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复习提纲一、货币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无限法偿: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如:金属货币制度下的本位币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货币的职能1.交换媒介职能交换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作为商品流通的媒介。
计价标准:用(观念中或者想象中的)货币去计算并衡量商品或劳务的价值,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标价,成为交易的前提支付手段:货币作为延期支付的手段来结清债权债务关系。
2.资产职能指货币可以作为人们总资产的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手段。
货币的作用1.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提高交换效率。
促进商品流通与市场扩大;2.克服了价值衡量与交换比率确定等交易困难,便利了商品交换3.支付抵消以节约流通费用,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4.最具流动性的价值贮藏和资产保存形式5.通过发挥支付手段和资产职能形成的存款)促进资金集中与有效利用。
货币的负面影响1.因其买卖分离的交换过程而出现商品买卖脱节、供求失衡。
2.因其支付手段而形成经济主体的债务链条,出现债务危机;3.因其跨期支付而产生财政超分配和信用膨胀货币发挥作用的内在要求1.币值稳定2.有能够使货币流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调节机制货币中性与非中性货币中性:货币面纱论:古典主义二分法理性预期学派:理性的预期会使得货币的影响消失货币非中性:1凯恩斯学派:人们注重名义价值而忽视实际价值货币学派:现代货币数量出发,“货币最重要”货币的层次划分通货(M0):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货币(M1):通货加上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活期存款可以随时签发支票或者刷卡来消费)准货币(QM):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等。
本身虽不能直接用来购买,但在经过一定的程序之后就能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
货币的计量狭义货币量:货币层次中的现金加银行活期存款,即M1。
广义货币量:狭义货币量加准货币,即M2。
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M0=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可开支票进行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企业单位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货币存量:在某一时点上个经济主体所持有的货币余额。
如:年度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量: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
表现为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存款货币的乘积。
货币总量:货币数量的总额,可以是存量也可以是流量货币增量:不同时点上的货币存量的差额货币制度国家·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目的: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地发挥各种职能内容:(规定或确定)货币材料:确定用黄金充当币材就是金本位,用白银充当币材就构成银本位。
货币单位(名称、值):我国货币的名称是人民币,货币单位的值是元流通中的货币种类(主币、辅币及其规格):主币为在一个国家流通的基本通货,是按照规定的货币单位铸造的货币。
主币的最小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
货币的法定支付偿还能力(有限或无限法偿);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自由铸造与限制铸造;分散发行与垄断发行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有的国家以外汇资产做准备,有的国家以物资做准备。
目前各国的发行准备有两种:1.现金准备,包括黄金,外汇等具有极强流动性。
2.证券准备:短期商业票据,财政短期国库券,政府公债等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证2v1.0 可编辑可修改3券。
国家货币制度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 现实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流通中去的 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复本位货币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良币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劣币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金本位制1. 金币本位制: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和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货币发行准备全部是黄金 残缺不全的金币本位制:2. 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是不铸造、不流通金币,银行券只能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金块的货币制度(富人本位制)3. 金汇兑本位制:虚金本位制,本国货币虽然仍有含金量,但国内不铸造也不使用金币,而是流通银币或银行券,但它们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只能兑换本国在该国存有黄金并与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国家的外汇,然后用外汇到该国兑换黄金。
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多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布雷顿森林体系)4. 在平行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之间不规定比价,按照各自所包含的金和银的实际价值流通,金币和银币的比价就是市场上生金和生银的比价;在双本位制下,国家规定金币和银币的比价,两种货币按法定的比价流通。
金币和银币之间的交换比率完全由金币的市场价格决定,由经济力量调整,不为任何人为力量所管制。
5. 跛行本位制不完全具备复本位制的特征,虽然规定金币和银币都为本位币,但同时规定,金币可自由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
