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大纲doc

《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大纲doc

《儿童少年卫生学》5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303010课程名称:儿童少年卫生学英文名称:Children and Adolescents课程性质:专业课总学时:45学分:2.5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预修课程: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预修课程:建议教材:课程简介:儿童少年卫生学是研究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与外部环境及遗传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以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

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儿童少年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生长发育是本学科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研究方向。

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②疾病防治儿少卫生学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疾病防治工作,和临床医学有不同的侧重点;③心理卫生充分反映的有关儿童少年心理、情绪、行为问题发生、发展与个体素质、人文社会环境、社会变革等的相关研究所取得的重大进展;④学校健康教育进行较全面的改进和更新;⑤学校环境建设和卫生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对于学好儿少卫生学教学方法与要求有:①掌握坚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儿少卫生学的基础学科,并与其它预防医学学科,如营养卫生、劳动卫生、环境卫生、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学、卫生法学等也有密切的联系;②熟悉自身领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知识技能;③熟悉法法规,依法从事儿少/学校卫生工作。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本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成为在儿童少年卫生方面具有初步的独立工作能力的卫生工作者。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一)目的与要求:掌握儿童少年卫生学的性质、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学好儿少卫生学的学习技能和方法。

(二)、学时安排:2(三)、教学内容:1.关键词:儿童少年卫生学、生长发育。

2.主要教学内容:儿童少年卫生学的性质、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儿童少年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学好儿少卫生学的学习技能和方法。

第一章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一)目的与要求: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指标体系和研究内容;熟悉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一般规律;了解生长发育进化论、生态观和整体观。

(二)学时安排:3(三)教学内容:1.关键词:生长、发育、成熟、生长发育可塑性、体格发育、体能、青春期、青春发动期、生长发育一般规律、生长轨迹现象、追赶性生长、关键期、头尾发展规律、近侧发展规律、生长模式、Scammon生长模式2.主要教学内容:生长发育指标体系和研究内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进化论、生态观和整体观。

(四)实习内容1.人体测量:教学目的:掌握人体形态、机能测量的主要方法及其实施;熟悉性发育检查的常用方法;了解骨龄的评定方法。

教学内容:形态指标(身高、体重、坐高、胸围、皮褶厚度),机能指标(血压、脉搏、肺活量、握力、背肌力)。

2.生长发育评价方法:教学目的:掌握几种常用的个体生长发育评价方法及其原理;能根据发育标准对儿童发育进行评价。

熟悉两种主要的群体发育评价方法。

了解生长发育“标准”的制作过程。

教学内容:个体发育评价包括等级评价法、曲线图法、年增加率及营养状况评价;群体发育评价包括平均数比较法、发育等级百分比法及Z评分法。

第二章儿童少年身体发育(一)目的与要求:掌握儿童体格发育特点;熟悉群体体格发育长期趋势、体成分模型的演变、体成分发育性别特征;了解体型、体能的分类和发育特征、脑发育特点及其与心理行为的关系。

重点难点:儿童少年体格发育的个体生长阶段;群体身高、体重生长长期趋势;儿童少年体格发育遵循的规律。

(二)学时安排:2(三)教学内容:1.关键词:第一生长突增期、青春期生长突增、生长长期趋势、体型、身体成分2.主要教学内容:儿童少年体格发育:包括阶段变化、生长长期趋势、身体比例变化及体型发育;儿童少年体能发育;儿童少年体成分发育:包括体成分模型、体成分发育年龄特征、性别特征及种族差异;儿童少年脑发育。

(四)实习内容第三章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一)目的与要求:掌握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的主要概念;熟悉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的规律和阶段性特征;了解与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相关的基本理论。

重点: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包含的主要方面;儿童少年注意力及记忆力发展的规律;儿童少年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儿童少年语言能力发展的主要阶段;语音、词汇和语法、口头语言发育的一般规律;书面语言能力发展经历的三个过程;情绪、情感的定义;儿童少年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

1.气质的定义及分类;个性和自我意识所包含的主要方面;儿童少年社会化发展进程的重要性。

难点:思维和想象的关系;不同时期占主导地位的记忆形式;婴幼儿言语发展的三个阶段;不同时期儿童少年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儿童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规律;婴幼儿早期同伴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学时安排:4(三)教学内容:1.关键词:认知、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表象语言、前言语阶段、词语爆炸、情绪、情感、自发性微笑、社会性微笑、个性、气质、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社会化、同伴关系。

2.主要教学内容: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发育:包括感知觉发育、注意力及记忆力的发展、思维和想象能力发展;儿童少年言语能力发展;儿童少年情绪、个性及社会化发展:包括情绪情感的发育阶段、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儿童少年个性及社会化发展。

(四)实习内容第四章青春期生长发育(一)目的与要求:掌握青春期发育相关概念;熟悉青春期男女的性征分期;正常青春发育生理、正常青春发育期体格体态的变化及生殖器官、第二性征的发育特点;了解青春发育的机制及神经、内分泌调控特点。

