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南省文昌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海南省文昌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海南省文昌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225吨/日)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评价单位: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合作单位:海南省建设项目规划设计院2009年6月•海口目录1 总论 (2)1.1立项背景 (2)1.2评价内容 (2)1.3环境评价标准 (2)1.4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4)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4)2.1建设项目周边基本情况 (4)2.2建设项目周边环境质量 (5)3 拟建项目基本情况 (6)3.1项目基本情况 (6)3.2项目主要工艺介绍 (6)3.3项目污染源分析 (6)4 环境影响预测 (8)4.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8)4.2水环境影响分析 (8)4.3声环境影响分析 (8)4.4固废影响分析 (9)5 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9)5.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9)5.2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9)5.3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0)5.4.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10)6 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10)6.1环境管理计划 (10)6.2环境监测计划 (11)7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1)7.1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11)7.2环保投资估算 (11)8 公众参与 (12)8.1公众参与方式 (12)8.2公众对本项目的意见和建议 (12)9 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13)1 总论1.1 立项背景文昌市垃圾处理目前收集手段落后,处理率低,仅作简易填埋,晴天垃圾飞扬,雨天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蚊蝇孳生,对大气、水体、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

建设先进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从根本上改变该市生活垃圾处理单一卫生填埋的方式,是文昌市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文昌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在实现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变废为宝。

既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会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文昌市的卫生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公众的生活环境,有效控制各类疾病的发生和传染,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有利于巩固发展文昌市环境建设成果;有利于充分发挥文昌市的景观优势,对提高旅游城市的品位,吸引外来游客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扩大就业空间,维护社会安定。

项目建成后,对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生态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评价内容通过工程污染因素分析,类比国内同类工程排污情况,分析项目污染物排放的达标情况,对工程拟采取的环保治理设施进行可行性分析。

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预测与分析项目建设期、运行期对地表水、地下水、空气、声环境、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影响。

进行垃圾焚烧烟气排放中二噁英的环境分析以及拟建项目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

从环保角度分析项目选址和建设的可行性。

收集公众对拟建项目的意见和建议。

对项目运营期的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提出建议。

1.3环境评价标准1、环境质量标准(1)项目区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项目区外的居民点执行一级标准;HCl、NH3、H2S、Pb、Hg、As 等特殊污染因子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表1中的标准限制,Cd参照执行前南斯拉夫环境标准;空气中二噁英参照日本环境标准。

(2)依据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Ⅲ、IV类标准(下园水闸以上河段执行II类标准,下园水闸以下至横山村上游河段执行Ⅲ类标准,文城镇及其以下河段执行IV类标准)。

(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

(4)项目区域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标准,其它地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区标准。

(5)项目拟建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

2、污染物排放标准(1)焚烧炉烟气排放执行《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其中,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的需要,并符合海南省建设生态省的要求,本项目在设计上将颗粒物排放浓度设定为30mg/m3,二噁英的排放浓度降低到0.1ng/ m3以下。

(见表1)表1 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2)NH3、H2S等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

(3)本项目废水分为垃圾渗沥液、生产废水、职工生活污水以及道路冲洗水和初期雨水;由于项目拟建地无纳污水体,且当地尚未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项目垃圾渗沥液、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综合生化处理达到《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后作为冷却水回用;道路冲洗水和初期雨水经收集、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要求后,作为杂用水用于绿化、冲厕、洗车等。

(4)项目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5)项目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有关规定。

1.4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根据现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有关规定,本次环评的大气评价等级为二级,环境评价范围为以项目污染源为中心,边长为5km的正方形。

评价区域面积为25km2。

由于项目垃圾渗滤液等污(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所以本项目水环境评价做简要分析。

声环境影响评价级为三级,评价范围为厂界外200m以内。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如表2所示: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建设项目周边基本情况拟建项目位于文昌辖区内,文昌市有17个乡镇,290个村(居)委会,3291个自然村,总人口约55.8万人。

