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成语判断中的几个常见误用教学思考准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词、实词和常用成语。
综观本市中考语文试题,对成语运用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考查成语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的运用,所选成语一般为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成语。
准确理解和运用成语,关键是对其意思的理解。
应抓住其中的关键字,先理解其原始意义,再试着揣摩它的比喻义、引申义,吃透理解成语的含义和使用范围,注意成语感情色彩的变化。
为了在考试中做到万无一失,我们首先应做个有心人,建立常用成语正误档案,把课内学到的、课外看到的常用成语进行正误归类,有时间拿出来看看,加深记忆,强化积累。
其次,应理解成语误用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考点回顾成语是中高考的必考点,题型上设置盲区,迷惑同学判断,导致很多同学做题目时拿捏不定,耗费了大量时间。
下面介绍九种常见类型成语误用——1、张冠李戴2、望文生义3、重复赘余4、自相矛盾5、不分轻重6、不辨色彩7、不合逻辑8、不当修饰9、对象用错一、张冠李戴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①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对象错)②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常修饰高大的建筑物,对象错)③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
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范围错)④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筚生辉。
(“篷荜生辉”作为谦词,用于说话者,对象错)⑤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范围错)⑥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对象错)⑦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
(“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对象错)⑧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对象错)⑨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型、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对象错)⑩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二、望文生义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确定其意义,导致误用。
①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是“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此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理解了)③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为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此误解为“首先、首要”)④“国足挂帅”一说的准确性到目前依然无从核实,但人们都相信这决非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指消息、传闻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这里误解为“虚假传闻”)⑤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在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得不对簿公堂。
(“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此误解为“到法庭对质”)⑥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捉襟见肘”本指衣服破烂,后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与“不合身”无关)⑦得了冠军,就对同伴侧目而视,颇有点老子天下第一的劲头。
(“侧目而视”意为敢怒而不敢言,此误解为“瞧不起人”)注1:望文生义导致误用哀兵必胜:哀兵。
悲愤的军队,不能理解为“悲伤的额军队”不刊之论: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精当,无懈可击。
“刊”,不能误解为“刊发”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
差强人意: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容易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常被错误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符号。
“不足为训”。
不值得作为典范和规则,常被错误理解为不值得训斥、责备。
训,典范、规则。
学而不厌:厌,满足,而不是“厌倦”。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常被误解为衣服不合身。
注2:形近导致误用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可用“不翼而飞”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认真对待应用“不以为意”情不自禁:无法控制感情,与“不由自主”易混深孚众望: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易误解为“不负众望”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易于“无可厚非”相混淆。
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易于“无微不至”相混。
信口雌黄: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
易混为“信口开河”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易混。
三、重复赘余与成语相同的意思在句子的上下文中已有表述,导致语意重复。
①遗憾的是,因临时有事我末能去黄浦码头送行,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与陶先生和张老失约,一直耿耿于怀,迄今也未能忘记。
(“耿耿于怀”就是“一直”“未能忘记”的意思)②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忍俊不禁”就是“笑起来”)③夜深人静,王小东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孑然一身”就是“独自”)④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不虞”就是“没料到”,与句中“没想到”重复)⑤江姐不幸被捕,虽全身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遍体”与“全身”重复)四、自相矛盾有些成语在运用中,它自身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是一回事,前后矛盾。
①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从上文的语意趋势来看,末一分句要表达是“你这样做是强迫我”的意思,但“差强人意”的意思是“这勉强让我满意”,前后矛盾,应当改为“强人所难”)②他对工作一向拈轻怕重,勇挑重担。
(前后语意矛盾)③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会。
(“不期”即没有约定,与“精心组织”矛盾)④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有“众多”意,与定语“一位”矛盾)五、不分轻重句中的成语与上下文描述的情景相比,夸大其辞,轻重失调,大词小用,言过其实。
①刚一起跑,高三(2)班的夏丰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
(“后起之秀”所指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此大词小用)②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文化素养、举止言谈都显得格格不入。
(“格格不入”的程度太重,应用“各不相同”)③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
(“哀鸿遍野”比喻旧社会到处是呻咛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
程度太重)六、不辨色彩不辨色彩主要表现在褒贬误用、语体色彩不当等方面。
①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敢干”,此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②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趋之若鹜”是指“许多人追逐坏东西”,此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③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此误将褒义词作贬义词用)④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摩托车。
(误将褒义词作贬义词用)⑤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在书面语体风格的句中用口头语成语“半斤八两”,语体色彩不妥)⑥老王一句话揭了他的短,惹得他火冒三丈,气冲霄汉。
(“气冲霄汉”常形容大无畏的气概和精神,用于此既感情色彩不当,又不分轻重)注:色彩易错重整旗鼓:失败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只作褒义,不能用作贬义。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贬义。
褒义用“殚精竭虑”。
粉墨登场:比喻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多用于贬义。
改头换面:只改形式,不改内容,含贬义。
狗尾续貂:一般用作贬义,用于自称时,含谦义。
光怪陆离:色彩纷繁,现象奇异,中性。
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中性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纯熟的地步,易误用为贬义词。
罄竹难书: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
贬义趋之若鹜: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正当的利益,贬义。
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词,常被错用于表示人多的情景。
上行下效:上面的或上辈的怎么做,下面的或下辈的就学着怎么做(多指干坏事)。
义无返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常用于毫不犹豫地干坏事。
溢美之词:过于赞美的言辞。
常误用作褒义。
弹冠相庆:贬义。
常被用于中性的互相庆贺。
面目全非:贬义,指事物的样子变得更糟糕。
振振有辞:贬义,理由似乎很充分。
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大,权势大。
多含贬义半斤八两:彼此一样,不分上下。
贬义词。
七、不合逻辑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但从逻辑推理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
①这位责任编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任,书籍的其他环节,如插图装订等,他就望尘莫及了。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与上文不构成转折关系)②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吞吞吐吐”,同“内容充实”不构成递进关系)③美国国务卿的中东之行,并未解决美伊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一劳永逸”意为辛苦一次将事情办好,以后可永远不再费力了,可“局势”是指政治、军事等方面在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它是动态的,绝不可能“一劳永逸”的。
)注:不合逻辑而错遍体鳞伤:包含了“浑身”的意思,前面添加“浑身”就属累赘。
贻笑大方:指被内行人笑话,前面不可再加“被人”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不可充作“讲”的补语燃眉之急:指非常紧迫的事情,不做定语,常充当宾语。
八、修饰不当成语的修饰不当主要表现在修饰语中心词之间搭配。
①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学子”是集体概念,与数量短语“一位”不能搭配)②当登上黄山天都峰的鲫鱼背时,人们都常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那种恐惧之感。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表示小心、谨慎,不能修辞“恐惧”这一中心语)③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的,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