重点难点:青春期的发育特点有哪些;男孩和女孩在青春期形态发育方面有何差异;青春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体现在哪些方面;性早熟的概念、分类及鉴别诊断。

(二)学时安排:3(三)、教学内容:1.关键词:青春期、身高速度高峰、身高速度高峰年龄、矮身材、高身材、遗精、初潮、性早熟、真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性发育延迟、生长素2.主要教学内容:青春期的定义和发育表现:包括青春期形态发育特点、性发育及性心理发育;青春期内分泌变化和调控机制:包括影响生长发育的激素、青春期发育的神经-内分泌调控机制及青春期的启动机制;青春期发育异常:包括身高发育异常、性早熟、青春期性发育障碍及性分化异常。

第五章生长发育影响因素(一)、目的与要求:掌握生长发育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营养、体育锻炼、疾病、生活作息制度、气候和季节、环境污染等;熟悉生长发育的社会决定因素、社会经济、家庭、现代媒体等;了解生长发育的遗传影响因素遗传的家族、种族影响,双生子研究的应用。

重点难点: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有哪些;营养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体育锻炼对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影响;如何合理安排学生的日常生活作息制度;环境污染的种类及对儿童健康的主要危害。

(二)、学时安排:(三)、教学内容:1.关键词: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双生长研究、营养、体育锻炼、生活作息制度、环境污染、铅中毒、环境雌激素2.主要教学内容:生长发育的遗传影响因素:包括遗传的家族、种族影响;生长发育的社会决定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家庭因素、现代媒体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生长发育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营养因素、体育锻炼因素、疾病因素、生活作息制度、化学性环境污染及物理性环境污染。

第六章生长发育调查和评价(一)目的与要求:掌握横断面调查和追踪性调查;掌握以下生长发育评价方法(LMS法、等级评价法、曲线图法、百分位数法);熟悉生长发育的调查设计及实施步骤;熟悉以下生长发育评价方法(Z标准差法、骨龄评价法);了解半纵向调查方法,了解常用的指数评价法。

重点:横断面调查和追踪性调查;正常值和标准;常用的生长发育评价方法。

难点:生长发育调查的现场检测和质量控制;生长发育评价的LMS法。

(二)学时安排:3(三)教学内容:1.关键词:生长监测、追踪调查、队列研究、半纵向调查、序列研究、正常值、现状正常值、理想正常值、标准、Z标准差法、发育年龄评价法2.主要教学内容:生长发育调查方法:包括现况调查、前瞻性调查、回顾性调查、人群干预研究及非连续性发育资料调查;生长发育调研设计:包括正常值和“标准”、制订调查计划、遵循伦理学原则、调查实施细则和质量控制;生长发育评价:包括等级评价法、离差曲线图法、指数法、百分位数法、Z分法、LMS法、生长速度评价及发育年龄评价第七章儿童少年健康状况(一)目的与要求:掌握儿童少年健康指标中有关生命指标、生长发育指标;掌握儿童少年重要健康问题;了解儿童少年指标体系中的生命质量指标。

重点难点:儿童少年健康指标中有关生命指标、生长发育指标;儿童少年主要健康问题。

(二)学时安排:2.5(三)教学内容:1.关键词: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千年发展目标。

2.主要教学内容:儿童少年健康指标体系:包括生命、疾病、生长发育、生命质量指标;中国儿童少年群体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儿童少年重要健康问题。

第八章儿童少年常见病防治(一)、目的与要求:掌握视力不良及近视发生原因、影响因素、预防措施;掌握龋齿发生情况、致病因素、预防;掌握脊柱弯曲异常的性质及影响因素;了解营养不良、蠕虫感染的发生情况、致病因素、预防;了解常见传染病的流行及预防措施;熟悉学校传染病的管理。

重点难点:儿童少年常见疾病有哪些;我国学生常见疾病的流行状况如何;学生常见病的影响因素、预防措施有哪些。

(二)学时安排:4(三)教学内容:1.关键词:视力不良、近视、假性近视、轴性近视、龋病、脊柱弯曲异常。

2.主要教学内容:视力不良和近视;龋病:包括流行特点、致病因素及预防措施;脊柱弯曲异常。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一)目的与要求:掌握肥胖定义、判定及其预防与控制措施;熟悉肥胖影响因素、健康危害;了解肥胖流行趋势。

了解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哮喘等相关内容。

重点难点:儿童少年常见慢性病的定义、判定方法;儿童少年常见慢性病的影响因素;儿童少年常见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二)学时安排:2.5(三)教学内容:1.关键词:慢性病、肥胖、体质指数。

2.主要教学内容:儿童肥胖症:包括分类、筛查、流行、影响因素、危害、预防和控制。

第十章儿童少年心理卫生问题(一)、目的与要求:掌握心理卫生、心理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情绪障碍、品行障碍及心理咨询等定义;掌握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主要目标;熟悉儿童心理健康标准、常见儿童心理障碍的表现及预防干预措施;熟悉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了解常见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社区三级预防及青春期心理咨询的原则和一般程序。

重点难点: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如何界定;常见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有何表现;学校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的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