严格地讲,跛行本位制已经不是复本位制,而是由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的一种形式。
6.国际货币制度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各国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内容: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汇率制度安排、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
内容: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上下1%的幅度内浮动,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外汇行市的稳定;国际收支不平衡则采用多种方式调节。
特里芬难题:美元若要满足国际储备的需求就会造成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必然影响美元信用,引起美元危机;若要保持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则又会断绝国际储备的来源,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外汇收支逆差大量出现,使黄金储备大量外流,到60年代末出现黄金储备不足抵补短期外债的状况,导致美元危机不断发生,各国在国际金融市场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黄金,或用美元想美国挤兑黄金。
197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
牙买加体系: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
黄金完全非货币化,各国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区域性货币制度某个区域内的有关国家(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中央银行来发行与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4特点:利率极高,不稳定,且差异极大原因:自然经济下借贷资金供求矛盾、贷者集中垄断、高偿还风险和信用维系成本信用风险借款人未能及时足额归还偿还债务而引发的违约风险银行信用的特点1.吸收社会各部门的闲置资金,聚集为巨额的可贷资金,资金贷放规模大2.独立于商品买卖,具有广泛的授信对象3.存贷款在数量和期限的灵活满足了存贷款人的多样化需求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1.商业信用出现在银行信用之前,银行信用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难以满足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银行信用在资金提供规模、资金流向和范围、借贷期限三个方面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56银行信用的特点4.吸收社会各部门的闲置资金,聚集为巨额的可贷资金,资金贷放规模大5.独立于商品买卖,具有广泛的授信对象6.存贷款在数量和期限的灵活满足了存贷款人的多样化需求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4.商业信用出现在银行信用之前,银行信用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5.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难以满足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银行信用在资金提供规模、资金流向和范围、借贷期限三个方面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6.银行信用不排斥商业信用消费信用的作用及负面影响作用:1.宏观:扩大有效需求、促进商品销售2.微观:平滑生命周期内的财富,提高生活质量负面影响:1.过度发展会掩盖消费品的供求矛盾,导致虚假需求2.信用膨胀:信贷投放规模过大,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3.消费信贷的借款人对未来预期收入的错误判断,会使借款人的债务负担过重信贷承诺银行承诺在未来一定时间内,以确定的条件,向商业票据的发起人提供一定数量的贷款,为此,商业票据的发起人要向商业银行支付一定的承诺费。
信用体系构建1.道德规范是基础2.高效快捷的社会征信系统3.法律规范是最后保证信用机构分类信用中介机构信用服务机构信用管理机构怎样理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1.市场经济中,企业是负债经营为主,扩大市场范围72.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3.信用货币是最基本的货币形式4.市场经济的居民,企业,政府,金融中介等各个部门均与信用息息相关5.信用拓宽了市场经济的渠道,降低了市场交易的成本8三、利率货币的时间价值来源于对现在消费推迟的时间补偿;货币具有时间价值的原因:占用货币的机会成本、对通货膨胀损失的补偿、对投资风险的补偿利息是借贷关系中资金借入方支付给资金贷出方的报酬利息的实质1.非货币因素角度庞巴维克:时差利息论,一切利息都来源于同种和同量物品价值上的差别,而这种差别又是由二者在时间上的差别造成。
利息来源于由资本生产的费时性所决定的现在物品与未来物品的差额。
西尼尔:等待论,利息和利润都是“节欲”的报酬。
马歇尔:第一次区分利息与利润,利息为纯息,利润为毛利息,资本是一种生财之源,资本出借及其形成的资本的等待都是一种牺牲,因此是节欲和等待的报酬,而作为毛利息的利润则不具有这种该特质。
9复利的合理性:最初凭借本金而获得的利息应该享有与本金同样的进一步获得额外报酬的权利复利更能反映利息的本质和经济规律单期终值和现值FV=C0(1+r)=PV(1+r)多期终值和现值FV=C0(1+r)t=PV(1+r)t终值复利因子:(1+r)t现值复利因子亦称贴现因子:(1+r)-t贴现:计算现值的过程,亦称“现金流贴现分析”贴现率:计算现值所使用的利率利率的分类:1.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2.官定利率、公定利率和市场利率市场利率:按照市场规律自发变动的利率,即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一定的利率官定利率:一国货币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
该利率规定对所有金融机构都具有法律上的强制约束。
公定利率:由非政府部门的民间组织,如银行公会、行业协会,为了维护公平竞争所确定的属于行业自律性质的利率,又称行业利率,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3.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固定利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息按照借贷双方事先约定的利率计算。
浮动利率:在借贷期内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化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多用于期限较长的借贷和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借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