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绪论 (2)1 熔硫岗位操作规程 (3)1.1岗位任务与治理范围 (3)1.2工艺流程与操作指标 (3)1.3开、停车方法 (4)1.4岗位操作要点 (6)1.5不正常现象及处理方法 (7)2 焚硫及转化岗位操作法 (8)2.1岗位任务及治理范围 (8)2.2工艺流程与操作指标 (8)3 干吸岗位操作法 (11)3.1岗位任务与治理范围 (11)3.2工艺流程与操作指标 (11)4 锅炉岗位操作法 (14)4.1岗位任务与治理范围 (14)4.2工艺流程与操作指标 (14)5 汽轮机、风机岗位操作法 (16)5.1岗位任务与治理范围 (16)5.2操作指标 (16)6 脱盐水岗位操作法 (17)6.1岗位任务与治理范围 (17)6.2工艺流程与操作指标 (17)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 (21)绪论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生产硫酸的原料主要有硫磺,冶炼烟气和硫铁矿。
硫磺是当前世界硫酸生产的主要原料,全世界硫磺制酸约占75%,硫铁矿制酸约占16%。
与硫铁矿制酸相比,硫磺制酸具有投资省,流程简单,能源利用率高和操作人员少等优点,比硫铁矿制酸更经济,并可减少废水和废渣排放,更好的达到环保要求。
由于天然硫资源缺乏,近几年由于国际硫磺价格降低,国内硫铁矿供应紧张,促使国内硫磺制酸得到很快发展(见附图1)。
我国硫磺制酸发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装置大型化对于硫磺制酸来说,由于工艺流程短,操作控制容易,装置易大型化。
2﹑采用两转两吸新工艺,选用新型催化剂两转两吸流程在工艺﹑设备上日趋成熟,新建装置应尽量采用两转两吸流程,同时应选用高活性﹑低燃点和低压降的新型钒催化剂,从而提高转化率,降低能耗和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3﹑综合利用余热资源应充分利用硫磺制酸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中﹑低温余热,用于产生次高压蒸汽或中压蒸汽以及低压蒸汽。
4﹑提高装置自动化水平硫磺制酸流程简单﹑操作方便﹑工艺稳定,容易实现微机自动控制。
在新建的或改建硫磺制酸装置时,应采用微分集散控制系统,提高自动化水平。
1 熔硫岗位操作规程1.1 岗位任务与治理范围1.1.1岗位任务利用锅炉蒸汽(温度140℃-170℃)将硫磺在快速熔硫槽内进行熔化为液体,并通过调节,使液硫温度稳定在135—145℃之间,熔硫槽及液硫储槽液位稳定在工艺控制范围内。
1.1.2治理范围从硫磺散料库至快速熔硫槽、液硫过滤机和液硫储槽之间的所有设备、电器、仪表、管道阀门和建筑物都属本岗位管辖范围1.2 工艺流程与操作指标1.2.1工艺流程图(见附图2)1.2.2工艺原理S ﹙固﹚→ S﹙液﹚1.2.3工艺流程说明硫磺经行车抓斗加入地下加料储斗,通过电磁振动给料器均匀加入大倾角皮带机至快速熔硫槽(由手动三通换向阀选择A号、B号快速熔硫槽),经蒸汽盘管加热熔化成液体硫磺。
快速熔硫槽液硫经溢流口溢流至粗硫槽,粗硫泵将粗液硫打入助滤槽,加入硅澡土搅拌均匀,再经助滤泵打入液硫过滤机预涂。
预涂合格后停助滤泵,启动粗硫泵将液硫打入液硫过滤机过滤,过滤后的合格液硫进入中间槽,经中间泵打入液硫储槽备用。
来自公司管网的0.8MPa的蒸汽经自调减压后成为0.6MPa作为熔硫蒸汽进入快速熔硫槽熔硫,蒸汽冷凝水进入冷凝水总管。
来自公司管网的0.4MPa的蒸汽作为保温用汽,进入管道夹套内、槽内加热盘管进行保温。
冷凝水进入冷凝水总管回流至冷凝水箱,统一回收。
