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无人机管理制度

公司无人机管理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公司无人机管理制度篇一:无人机管理规程1.02.03.03.13.23.34.05.05.1目的为规范使用无人机,妥善管理公司的固定资产,特制定本规程。

使用范围仅限于与公司相关的业务职责人事行政负责人负责《无人机管理规程》的制定、修订及各部门执行的监督检查。

行政助理负责车辆的日常管理、保管。

其他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无人机管理规程》的宣传、培训、执行监管。

财务部负责人负责制度相关费用的账务管理工作。

弱电工程师负责无人机的使用期间的问题处理。

项目经理负责《无人机管理规程》的审核和作业流程的监察工作。

定义无人机指公司购进的航拍器械。

程序文件借用流程5.1.1借用人向人事行政部提交借用申请→审核通过→《借用登记表》(附件一)登记→ 5.2委派工程技术部人员现场支持。

使用条例5.2.1使用前务必检查设备及其配件是否齐全完好,电池充足,存储卡使用空间是否足够;5.2.2停飞后检查设备及其配件是否齐全完好,导出数据并将电池充满后归还人事行政部;5.2.3飞行使用中如遇设备故障,立即采取处理措施,以不造成设备损坏为最高准则,同时参照航拍机维修条例执行操作。

5.3使用注意事项5.3.1飞行前,请仔细检查螺旋桨是否损坏、老化,电池电量是否充足、其他部件是否应该更换或维修;5.3.2确保您的智能飞行电池、遥控器及其他设备电量充足;5.3.3请选择开阔空旷的飞行场地,远离人群及建筑物,请勿在人群或动物上方停留飞行;5.3.4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无人机飞行范围需在目视视距半径500米,相对高度120米范围内,确保飞机在您的视线之范围内,请勿在障碍物背面飞行,以减少操作不可控性,若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将自行承担相关责任;无人机飞行时必须考量现场天气、风向等因素,以减少操作不可控性;5.3.5飞行过程中,在使用自动功能时,如自动起飞、自动降落等,双手请不要离开遥控器,请始终保持对飞机控制;5.3.6在确认取得良好gps信号后再起飞,并尽可能利用安全飞行功能,如自动返航, 5.4定点悬停等;使用人管理5.4.1使用人应严格按照《无人机管理规程》使用无人机,如有违反责任自负。

5.4.2使用人应爱惜公司财产,人为损失将自负。

5.4.3使用人需学习《无人机使用学习教材》并经项目经理验证后授权。

5.4.4使用人在使用过程中无人机发生失控故障时,立即停止遥控器的所有操作并第一6.06.17.07.1时间向工程技术部报事。

支持文件saVills-cq/ykj-xz-《无人机使用学习教材》支持记录saVills-cq/ykj-xz-《借用登记表》篇二:无人机管理《暂行办法》《使用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器系统开展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意见反馈20xx年12月4日,我局收到总局关于征求《使用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器系统开展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文简称《办法》)意见通知。

为此,我处认真研读该办法。

现就我处意见做如下阐述:一、民用无人机行业特点1.1民用无人机分布范围广泛。

民用无人机是指一种由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自身程序装置操作的民用无人机驾驶飞行器。

小到几十克的航模、儿童玩具,大到大型飞艇都属于这一范围。

民用无人机从规格上有着极广的分布范围。

1.2民用无人机应用范围广泛。

从应用上讲,民用无人机的应用同样广泛。

有用于儿童玩耍的玩具,个人竞技玩耍的航模,应用于个人的航拍、电力、农业、测绘等单位也将无人机作为提升效率的作业设备。

1.3民用无人机使用人属性不一。

民用无人机的使用人包括不同年龄段的个人、科研单位、企业等,覆盖范围广。

二、西南地区管理局意见2.1合理引导原则。

除个人兴趣爱好类民用无人机外,民用无人机已经在电力、农林、测绘、影视等各类领域产生了革命性的促进作用。

民用无人机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无人机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的行业的混乱,为此,作为国内民用航空事业的管理单位,应该采用合理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原则指定管理办法,既不抹杀,也不放任其发展。

