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报告及处理
危急值及处理
(CT、MR、DR、检验、病理、心电图)
a
1
一、住院部危急值报告制度
1. “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 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 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 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 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 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 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检验项目 简写 Hb
血小板计数
PLT
纤维蛋白原 活化部份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Fib APTT
PT
mmol/L mmol/L
IU/L mmol/L
IU/L IU/L ng/ml ng/ml IU/L mmol/L
<2.5 <2.5
<1000
>25 >35 >800 >140 >1000 >100 >10 >200
糖 餐后血糖 淀粉酶
血氨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MB 肌钙蛋白I 肌红蛋白 胆碱脂酶
乳酸
栓溶二聚体
酸碱度 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碳酸氢根
一氧化碳血红蛋白
GLU GLU AM AMON CK CK-MB TNI MYO CHE LAC
D-Ⅱ聚体
PH PO2 PCO2 HCO3-
COHb
白细胞计数
WBC
项目 血红蛋白
5、临床科室医师在接到医技科室通知的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向 上级医师汇报。
6、更改治疗方案、实施抢救措施前,应及
时与患方沟通 ,并记载于病程记录中。
a
4
a
5
二、门、急诊 “危急值”报告程序
门、急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如疑有可能 存在“危急值”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联系 方式;在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前,应结合临床 情况,并向上级医生或科主任报告,必要时 与有关人员一起确认标本采取、送检等环节 是否正常,以确定是否要重新复检。
血液淋巴瘤内科住院病人 (危急值<1.0) 备注
血液淋巴瘤内科住院病人 (危急值<10)
a
10
a
11
多重耐药菌不属于危急值,但作危急值管理,一旦报告阳性, 立即通过危急值报告系统自动报告临床。 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 菌科细菌(C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无菌体液 (如尿液、血液、胸腹水等)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 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三、放射科
1.急性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消化道锐性异物。 2.大量张力性气胸(一侧肺被压缩≥70%)。 3.气腹(消化道穿孔、破裂)。 4.急性完全性肠梗阻。 5.其他未纳入本目录,但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项目。
a
9
检验项目
危急值
备注
检验科危急值项目及范围 项目 钾 钠
简写 K Na
单位 mmol/L mmol/L
a
12
病理科危急值
1.首次病理诊断报告发出后,经重新取材、
免疫组化、科内病理讨论后需重新修改病
理报告的病例。
2.恶性肿瘤手术后,送检肿瘤切缘发现阳
性时。
3.送检标本与病人资料不符。
4.借片时,由于失误造成借出的病理片与
实际病人的病理片不符合
下限 <2.5 <120
上限 >6.5 >160
氯
Cl
mmol/L <80 >120
钙
Ca
mmol/L <1.5 >3.2
二氧化碳
CO2
mmol/L <10 >40
血液净化中心病人(>80)
尿素氮
BUN
mmol/L
>50 心血管外科住院病人(>80)
肌酐
Cr
mmol/L
(明显异常值:50危急80)
血液净化中心病人(>2000) >800 心血管外科住院病人(>600)
a
6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 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 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 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 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 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 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 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医生须将 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20
ng/ml
>2000
<7.1 >7.6 mmHg <40 mmHg <20 >70 mmol/L <10 >40
%
>10
109/L
单位 g/L
<1.5 >50
危急值 下限 上限 <50 >220
109/L <40 >1000
g/L
<1.0 >7.0
秒
>100
秒
>70
血液淋巴瘤内科住院病人 (危急值>5000)
a
7
影像科“危急值”项目
一、CT室
1.急性大量颅内出血(出血量≥20ml,包括:脑内、硬膜外、硬 膜下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干出血;脑出血复查, 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15%。 2.拟诊急性脑疝的病例。 3.急性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急性消化道锐性异物。 4.急性肺栓塞(栓塞位于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主干)。 5.急性大量心包积液,积液厚度≥2.0cm。 6.急性主动脉夹层。 7.动脉或动脉瘤破裂伴出血;巨大颅内动脉瘤(内径≥0.7cm); 巨大主动脉瘤(内径>6.0cm)。 8.气腹(消化道穿孔、破裂);急性肠梗阻(包括肠套叠,肠扭 转,绞窄性肠梗阻)。 9.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10.外伤性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破裂。 11.其他未纳入本目录,但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项目。
a
2
2、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 值”后,应立即报告所在临床科室,不得 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 记录。
3、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 后,必须严格按照登记表的内容认真填写, 字迹清晰,不得瞒报。医护双方签字确认。
a
3
4、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在接到医技科通知时, 一方面尽快检查核对标本采集方式、方法 正确与否、另一方面应立即报告医师,采 取相应措施。
a
8
二、MRI室
1.急性大量颅内出血(出血量≥20ml,包括:脑内、硬膜外、硬膜下 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干出血;脑出血
或梗塞复查,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15%。 2.拟诊急性脑疝的病例。 3.颅内动脉瘤伴出血;巨大颅内动脉瘤(内径≥0.7cm)。 4.急性胸腹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破裂出血,巨大主动脉瘤(内径 >6.0cm) 5.其他未纳入本目录,但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