1.2.4工艺指标(1)熔硫蒸气压力 0.5Mpa—0.65Mpa(2)保温蒸气压力 0.35Mpa—0.45Mpa(3)液硫温度135℃—145℃(4)过滤机操作压力<0.75Mpa 压差<0.3Mpa(5)液硫酸度≤20ppm(6)液硫灰份≤30ppm(7)各槽液硫液位 50-80%1.2.5分析项目1.3 开、停车方法1.3.1开车前的预备工作。
(1)系统设备管线经检查,试压合格,无跑、冒、滴、漏现象。
(2)各槽、贮罐内杂物已检查、清理干净。
(3)各运转设备盘车检查、试运行正常、各仪表、电器设备试调合格。
(4)预备硅藻土 500kg 、纯碱1吨。
1.3.2熔硫开车(1)打开蒸汽阀门对所有设备、管道进行暖管(阀门开度要小,待蒸汽冷凝水排完后逐步开大)。
同时检查管道有无泄漏,疏水器是否正常。
(2)打开手动三通阀,开启皮带机,电磁振动给料器,通知投磺工供硫磺,向快熔槽内加入固体硫磺埋过蒸气盘管,调节蒸汽阀控制熔硫蒸气压力为0.5-0.65MPa,蒸汽温度为140℃—170℃。
(3)待硫磺全部熔化至熔硫槽液位超过2/3时,启动搅拌浆,连续均匀地加入固体硫磺。
(4)当液硫溢流至粗硫槽,且液位达1/2时,启动粗硫泵并开、关相关阀门往助滤槽内送液硫,当助滤槽液位达1/2时加入硅藻土约150kg,启动搅拌桨,搅拌均匀(时间约需1小时),根据液硫酸度适量加入纯碱。
助滤槽液位达80%时停粗硫泵,启助滤泵对过滤器进行预涂。
液硫回流至助滤槽,取样分析合格后(时间约需2小时),停助滤泵,开中间槽入口阀,启粗硫泵进行过滤,当中间槽液位达1/2时,启中间磺泵将液硫打至液硫贮罐待用,整个过程应注重各槽液位,保持流量平衡。
(5)待液硫贮罐液位达到开车要求时(2000吨),联系焚硫岗位将液硫送至炉前精硫槽,液位达60%左右时待用(确认蒸汽暖管已进行,调节蒸汽阀门对精硫进行保温)。
1.3.3短期停车(1)接到停车通知,停止投磺,待硫磺走完停皮带机,关闭三通阀,调节熔硫蒸汽,维持0.4MPa蒸汽压力进行保温。
(2)不停搅拌,如需检修,搅拌按长期停车处理。
(3)停车时间长,若需要停汽,在停车前将槽内液硫温度提高至指标上限。
1.3.4长期停车(1)计划长期停车前,要将各罐池,槽内液硫用完再停车。
(2)及时打开排渣口清理磺渣(放磺时注重安全,以防烫伤),最后关闭加热蒸汽。
(3)将各槽搅拌、液硫泵拆出检修备用。
(4)清空过滤机备用。
1.3.5熔硫岗位操作附件(液硫过滤机操作规程):(1)过滤机处于待过滤状态,锁紧锁好油缸的防转销。
(2)助滤槽按规定加入硅藻土搅拌均匀待用。
(3)打开过滤器的两个溢流阀N11/N13,微开液硫过滤器进料阀N7/N8/N9,并启助滤泵,逐步打开阀门N7/N8/N9,助滤槽液位开始下降,当溢流管中有液硫流出,打开阀门N19,并关小两个溢流阀N11/N13,重要的是缓慢调整阀门N19开度(注意:要用过滤器出口阀N19调整流量,而不要用入口阀N7/N8/N9调整流量,以确保过滤器中布满液体)。
(4)循环约需0.5—1小时,保持过滤器压力在0.05—0.1MPa间,实际循环时间应根据液硫是否清洁,且不含硅藻土等来确定预涂时间。
分析(从过滤器采样阀N20采样分析)合格后预涂结束。
(5)关N7后启粗硫泵,打开N6,稍打开阀N17,关上阀N19循环阀。
检查粗硫泵的电流,调整阀门N17开度,控制过滤流量,注重过滤压力,过滤一段时间后需要不断开大阀门N17,以维持进中间槽的液硫流量,过滤结束时,通常阀门N17会开到全开的位置。
(6)当压力升至0.4MPa,过滤结束。
(7)打开过滤器溢流阀N11/N13,同时关闭去中间槽的出料阀N17,及关闭过滤器的进料阀N6/N8/N9,并停泵。
(8)打开过滤器卸料阀N2/N3,检查过滤器中物料是否很顺利地卸向中间槽,假如卸料不畅通,可由阀门N10通入一会儿蒸汽。
然后关阀N11/N13,卸料结束后,打开两个放空阀门N4/N5卸压后,拔掉防转轴。
(9)打开过滤器进行振动排渣,用木锤敲打过滤叶上部,将滤饼振至地上或敞口中。
清渣完成后,关闭卸料阀N2/N3。
(10)为下一个过滤周期作好预备。
