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课2学吋,见习课2学吋)神经内科教学大纲-JLZ ------- 1—刖B神经病学是从内科学屮派生的学科,是研究屮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 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 医学学科。
该学科与神经解剖、神经组织胚胎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物化学、 神经免疫学、神经遗传学、神经流行病学和神经纱理学等学科息息相关。
20世 纪末生命科学的进展引人注H ,神经科学的发展更是日新刀杲,神经病学在发展 过程屮己经形成许多分支学科,因此神经病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阔,发展前途一 片光明。
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是临床分析诊断的依据,是需要学生重点掌握 的内容。
先进的诊断技术仪器为神经系统疾病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CT 、MRI 、 DSA 、SPECT 、PET 、rCBF 等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神经介入放射治疗、 厂刀技术为神经疾病的治疗增添了新手段,这些内容需要让学生了解。
神经系统 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血管性疾病、肿瘤、外伤、变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遗传性疾病、屮毒性疾病、先天发育异常、营养缺陷和代谢障碍疾病等。
本教学 大纲适用于临床、预防医学专业的五年制本科学生,教学内容分别列出重点掌握、 熟悉了和了解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安排由教研室集体研究决定,临床医学专 业理论课16学时,见习课12学时。
教材为国家卫生部规划教材:王维治主编的 《神经病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课程为必修课,考试形式为笔试。
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总论一、教学FI 的与要求:1. 了解临床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及范围,以及他在临床学科屮的地位;2. 掌握神经系统的常见症状和体征;3. 熟悉神经系统的定位、定性诊断原则和诊断顺序;4. 掌握腰椎穿刺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
了解神经系统疾病CT 、MR 、DSA 、脑电图、肌电图的应用范围。
三、教学内容:(2学时)(1)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对彖、范围及其在临床学科屮的地位; ⑵ 意识障碍:临床分类、鉴别诊断、脑死亡的定义; ⑶ 视觉障碍和眼球运动障碍: 1. 视力障碍:常见病因;2. 视野缺损的类型及常见病因;3. 眼肌麻痹的类型:周围性、核性、核间性、核上性;4. 瞳孔调节障碍:对光反射,调节反射障碍等。
⑷ 眩晕及听觉障碍:概念、分类、常见病因及临床表现;⑸ 晕厥:晕厥分类、临床特点与痫性发作的鉴别;⑹感觉障碍:性质、类型及各种感觉障碍的定位价值;⑺瘫痪:1. 上、下运动神经兀性瘫痪的特点;2. 不同部位损害运动障碍的特点。
计划学吋数:⑻ 不自主运动:震颤、舞蹈症、肌张力障碍、手足徐动症等;⑼ 共济失调:小脑性、大脑性、感觉性、前庭性共济失调的分类及表现;(10)神经病学的临床方法:肌力、肌张力的概念、肌力分级;(11)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方法:EEG、CT、MRI等;(12)诊断原则:1.定位诊断:准则、不同部位病损的特点;2.定性诊断:病因分类。
(13)神经系统常用辅助检查。
四、见习课内容(2学时)(1)神经系统检查;⑵腰椎穿刺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正常脑脊液结果。
第二章周围神经病一、教学H的与要求:1.了解周围神经的应用解剖和病理生理;2.了解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分类;3.熟悉周用神经病的临床表现;4.掌握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二、计划学时数:k学时(理论课2学吋,见习课2学吋)三、教学内容:(2学时)1.概述:(0周围神经的应用解剖和周围神经的变性与再牛;⑵神经炎、神经痛、神经病的概念;(3)临床周围神经病的分类情况。
2.三叉神经痛(1)病因:原发性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⑵ 临床表现:原发性神经痛的临床特征(部位、发作表现及有无体征);⑶诊断:必须鉴别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和其他颜而部疼痛;⑷ 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3.而神经炎(1)病因:为面神经管内及茎乳孔处非化脓性炎症,与感染或自身免疫有关;⑵ 临床表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特征;(3)诊断:与继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鉴别;⑷ 治疗:激索治疗和神经营养治疗,物理治疗。
4.格林■巴利综合症(1)病因及发病机制:H身免疫疾病可能;⑵流行病学调查;⑶ 临床表现:特征、危险性、脑脊液检查、预后;⑷ 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诊断标准,与急性脊髓炎、周期性麻痹等疾病的鉴别;⑸ 治疗:病因治疗,激索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并发症处理。
四、见习课内容(2学时)(I)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临床表现与处理;⑵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的诊治原则。
第三章脊髓疾病一、教学H的与要求:1.了解脊髓的解剖特点、定位特征表现与常见病因;2.熟悉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3.熟悉脊髓用迫症的诊断步骤、髓内外区别;4.掌握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表现。
二、计划学时数:0学吋(理论课1学吋,见习课1学吋)三、教学内容:(1学吋)概述:脊髓的解剖特点:纵向的节段性与横断面的内部构筑;脊髓和脊柱椎体的关系;脊髓的血供特点;脊髓损害的定位特征表现与常见病因;脊髓病变的主耍临床表现和主要节段横贯性损害的特点。
急性脊髓炎:概述:脊髓炎和脊髓病的含义;脊髓炎的临床分类;(2)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病因和病理;(3)临床表现:脊髓休克期及其恢复;脑脊液变化;(4)诊断和鉴别诊断: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脊髓血管病、脊髓压迫症鉴别;(5)治疗和护理:①急性期激素治疗和主要危险一呼吸肌麻痹;②并发症防治: 泌尿道和呼吸道感染、褥疮;③康复期的功能锻炼。
3.脊髓压迫症:(0病因和定义;(2)典型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表现;脊髓半切表现;临床表现与解剖特征的关系;⑶诊断和鉴别诊断:①判断是否脊髓床迫症;②判断脊髓丿七迫损害的节段;③ 判断脊髓床迫是髓内髓外;④判断脊髓床迫的原因;(4)治疗: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四、见习课内容(1学吋)(1)脊髓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与常见病因。
