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古代首饰艺术的意象美

浅谈中国古代首饰艺术的意象美

摘要: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基本和核心的范畴,也是中国传统艺术思维模式和造型方法的重要特征,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是探索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现代首饰设计方法的途径之一。

从首饰艺术特有的表现形式主题、造型及材质、装饰方式出发,通过分析、比较最能体现传统意象审美特征(整体性、多义性、象征性和真实的生命特性)的典型首饰作品,探讨中国古代首饰艺术的意象美表现特点。

关键词:意象意象美审美意象中国古代首饰艺术造型艺术正文:1、概述1.1意象意,指心意;象,指物象。

所谓意象就是指认知的主体在接触过客观事物后,根据感知来源传递的表象信息,把在思维空间中形成的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加工,在头脑里留下的物理记忆痕迹和整体的结构关系。

这个记忆痕迹就是感觉来源信息和新生代理信息的暂时连接关系。

意象是思维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用来指代事物,以唤起相对应的感觉,激发思维活动的涟漪,并不同于思维。

思维是基于意象单元的互动,记忆中的图象、文字、声音都只是外界的信息在主体中用意象储存的一种形式,意象是外界的信息在主体内部构件成的精神体,是思维的工具与元件。

文学艺术上的对意象的解释与上述解释有一定出入。

文学艺术上认为,意象即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且不同时代对意象的解释有所不同。

中国古代文论术语。

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

正如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所说,“用你的想像套上人间的这辆大马车去飞奔。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绎)辞;然后使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具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尤端。

”明清后专指借助具体外物,用比兴手法所表达的作者情思。

他们认为,意象是比情节更小的单位,一般由描写物象的细节.象征.双关等词语构成。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主要有4种:1.心理意象.它表示过去的感觉上知觉上的经验在心中的重现或回忆,只在知觉基础上所呈现于脑际的感性形象.2.内心意象.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新生超前的意象设计图像.3.泛化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泛称,基本上相当于艺术形象.4.观念意象和审美意象,这两者都是表达某种抽象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综上所诉,不管是从中国古代文论术语还是从文学艺术上讲,至少在某种意义上讲,意象是印象和概念的代名词。

意象是审美的认识、审美的情感和审美的物象的统一。

1.2审美意象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中,文艺创作过程中意象又称为“审美意象”,是想象力对实际生活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生发,而在创作者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显现。

单字解释:审美,亦称“审美活动”,指的是人所进行的一切创造和欣赏美的活动。

是构成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满足。

全词解释:审美意象就是对象的感性形象与产生心意的事物的心意状态融合而成的蕴含于胸中的具体形象。

是指在对客观世界审美感知与体验的基础上,融会主观的思想、感情、愿望、理想,在艺术学头脑中经过艺术创造形成的意象。

这种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一旦经过媒介或艺术语言等物质手段传达出来,就成为艺术作品的艺术形象。

该词原为哲学概念。

外物形象与意趣、情感融合起来,以形成审美意象。

康德曾指出,“审美意象”是指想象力所形成的某种形象呈现,它能指引起人联想到许多东西,却又不能由任何明确的思想或概念把它充分地表达出来,因此也就没有语言能完全适合它,把它变成可以理解的。

即审美意象是抽象的。

审美意象的分类:从表达方式这一角度着眼,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两种,即寓言式意象和符号式意象。

1.3意象美意象美是我国古代造型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也是传统艺术精神的最直接体现。

是人的精神需要的实践、心理活动。

是理智与直觉、认识与创造、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统一。

意象美指在以意象思维和意象造型为指导的造型过程中感受到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的体验审美角度讲,意象美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感受,可以是一种整体感觉,是超出于客观事本身的、加入了创作主体和审美主体个人情感的感受,因此,它具有总体性特征,即整体性、多义性、象征性和真实的生命特性。

但需要区别的是,我们常说的某件艺术作品具有雄浑粗犷或是清远空灵的整体特性,是指它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强烈感受,是更高层次的意境美意境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体现,意象美是意境美形成的基础。

意象虽是审美范畴的词汇,但在艺术创作中必然是通过意象思维和意象造型得以体现。

意象造型指抽离、提炼出客观事物形态中的最主要部分或最基本结构再结合主观精神的造型方式。

它是介于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之间的表现形态。

可以说,意象造型是中国乃至东方主要的造型观念,而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则分别是西方古代和现代造型艺术主要的造型观念。

中国古代首饰艺术从新石器时代装饰萌芽的产生和发展至清代,已成为了造型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也必然受到意象审美的影响。

本文通过概述意象和意象美,指出整体性、多义性、象征性和真实的生命特性是意象美的总体特征。

在此基础上,笔者选取最能反映中国传统意象美特点的典型首饰作品,从首饰艺术的主题、造型及材质、装饰方式等方面分析总结意象美的具体表现。

2、意象美在中国古代首饰艺术造型中的运用2.1中国古代首饰艺术造型中国古代首饰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其表现的主题包括动植物、人物以及日常生活中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物件、宗教人物、图腾及大量的民间吉祥图案。

这些题材从3个方面体现意象造型;一是运用抽象、精练的造型语言描绘具体的形象;二是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纹样组合;三是强调各组成元素的关联性。

形象勾勒精炼传神。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

从礼制盛行的商、西周伊始,不论是贵胄人家还是寒酸布衣,不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在追求首饰与自身想象的形似和神似,简而言之,就是寻求所见饰品的生动形象。