1.4 岗位操作要点1.4.1岗位操作要点(1)送液硫时槽内蒸汽盘管不得露出液面。
(2)蒸汽压力按指标控制,须始终保持系统保温蒸汽供给正常。
(3)控制液硫储槽液位,防止各槽漫磺或液位过低,及时打捞各槽液面浮渣。
(4)若液硫储槽达到规定液位时,停止向料斗输送固体硫磺。
(5)发现有着火苗头用蒸汽或水及时扑灭。
(6)根据硫磺酸度按比例连续加碱中和酸度,防止腐蚀设备。
(7)按时认真将投料量和控制参数记录在操作记录本上。
1.4.2岗位巡检路线硫磺散料库→皮带机→快速熔硫槽→粗硫槽→助滤槽→中间槽→过滤机→流硫贮槽→冷凝水箱1.4.3巡检时注重问题(1)观察各蒸汽压力是否符合指标要求。
(2)观察各槽贮罐液位情况,有无溢磺现象,低液位现象。
(3)注重现场与DCS 上显示对照,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4)检查搅拌桨,各磺泵是否正常工作。
(5)注重磺泵的运转情况,发现不正常现象及时处理。
1.5 不正常现象及处理方法2 焚硫及转化岗位操作法2.1 岗位任务及治理范围2.1.1岗位任务(1)负责将液硫与干燥空气中的氧燃烧生成SO2;(2)负责将SO2转化成SO3,并控制焚硫转化的工艺指标,负责焚硫转化工序的设备操作及维护保养。
(3)负责将转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合理利用,并送出部分热空气供给其它工序使用。
2.1.2治理范围从硫磺泵槽至焚硫炉、锅炉、转化器、换热器、升温预热炉、省煤器等之间的所有设备、电器、仪表、管道阀门和建筑物都属本岗位管辖范围2.2 工艺流程与操作指标2.2.1 工艺原理焚硫炉内硫磺的燃烧过程:首先是液硫喷枪出口的雾化蒸发过程,硫磺蒸气与空气混合,在高温下达到硫磺的燃点时,气流中氧与硫蒸气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后进行扩散,伴随反应放出热量,由热气流和热辐射给雾状液硫传热,因而使液硫继续热发。
液硫在四周气膜中的燃烧反应速度与其热发速度为控制因素,反应速度随空气流速的增加而增加。
因而改善雾化质量,增大液硫蒸发表面,增加空气流的湍动,提高空气的温度有利于液硫的蒸发,强化液硫的燃烧和改善焚硫操作。
硫与氧的反应为:S+O2=SO2+Q转化反应是借助钒触媒的催化作用,将SO2与空气中氧转化生成SO3,并释放出大量的热。
反应式为:2SO2+O2=2SO3+Q二氧化硫在固体触媒上转化为三氧化硫的过程,及触媒的催化作用可用以下几个步骤加以解释:(1)触媒表面的活性中心吸附氧分子,使氧分子中的原子键断裂而产生活泼的氧﹛O﹜(2)触媒表面的活性中心吸附二氧化硫分子;(3)被吸附的二氧化硫分子和氧原子之间进行电子的重新排列化合成为三氧化硫分子;(4)三氧化硫分子从触媒表面上脱附下来,进入气相。
2.2.2工艺流程说明来自熔硫工序的精制液硫,由液硫泵送至精硫泵槽, 通过高压精硫泵将液硫加压后经机械喷嘴喷入焚硫炉,焚硫所需的空气经空气鼓风机加压后送入干燥塔,在干燥塔内与98%的浓硫酸逆向接触,使空气中的水份被吸收,出干燥塔的空气水份含量小于0.1g/Nm3,进入焚硫炉与硫蒸气混合燃烧生成含SO210.2%左右的高温炉气,经废热锅炉、2号空气换热器回收热量后,温度降至420℃左右再进入转化一段催化剂床层进行转化,出口温度升至612 ℃左右,进入高温过热器降温至445℃进转化二段催化剂床层进行反应,二段出口气体温度升至520 ℃左右进入热热换热器换热温度降至445℃左右,进入转化三段催化剂床层进行反应,转化三段出口气体温度升至469℃左右,依次经冷热换热器和1号省煤器换热后,温度降至170 ℃左右,进入第一吸收塔,与98%的浓硫酸接触吸收其中的三氧化硫,未被吸收的气体通过塔顶的触式纤维除沫器除去其中的酸雾后.依次通过冷,热换热器换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