2.2应该对无人机产业合理分类。

由于无人机从自身规格上由小到大分布范围宽、从应用范围上由个人到大型企业应用范围广、从使用性质上有从个人到试验再到行业应用。

针对《办法》中的内容,我局有如下疑惑:1)《办法》中阐述了管理的经营范围,一方面,部分不属于该经营范围的无人机飞行活动同样会对民用航空的安全带来危害,如:竞技飞行;2)同时,文中经营范围内部分领域(如个人从业者)距离管理准入条件仍有很大的差距,在未来管理办法执行上可能比较困难,同时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扼杀这部分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为此,我局建议能否确定一个无人机经营分类标准原则,对不同的类别采用不同管理办法,增加管理办法的可执行性。

同时,我局认为如果采用分类办法,其分类原则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综合考虑包括规格、运营范围、运营属性等范围。

2.3溯源。

在无人机经营管理过程中,为加强经营的可追溯性,我局建议应该加强溯源管理。

所谓溯源,即通过无人机可以查询出无人机从生产到销售到运营、维保等各个经营环节经营信息。

即使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差错,管理部门也可根据无人机溯源至需要查询的具体经营环节。

在此原则之下,我局认为轻小类无人机(具体分类应仔细研讨),至少应具备无人机身份id标识,管理人员可根据无人机身份id 标识查询相关运营单位和人员信息;对于较大类无人机,应具备更智能化的无人机管理办法,如:飞行器飞行过程中主动上报,管理局实时监测,一旦出现差错,管理局远程即可根据无人机掌握背后相关人员和单位。

2.4建议加强无人机从业人员和单位的航空安全文化建设。

纵观近年频发的无人机安全事故,这些事故的原因一方面是管理的缺失,更多的是从业人员和单位缺乏民航航空安全意识。

为此,建议对无人机运营单位加强安全文化教育,如:无人机生产厂家有义务在无人机出厂时随机附带民用航空安全法规说明等。

2.5时间上尺度把控合理。

本《办法》预计在20xx年1月1日起实施,由于充从业人员和单位满足《办法》中部分要求还需时日。

因此,建议在《办法》执行过程中合理把控《办法》落地进度。

2.6目前,我局正在开展无人机监管模式及低空空域预警技术研究项目,可否与总局领导同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以期以最快的速度规范引导无人机产业。

以上内容未西南地区管理局对《办法》的一些意见,请上级领导审阅!中国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20xx年12月8日篇三:无人机管理新举措无人机管理新举措——彰显简政放权新政策20xx-07-1806:54来源:中国直升机网中直网20xx年7月18日消息(记者莫洋)20xxaopa飞行大会今日(7月18日)在aopa北方飞行基地开幕。

日前,记者从aopa国际飞行大会组委会获悉,此次开幕式,除了飞机、直升机、动力伞、热气球等传统航空器,还有一批体型娇小,行动灵活的“空中飞人”参与到飞行表演之中,它们被称作无人机。

无人机的开发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主要用于军事,此后逐步转向民用。

我国的无人机,尤其是民用无人机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

尤其是近几年,民用无人机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

农业作业、电力巡线、航测、航拍、抗震救灾、森林防火等各个领域的航空作业均有无人机的参与。

由于无人机成本低,效费比好;无人员伤亡风险,因此很快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无人机飞速发展的同时,管理落后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目前,国内的无人机处于航空器没有适航、驾驶员没有执照的混乱状态。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无人机健康有序的发展。

鉴于此种情况,中国民用航空局在20xx年11月下发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称《规定》),迈出了无人机管理的第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规定》中将无人机驾驶员分为11种情况,其中局方实施管理的只有3种情况。

另外5种情况由行业协会实施管理,3种情况无须证照管理。

中国aopa是首家申请并获得了无人机驾驶员管理资质的行业协会。

aopa秘书长张峰对此做了解读:无人机驾驶员执照管理资质权限的下放,充分体现了民航局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这不仅有有助于民航局行政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也能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事实上,aopa在《规定》下发前就对无人机的健康有序管理做了深入的调研与研究,成立了专门的无人机管理办公室。

《规定》下发后,建立了可发展完善的理论知识评估方法和安全操作技能评估方法,建立了驾驶员管理和统计系统。

期间,aopa充分调动了专家委员会及其他资源,共同讨论研究出一整套无人机驾驶员资质管理办法。

此次简政放权的益处不止于此。

在今年6月举办的全国首届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培训机构训练班上,各个培训机构的负责人纷纷表示,此次职能下放将大大降低无人机驾驶员培训的行政成本,提升无人机驾驶员培训效率。

aopa无人机办公室主任柯玉宝表示,无人机驾驶员执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