首饰造型甚至出现很多世界上并不存在的事物,如图一所示的凤钗,寄托着古代人民对生活美好的希冀。

即使自然界没有这样的实物,他们也一如既往的描绘心中那些对生活,生命,精神上,肉体上美好的期盼,甚至把它作为一种信仰,一种情感的宣泄。

所以古代首饰中大量出现并持续留传如此令人惊叹的异于真实的自然界的生物图案和关于信仰的图腾,如,龙,凤,饕餮等生物。

并且这些生物不只是单单的凭空捏造,而是结合了生活中一些真真切切存在的生物,把它们的形象特征加以揉合、改造、想象,赋予它们一些祥瑞、吉利、辟邪驱鬼、荣华富贵的象征意义。

而恰恰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这样的事物,因为这些事物是经过人们的模拟现实事物局部特征,加入自身的联想、想象创作的,这也恰恰是意象造型的表现方式。

图1 凤钗无论是从礼制严谨的商周时期到大一统的秦汉时代,以及盛极的唐代,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首饰造型经历了从远离现实到与世俗生活紧密相连,且越向明清等中国近代发展就越倾向于世俗生活情趣,倾向于大众化,平民化。

从历史发展来看,不论朝代更迭,时代变化,不论怎样的天翻地覆,始终都还延续着描绘形象的神似,始终存在着对生产生活的美好期盼。

中国古代首饰越向明清发展首饰的花样,材质等就越加丰富,制作工艺也在倾向于炉火纯青的完美。

当然更主要的是首饰的主题更加倾向于世俗生活,更加强调对世俗生活情调的追求简而言之,就是更倾向于民间生活,更加大众化。

如果把商周时期的首饰比作一个点,那么盛唐以后的时代的首饰就已经发展壮大成一个相当可观的面了。

不论是上层阶级还是生活在底层的人都能与首饰有紧密的接触,需求越来越广泛,宽泛。

特别是发展到后来的明清时期,首饰更加深入人心,平民化,全面化。

因此,祈盼生活幸福安宁、吉祥如意,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的呼声越来越高,祈盼生活幸福安宁、吉祥如意,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的观念在民间文化中显得越来越浓重。

人们也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生物图案以及那些图腾,因此,在这种民俗民风的影响下出现了大量的表达吉祥如意的图案和文字,并将有谐音或约定俗成的吉利的事物组合,共同表达不同阶层的人对美好生活的祈盼。

这种凭借约定俗成的形象组合来表达特定的象征意义、形成意象的方法是中国古代首饰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古代首饰的一大特色。

随着时代的变迁,技术的娴熟,到后来,小小的金银铜等不同材质的首饰上可雕琢塑造出极为丰富的内容,除了麒麟凤凰、花果飞禽之类,还竟然设计出庭园小景、池塘莲花,甚至融入诗情画意、人物故事等复杂的主题。

那些相互呼应的情景或对话场景,所表达的意象美也越来越浓烈,那些自然需要巧妙的构思和高超的技艺方能完成,令人惊叹艺匠的卓越创造和艺术品位。

如图2,关于仙鹤、蝴蝶、并蒂莲等的组合来表达一种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以及祝愿,表达人们内心的渴求,对长寿的祝福。

图2 组合头饰康定斯基在《点·线·面》一书中提到了构图结构的不同导致内在张力的变化,曾深刻指出时代、民族的精神气质甚至个性的精神内涵都决定内在张力朝什么方向发生变化口。

古老的中华民族在古老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含蓄内敛的性格决定了在首饰造型艺术中各个元素的内在张力表现为“互为牵制、互为消解”。

通过康定斯基这样的观点得到了中国古代首饰在这一方面的具体表现,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要元素与次要元素间没有绝对的主次,都同时作为表现主题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是为了突出其整体性而相互存在,不是具体的对立关系,是相互帮衬、相互融合的,缺一不可,而这样的首饰的意象美正是在对其整体性有所把握的前提下产生的;二是首饰在造型上、结构上所呈现的模糊性、多义性。

中国古代首饰在结构上,除了有秩序、有层次、图案式的排列以外,还有很多造型更是较为抽象地表达主题,单单强调整体的形似,很多时候从其单个元素看似乎为不规则的,就好似很随意的摆放,但是这些事物之间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

换言之,就是它们由内在张力牵引,通过各个元素之间的力相互消解熔融、渗透,最后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来表达创作者所要不得的意象美。

这样的造型结构促使审美主体在相互制约中去体会其内在张力,在不明确的方向中去判断力的方向,这一主观思考的过程决定了意象美的生成。

这样每个人所看到的意象美就迥然各异。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描述这样的情形的。

图3,层层叠叠的花和凤凰,以及祥云和一些字就是对美好希冀的最好诠释。

诸如此类的制作表现,还有蝶恋花,仙鹤与松树等。

图3 组合饰件2.2中国古代首饰以线造型中国古代首饰除了勾勒具体和抽象形象以外,以线造型也是古代首饰表现形式最重要的特征。

正如大家所见,传统首饰工艺中的掐丝、垒丝、錾花等工艺都是针对线造型的技艺。

古代首饰中线的形态主要表现为阴刻线、阳刻线、轮廓线、花丝、镂空、自由线条等。

花丝、镂空等工艺形式中的金线、银线等经过繁杂而有秩序的排列形成多个层面,通过线自身的粗细曲直疏密对比形成面的虚实对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