第四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一、教学H的与要求1.了解屮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分类及感染途径;2.掌握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及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3.熟悉屮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原则。
二、计划学吋数:0学吋(理论课1学吋,见习课1学吋)三、教学内容:(1学时)1.讲述小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分类及感染途径;2.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1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1诊断和鉴别诊断;%1治疗原则(无环鸟甘抗病毒,免疫治疗,对症支持)。
3.结核性脑膜炎:%1结核性脑膜炎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1鉴别诊断(重点讲述与化脓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鉴别); %1治疗原则(抗捞药物的选择、剂量、疗程、主要副反应)。
四、见习课内容(0.5学时)(1)常见脑炎、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治原则。
i ①②③④笠3.第五章脑血管疾病一、教学Fl的与要求1.了解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分类、危险因索和预防;2.了解脑的血液供应,血液循环调节及病理生理;3.熟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概念,临床表现及治疗;4.掌握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_____二、计划学时数:&学吋(理论课4学吋,见习课2学吋)三、教学内容:(4学吋)1.概述: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分类、脑的血液供应、脑卒屮病因与危险因索;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牛理改变(吋间窗及缺血半暗带概念的提出);临床表现(包括各动脉闭塞后相应的症候群);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防治脑水肿、降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以及溶栓治疗脑栓塞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5.脑出血:%1脑出血的病因、病理;%1各好发部位及临床特点,主要辅助检查;%1诊断和鉴别诊断;%1治疗原则(包括内外科治疗)。
6.蛛网膜下腔出血:%1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病理生理变化;%1临床表现、生要并发症;%1诊断和鉴别诊断;%1治疗原则。
7列表比较各类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
四、见习课内容(2学时)(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表现与处理;(2)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治原则;(3)常见症候群的认识。
第六章癫痫一、教学FI的与要求1.了解癫痫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分类;2.熟悉癫痫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3.掌握癫痫发作期、间歇期治疗的注意事项及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治疗。
二、计划学时数:3学时(理论课2学时,见习课1学时)三、教学内容:(2学吋)1.定义:讲述定义,介绍癫痫与痫性发作,简要介绍流行病学特点。
2.病因:介绍原发性癫痫和继发性癫痫;影响因索;痫性发作分类及癫痫诊断步骤和方法。
3.部分性发作:分类及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姿点。
4.全而性发作:分类及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耍点。
5.简介常见癫痫或癫痫综合征。
6.治疗与预防:纱物治疗原则,抗痫纱。
7.癫痫持续状态治疗。
四、见习课内容(1学吋)⑴ 熟悉各类痫性发作的临床特点;⑵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治疗。
第七章锥体外系疾病一、教学H的与要求1.了解锥体外系统的主要纽成部分和疾病的临床表现2.熟悉锥体外系病变吋出现的主要症状;3.掌握震颤麻痹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二、计划学时数:3学时(理论课2学时,见习课1学时)三、教学内容:(2学吋)1.概述:(1)讲述锥体外系的组成,主要结构苍白球、纹状体的解剖和功能;⑵ 锥体外系病变吋肌张力改变和不自主运动。
2.震颤麻痹: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综合征⑴ 憲颤麻痹的发病机理,重点在牛化病理;⑵三大临床生症及特殊的姿势和步态;⑶诊断:鉴别继发性震颤麻痹。
⑷ 治疗:药物替代治疗(抗胆碱能药物、多巴胺替代和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手术治疗及现代基因治疗的前景。
四、见习课内容(1学吋)⑴锥体外系病变时出现的主要症状;⑵ 震颤麻痹的治疗方法。
第八章重症肌无力一、教学FI的与要求1.了解重症肌无力的病因及机制;2・掌握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3.熟悉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原则、危象处理。
二、计划学吋数:0学吋(理论课1学吋,见习课1学吋)三、教学内容:(1学吋)1.病因与发病机制:自身免疫机制;2.临床表现:⑴临床症状的易疲劳性和波动性;⑵临床分型;⑶ 重症肌无力危象及其类别和原因;3.诊断:⑴ 临床表现、药物实验和肌电图检查;⑵ 与胸腺疾病和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关系;⑶ 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和肌无力综合症的临床鉴别;4.治疗:(1)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⑵ 激素治疗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⑶胸腺手术;⑷危象的处理。
四、见习课内容(1学吋)⑴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⑵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原则、危象处理。
第九章多发性肌炎一、教学要求与H的1.了解多发性肌炎的病因、病理;2.掌握多发性肌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断;3.了解多发性肌炎的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