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海洋法
• 4.可以基于国家安全 的理由暂时停止无害 通过;
义务 • 1.不应妨碍无害通过 ;
• 2.应将其所知的在其 领海内对航行有危险 的任何情况妥为公布 ;
• 3.不得仅以通过其领 海为由而向外国船舶 征收费用.
3.军舰的无害通过权问题
• 军舰是否应被赋予无害通过权的争论及原因 • 根据国际法,军舰享有无害通过权吗?
风能的利用)。
• 三、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
• 沿海国与非沿海国分享权利的区域
沿海国权利 两项主权权利和三项管辖权(第56条)
(a)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 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不论为生物或非生 物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以及关于在该区内 从事经济性开发和勘探,如利用海水、海流和风 力生产能等其他活动的主权权利;
• 4.比利时、意大利、挪 威等国也对一定宽度的 特别区域。
• 5.1930年,19个国家立 法设立了毗连区;到第 三次海洋法会议前,有 116个国家设立了毗连区 。
• 6.第一次海洋法会议制 定了《领海与毗连区公 约》,宽度12海里,公 海地位。
• 7.《公约》修改:24海 里,取消“公海”的提 法。
• 但是,英国军舰1946年11月13日在科孚海峡的扫雷活动, 全体法官一致认为是侵犯了阿尔巴尼亚的主权。
1.什么是“无害通过”?
通过
无害
• “通过”的三种情形
Ɓ为驶往内水或停靠内水以 外的泊船处或港口设施 为目的而通过领海;
Ɓ为驶出内水而通过领海; Ɓ单纯的穿越或穿过领海。
• 对通过船舶的基本要求
• 2.沿海国的主权受到国际法的限制——外国船舶 在领海内享有无害通过权。
沿海国在领海中的管辖权
外国军舰、政府船舶 享有完全的管辖豁免
外国船舶
外国商船
刑事管辖权 民事管辖权
• 外国军舰和政府船舶的豁免权
• 第34条:本公约规定不影响军舰和其他用于非商业目的的
政府船舶的豁免权。
• 第30条: 军舰对沿海国法律和规章的不遵守 如果任何军舰不遵守沿海国关于通过领海的法律和规
在该船舶上采取任何步骤,以逮捕与所 犯罪行有关的任何人或进行与该罪行有 关的调查。
当局予以协助;或 (d)这些措施
是取缔违法贩运麻 醉药品或精神调理
物质所必要的。
• 对外国商船的民事管辖权(第28条)
•
1.沿海国不应为对通过领海的外国船舶上某人行使民
事管辖权的目的而停止其航行或改变其航向。
2.沿海国不得为任何民事诉讼的目的而对船舶从事执
• 1971年智利代表提出了“承袭海”的概念
• 1972年肯尼亚代表向联合国负责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筹备工 作的海底委员会提交“关于专属经济区概念的条款草案” ,正式提出专属经济区的概念。
• 二、专属经济区的范围
• 专属经济区的范围
• 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 • 横向: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00海里。 • 纵向:包括水体、海床和底土、上空(主要涉及
第58条
其他国家的权利
所有国家,不论为沿海国 或内陆国,在本公约有关 规定的限制下,享有第八 十七条所指的航行和飞越 的自由,铺设海底电缆和 管道的自由,以及与这些 自由有关的海洋其他国际 合法用途,诸如同船舶和 飞机的操作及海底电缆和 管道的使用有关的并符合 本公约其他规定的那些用 途。
其他国家的义务
• 2.中国公民张某因合同纠纷被某外国公司诉至中国某市中级 法院。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张某为躲避债务而一直没有出 庭。后原告外国公司得知张某将乘坐第二天一艘美国客轮去 美国,该公司马上通知法院有关人员该情况。第二天,当法 院人员到达港口时,轮船已经起航,并进入领海。问:中国 港口当局可否应法院的请求停止该美国船舶的航行?
• 《海洋法公约》第三节 关于领海无害通过的结构 • 《海洋法公约》第29条对“军舰”的定义
• 《海洋法公约》后关于无害通过的各国实践
• 《公约》签署后,19个国家通过自己的国内立法制订了无 害通过制度。其中:
• 4个国家采用外国军舰无害通过领海应经沿海国事先批准 或通知:中国、前南斯拉夫、伊朗、阿联酋;
领海之外的若
• 海洋法的编纂:三次海洋法会议
• 1958年、1960年、1973-1982年
第二节 各海域的划分:内水与领海
• 一、领海基线——内水与领海的界限
• • 1.自然基线(低潮线法)
2.直线基线
• 二、内水的法律地位 • 处于沿海国的完全、排他的主权之下。 • 外国船舶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沿海国的内水。 • 外国船舶在内水中不享有无害通过权。
中 国 领 海 基 线 示 意 图 ( 部 分 )
• 三、领海 • (一)领海的范围
领海的宽度
关于领海宽度的实践与争论 3海里、12海里、200海里
《海洋法公约》第三条的规定 每一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的宽度,直至从按照
本公约确定的基线量起不超过十二海里的界限为 止。
• 领海的外部界线 • 领海的外部界限是一条其每一点同基线最近点的距离
(b)本公约有关条款规定的对下列事项的 管辖权:
(1)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 (2)海洋科学研究; (3)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 (c)本公约规定的其他权利和义务。
沿 海 并适 国 以当 义 符顾 务 合及 公其 约他 规国 定家 的的 方权 式利 行和 使义 务 ,
• 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和义务
• 结论:外国军舰和政府船舶享有豁免权,并不意 味着可以无视沿海国的法律规章。造成损害的, 要承担国家责任。
• 对外国商船的刑事管辖权(第27条)
• 解决的问题:在船舶通过沿海国领海期间,如船上发生刑
事案件,沿海国可否逮捕与该案件有关的人员或进行调查
?
