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旨在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所具有的功能。
从会计的本质来讲,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两项基本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也称会计的反映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
会计核算的过程,就是把大量经济活动的数据转换为会计信息的过程,它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
具体来说,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会计核算方法,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连续和系统的会计信息。
会计核算职能具有如下特点:第—,会计核算主要是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
第二,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会计核算的完整性,是指对凡属于会计核算的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不能有任何遗漏。
会计核算的连续性,是指对各种经济和活动的确认、计量和记录应当按照其发生的时间顺序连续进行,而不能有任何中断。
会计核算的系统性是指对会计信息必须进行科学的分类、整理和汇总,使之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只有依据完整、连续和系统的会计信息,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
会计的监督职:会计的监督职能,也称为会计的控制职能,是指会计通过专门的方法,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目标。
会计的监督职能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会计监督主要利用价值指标来进行。
会计核算主要是通过货币计量,提供一系列综合反映各单位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价值指标,会计监督就是依据这些价值指标进行的。
为了便于监督,通常需要事先制定一些可供检查、分析用的价值指标标准,用来监督和控制有关经济活。
通过价值指标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不仅可以会面、有效地控制经济活动,而且可以经常、及时地对经济活动进行指导和调节。
第二,会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事前监督是指在经济活动开始前进行的监督,即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制度以及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对未来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查。
事中监督是指对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的监督,即在日常会计工作中,对所取得的核算资料进行审查,从中发现偏离预期目标的不利因素,促使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调整经济活动,使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规定的要求进行。
事后监督是指对已发生的经济活动时行的监督,即依据事先制定的目标、标准和要求,通过分析已形成的会计信息,对已发生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用性进行的考核和评价。
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就无法进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发展,没有会计监督,就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会计核算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然而,从两者在会计职能中的地位来看,虽然都是基本职能,但会计核算是最基本的,处于主导地位,而会计监督则于会计核算的过程之中。
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是指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也称财务报告目标。
会计目标在整个会计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构建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的基本出发点。
我国颂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会计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会计目标是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又称为财务报表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照其经济内容所做的具体分类。
企业的会计要素通常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这六大要素又分为两大类:一是表达某一时日静态财务状况的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二是表壳企业某一期间内动态经营成果的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这两大类要素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共同描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资产:资产的定义和特征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第—,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资产应当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构成资产。
第二,资产应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这里的“拥有”是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控制”则是指企业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
例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尽管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企业能控制该资产的使用及其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应当将其作为企业的资产予以确认。
第三,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资产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
这种潜力,可以来自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可以是非日常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可以直接增加未来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流入,也可以是节约未来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流出。
资产预期能否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重要特征。
如果某一项目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资产的构成:资产通常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所谓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转化为现金或被耗用时间的长短。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或资产负债表日起1年内(含1年)变现、出售或耗用的资产,以及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资产。
这里的正常营业周期,通常是指企业从购买用于加工的资产起至实现现金的期间。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货币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表现为货币形态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它货币资。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对近期内准备出售的金融资产的投资,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就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各项债权,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其中,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收到的商业汇票所形成的债权;预付账款是企业按照购货合同或劳务合同规定,预先支付给供货方或提供劳务方的款项。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的物料等。
企业存货一般包括各类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以及周转材料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除流动资产以外的所有资产项目,主要包括持有至到期的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的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债权性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为获得被投资单位的股权而进行的长期权益性投资,如长期股票投资。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如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机械、运输工具等。
其中,出租的固定资产,是指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不包括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建筑物,后者属于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属于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
负债:负债的定义和特征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根据负债的定义,负债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第一,负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负债应当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企业将在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等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负债。
第二,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负债必须是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这是负债的一个基本特征。
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第三,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也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如果不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就不符合负债的定义。
负债的构成:负债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负债的流动性是指负债偿还时间的长短。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或自资产负债表日起1年内到期予以清偿的负债。
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它应付款等。
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借款。
应付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应付票据是指买卖双方协议商定,由供货方向购货处预先收取的一部分货款形成的一项负债。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应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相关的支出。
应交税费是指企业按照税法等有关规定计算应交纳的各种税金和其他各种应交纳的款项,例如,应交纳的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等。
应付利息是指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包括吸收存款、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和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
应付股利是指企业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审议批准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非流动负债通常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者超过1年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长期债务。
非流动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借款。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同为企业资产的来源,但负债体现的是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索取权(也称债权人权益),而所有者权益则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剩余部分的索取权。
通常将企业资产减负债后的余额称为净资产,因此,所有者权益也可表述为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第一,企业通常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第二,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权益。
企业清算时要优先清偿负债,而所有者权益只有在清偿所有的债务之后才返还给所有者。
第三,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人分配。
所有者权益来源的构成:所有者权益的来源一般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得利和损失以及留存收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