境内有6个国有农、林场。

文城镇有55个村(居)委会,701个村民小组,行政区域面积314.6km2,人口12.4万人。

拟建垃圾焚烧发电厂位于文昌市文城镇头苑青山岭西侧,紧邻文昌老垃圾场的西北侧,距文城镇约5km,西侧约1500m为老海文公路。

周围有东路农场十九队、青山村、白山村、大观村、后僚村等村落,项目边界距最近的东路农场十九队(西侧)的直线距离小于300m。

据水文资料,项目周边地表水有文昌河流域,在文昌境内面积213km2,河长49km。

文昌河上游建有竹山良、竹包2个水库。

竹山良水库位于文城北河流域内,目前主要功能为蓄水、排涝、泄洪、灌溉等,目前负责头苑约4000亩农田灌溉供水。

竹包水库是市管的中型水库,位于文城镇西偏南、市中部的文城镇南阳境内,现已确定为文昌市的饮用水源地。

评价区以人工植被为主,间以零星分布的天然植被。

人工植被以果园、加勒比松、隆缘桉、小叶桉和橡胶为主;天然植被以低矮灌丛为主,间以稀疏乔木。

调查区域未发现保护植物种。

拟选场地四周均为低山丘陵,且地表植被发育良好,场地范围现有部分疏林地、灌木丛和少量热带水果(荔枝)。

场址区域内植被主要为小灌木和草本植物,植被利用价值不高。

2.2建设项目周边环境质量(1)大气环境现状:经监测调查,项目评价区环境本底良好,SO2、NO2和PM10的日均浓度和年平均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一级标准,H2S、NH3、Hg、Cd、Pb Hcl、二噁英均符合相关标准。

HCl、Pb、Hg评价标准采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表1中的标准限值即0.015mg/Nm3、0.0007 mg/N m3、0.0003 mg/N m3,Cd参照执行前南斯拉夫环境标准即0.003 mg/m3;空气中二噁英参照日本环境标准即0.6 pg/ m3。

由表4-8可知,HCl、Pb、Hg及二噁英监测值均符合标准。

(2)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区内地表水(文昌河)各监测断面的监测因子,1#断面除粪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余监测因子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类标准;2#、3#断面,除2#监测断面中的NH3-N、高锰酸盐指数、TN出现超标现象外,其余监测因子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V类标准。

(3)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区内所有地下水监测点位中的总大肠菌群均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在所有监测点位中除内园村的水质偏酸性,其余监测点位的pH值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除总大肠菌群和pH外,其余监测因子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

(4)声环境现状:评价区域200米范围内无人为噪声源,完全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7-2008)中的1类标准。

(5)土壤现状:评价区土壤各监测污染因子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标准。

3拟建项目基本情况3.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海南省文昌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225吨/日)建设单位:文昌市建设局建设地点:文昌市文城镇头苑青山岭西侧地段处置规模:日处理垃圾225吨,年处理垃圾7.5万吨用地规模:焚烧发电厂区用地67.58亩,飞灰填埋场用地27.78亩,炉渣综合利用场64.90亩,共计160.26亩。

建设内容:主厂房(包括垃圾卸料区、垃圾贮存区、垃圾焚烧区、烟气净化区、发电系统区等);磅站、油罐区、综合楼等辅助工程;供排水工程、水处理系统、废水处理系统、总图运输、绿化等公用工程。

总投资:12665.4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2301.5万元,建设期利息207.9万元,流动资金156万元。

建设期:1年3.2 项目主要工艺介绍1、垃圾处理工艺:项目垃圾处理选择焚烧+卫生填埋的处理模式,即以焚烧处理工艺发电为主,以卫生填埋处理为辅,根据项目“可研”分析,项目近期垃圾量较小,如果全部采用焚烧处理的模式,势必会造成设备的闲置等不利情况,此时必须依靠卫生填埋作为过渡,逐渐实现原生垃圾不直接进填埋场的目标。

同时,焚烧设备在检修期间停产时,有一部分垃圾必须进填埋场消纳。

2、烟气净化系统工艺:垃圾焚烧烟气主要污染物包括烟尘、酸性气体、重金属、二噁英,氮氧化物等,项目拟采用“半干式反应塔+活性炭吸附+袋式除尘器”烟气净化工艺。

烟气净化系统主要包括:石灰浆制备系统、喷雾干燥反应塔系统、袋式除尘器系统、活性炭系统及灰渣输送系统,分别去除烟气中的酸性气体、重金属及二噁英、烟尘。

按照目前国内所应用的焚烧技术,在不使用脱氮设施情况下,同样可以达标排放,因此,本项目不设脱氮设施。

3.3项目污染源分析1、大气污染源分析项目排放的废气主要来自于焚烧炉所产生的烟气,所含的主要污染物为粉尘、HCl、SO2、NOx、CO、HF、有机污染物、二噁英及重金属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