1.在船舶驶离内水后通过领海的情形下, 可在船舶上进行逮捕或调查并采取步骤;
• 结论:阿尔巴尼亚应对10月22日发生的事件承担 国家责任,对该事件的损失和伤亡负赔偿责任。
• 国际法院对第二个问题的分析和判决
• 在和平时期,各国有权派军舰通过连接两面公海和用于国 际航行的海峡,而不用事先取得沿海国的许可,如果该通 过是无害的话。这一点是获得普遍承认和符合国际惯例的 额。除国际条约另有规定外,沿海国无权在和平时期禁止 在这样的海峡通过。因此,英国军舰在1946年10月22日通 过海峡的行济区
the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 专属经济区制度的产生和形成 • 专属经济区的范围 • 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 • 专属经济区的划界问题
• 一、专属经济区制度的产生和形成
• 发端于拉美国家提出的争取二百海里海洋权的斗争
• 1947年智利“总统声明”:对距离智利大陆海岸为二百海 里的海域实行保护和控制;目的是保护、保全该区域内的 自然资源;同时宣布不影响在公海上的自由航行权利。
各国在专属经济区 内根据本公约行使 其权利和履行其义 务时,应适当顾及 沿海国的权利和义 务,并应遵守沿海 国按照本公约的规 定和其他国际法规 则所制定的与本部 分不相抵触的法律 和规章。
距离相等的中间线以外。但如因历史性所有权或其他特殊
情况而有必要按照与上述规定不同的方法划定两国领海的
界限,则不适用上述规定。
• 结论:等距离中间线方法
• (二)领海的法律地位
• 领海法律地位的基础:领海是沿海国领土的一
部分。因此:
• 1.沿海国对领海享有主权(包括所有权和管辖权 );沿海国对领海的主权及于领海的上空和底土 。
等于领海宽度的线。
• 领海外部界线的划定方法
1.平行线法
2.交圆法
3.共同正切线 法
• 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之间的领海外部界线的划定
• 《海洋法公约》第十五条 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领海界限的划定
•
如果两国海岸彼此相向或相邻,两国中任何一国在彼
此没有相反协议的情形下,均无权将其领海伸延至一条其
每一点都同测算两国中每一国领海宽度的基线上最近各点
海洋法
• 海洋法概述
• 各海域的划分及法律制度
• 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群岛水 域、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公海、国际海底区域
• 海洋划界争端及其解决
第一节 海洋法概述
• 海洋法的历史发展
• 海洋法律地位的变化
• 共有物
垄断海洋
海洋自由论
沿海国管辖范围内水域与管辖范围外水域
• 海域的划分:公海与领海 干区域
在其领海内发生的事件承担责任? • 2、根据国际法,英国海军于1946年10月22日在阿尔巴
尼亚领海内的行为和11月13日的扫雷行为是否侵犯了 阿尔巴尼亚的主权?是否有赔偿责任?
• 国际法院对第一个问题的分析和判决:
• 就事件发生前后的情况来看,阿尔巴尼亚当时对它的领海 是有高度警惕性的,且肇事地点距离阿尔巴尼亚海岸只有 500公尺左右,布雷的时间又长达两个小时,如果有船在 那里布雷,阿尔巴尼亚是不可能不知道的。因此,无论水 雷是不是阿尔巴尼亚铺设的,如果它知道海域中有水雷, 又不对外国过往船舶公布和提出警告,那就要承担责任了 。
• 3.一艘荷兰货轮从荷兰某港口运送一批货物至日本 横滨港, 途径中国领海时,不慎与一艘日本货轮相撞。问:中国有关 港口当局可否根据日本货轮的请求对荷兰货轮进行扣押?
无害通过权(innocent passage)
• 案例导入:科孚海峡案 • 请求国际法院审理下列两个问题: • 1、根据国际法,阿尔巴尼亚是否应对1946年10月22日
关、财政、移民、卫生等)行使管制权
毗连区的产生、发展及确立
• 1.1736年英国的《游弋 法》24海里内
• 2.1799年美国的法律 12 海里;1919年《禁酒令 》,1922年《关税法》 ,12海里内执行《禁酒 令》,对外国船舶可检 查,有管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