帮助了两个浸泡在爱里的人完成了他们的甜美心愿。

1.本文叙述了白衣女孩的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事件概括类)2.“就在我们走到拐角的时候,一个六旬左右的老伯突然窜出来拦住了我们。

”句中的“蹿”字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形象概括类)3.文中划线句子中的“他们的甜美心愿”分别是什么?(★文意概括类)4.请分析本文标题“温暖的扑克”的深刻含义。

(★主旨概括类)(二)给心灵搭桥⑴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教我们。

他是一个民办教师,叫什么,已经忘记了。

只记得他姓李,大家都喊他李老师。

⑵现在回忆起来,还记得他那双近视眼,老在眼镜后眯眯地笑;光头,发根已花白。

⑶他有一个习惯,自习时,总爱在教室里慢慢地踱,踱到谁跟前,看到你冥思苦想,就会俯下身子,轻轻地问:“有疑难么?做得出来吗?”一般情况下,同学们总会摇摇头,接着点点头。

⑷这时,他就会直起身子,扶扶眼镜,口中吟道:“勤学苦思,学而不厌,孺子可教也他说的次数多了,以至于班上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

因而,在他又一次询问学生后,还不等扶眼镜,就有学生调皮地接口说:“勤学苦思,学而不厌,孺子可教也。

”⑸“轰”地一声,同学们都笑了。

⑹他也忍不住,笑了;但马上又停住,说声“牙尖嘴快” ,摇摇头,又突然笑了。

⑺那时的我们特别亲近他,爱围着他转,一个个几乎都成了他的小尾巴。

⑻我们校门前有一条河,河水清凌凌的,如一匹缎子。

一到饭后,他总爱带着我们到河边玩。

白亮亮的水面飘洒着我们清亮的笑声,舒畅极了。

也就在那时,我学会了游泳。

⑼到了春季,他不知从哪儿折来一些柳条,让我们沿河插上,说过几年后好乘凉,也好看。

前几年我回了一趟母校,那树已如饭钵粗,柳丝飘扬,荫浓一片。

一群天真的孩子在树下打闹着,笑声朗朗,一如当年的我们。

可当年那个引导孩子们插树的人呢,如今又在哪儿?让人想起,无限惆怅⑽到了夏天的午后,他就引我们到河里捉鱼。

他将捉到的鱼用柳条穿成一串,递给我们,总是说:“拿回家让你妈给做着吃。

看你,可怜的,都瘦成黄豆芽了。

”⑾拿回去的鱼,炸好后,做母亲的总会挑一些出来,用荷叶包着,让孩子送给老师尝鲜。

⑿每当这时,李老师总会打开荷叶,拿出一条鱼放进嘴里,眯着眼,细细地嚼着,连一点鱼刺都没吐。

看着老师回味无穷的样子,我们就笑了。

⒀“笑什么?”老师睁开眼,舔着手指问。

⒁“老师吃相真馋。

”⒂老师也笑了,说:“这些孩子,哪有这样说老师的!”⒃其余的鱼,老师不吃,全分给了睁着眼骨碌碌望着的学生。

那年月,能尝到一点鱼腥味,实在是一种出乎意料的享受。

⒄当时,我们那一级学生大都在河那边住,河上没桥,只放着几块石头。

因此,每次水涨之后,石头被冲走了,他就一定会撸起裤腿,下河捞石搭桥,这几成常例。

一次搬石,他踩在青苔上一滑,跌了一跤,眼镜掉在地上,断了一只镜腿。

无法,只好找了根线绑在头上。

这以后,李老师的眼镜就一直这样绑着。

那时太穷,谁有闲钱修眼镜。

⒅石头放在水里相当不稳,李老师不知又从哪儿弄来一些蛇皮袋子,装上沙,牢牢扎住口,放在水里,既牢实,又安全,很受我们欢迎。

后来才知道,那些蛇皮袋子是他给人家供销社背了半下午的水泥换来的。

⒆上三年级的那年,有人反映说他是地主出身,不能教农民的子弟,会带坏了孩子,让支书的儿子代替了他那份工作。

在一个雨雾朦胧的早晨,他戴着那副断腿的眼镜,背着被子,在我们的目送下,默默地走出校门,踏过他垒的桥,悄悄地走了。

⒇这以后,我就再也没见到过他,也没听到过他的任何消息。

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不知他是否还在人世,不知他是否还会时时想起那条清澈的小河,以及河边那无邪的笑声。

(21)重回小河边,当年他垒的那座桥早已被水冲毁了。

可他不知道,他已在学生的心中搭了一座桥,一座通向美丽、善良、人性的桥,那座桥是永远也不会倒的。

1.本文深情地回忆了李老师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事件概括类)2.为什么作者忘不了那座桥?(★主旨概括类)3.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两个细节描写的表现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