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9月份考试法学概论第三次作业(答案)

2013年9月份考试法学概论第三次作业(答案)

2013年9月份考试法学概论第三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0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
1. 两审终审制
2. 产品责任
3. 犯罪客体
4. 债
5. 法律规避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5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
1. 简述无效婚姻的法定情形。

2. 人民法院不受理的行政诉讼的范围有哪几类?
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
4. 简述国际公法的基本原则。

5. 试论犯罪的基本特征。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5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
1. 司机江某违章超速行驶,在拐弯时将正常行驶的骑自行车的李某撞伤,江下车把李搬进自己的车送往医院抢救。

途中,江见李昏迷不醒,怕承担责任,将车开到僻静处,见四下无人,就把李搬下来,开车逃走,李因抢救迟缓死亡。

问题:江撞伤李和把李扔下车时的主观心理是什么?江在本案中的行为应如何定性?为什么?
2. 犯罪嫌疑人黄某,男,四川成都市人,2002年前后流窜到湖南、湖北等地,盗窃财物数万元。

2003年8月15日,黄某流窜至江苏省苏州市,在夜间入室盗窃时被户主章某发现。

而后黄某即行抢劫。

户主章某在阻挡时被其用菜刀砍死。

此案被苏州市公安局侦破,黄某被依法逮捕。

问题:(1)该案由哪一级人民法院管辖?(2)该案由哪一个人民法院管辖?
3. 王某,16周岁,一天她到工艺美术公司以800元购买了一条项链。

她父母发现后认为,她尚未成年,没有经家长同意,不能进行大数额的买卖,要求到公司退款、退货,而王某提出她是靠做临时工自食其力的待业青年,她表示不愿退货。

问题:王某的买卖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
4. 某县工商局和卫生局根据举报和调查,以出售变质食品为由对某私营酒家(非法人)予以罚款3000元的处罚,该店主李某不服,以工商局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问题:⑴本案李某为原告还是私营酒家为原告?⑵人民法院认为应该把卫生局列为共同被告,原告不同意,应如何处理?⑶如果原告起诉,工商局和卫生局改为对酒家罚款3000元并退还了2500元罚款,原告表示同意但未申请撤诉,法院应如何处理?如果原告申请撤诉,法院应如何处理?
5. 2003年4月6日,某公司A向公民B借款1000元,约定于2003年10月6日归还。

到期后,A一直未提还款之事,B也因工作忙未顾及此事。

2004年9月6日,B所在地突发地震,通讯、交通中断,直到2005年6月6日震情消除,通讯交通才得恢复。

问“乙的债权受到时效保护的最后截止时间是哪一天?为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0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
1. 试述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

2. 试述国家行政与一般行政的区别。

3. 试述政府管理市场经济的职责?
4. 试述民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关系。

5. 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20分,共 5 题,每小题 4 分)
1. 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最多经过两级人民法院的审理即告终结的法律制度。

2. 产品责任,又称产品侵权责任,是指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因其生产、售出的产品造成他人人身,该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而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

3. 犯罪客体指为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4. 债是指按照合同的约定或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5. 法律规避是指是指当事人故意改变构成冲突规范连接点的事实因素,以避开本应适用的强制性法律规范,而使对其有利的法律得以适用的行为。

二、简答题(25分,共 5 题,每小题 5 分)
1. 无效婚姻的法定情形有:(1)重婚的;(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3)婚前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还未治愈的。

(4)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

2. 人民法院不受理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行政诉讼:(1)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2)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3)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4)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制定、修改宪法,监督宪法实施。

(2)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

(3)选举、决定和罢免最高国家机关领导人。

(4)决定国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5)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4. 国际公法的基本原则为:(1)国家主权平等原则;(2)善意履行宪章义务原则;(3)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原则;(4)不干涉内政原则;(5)国际合作原则;(6)民族自决原则等。

5. 犯罪的基本特征包括:(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有社会危害性。

(2)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3)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法处罚性。

三、案例分析题(25分,共 5 题,每小题 5 分)
1. 江某撞伤李某,属于交通肇事,主观上是过失;将李搬下车逃走,致使李抢救迟延死亡,江在主观上是间接故意。

江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

因为,根据犯罪构成理论,第一,江某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第二,江某的行为侵害了交通秩序和人的生命权利,因而侵害了刑法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第三,江某的行为造成了严重后果(交通事故和李的死亡);第四,江某的行为具有过失和间接故意的心理状态。

2. (1)该案应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可能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普通刑事案件);(2)该案由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刑事案件主要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3. 王某的买卖行为有效。

因为,虽然法律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从事与其年龄和精神状况相适应的民事行为。

但王某已满16周岁,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根据法律规定,她应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实施民事行为,无须征得父母的同意。

4. ⑴本案应以私营酒家为原告,以业主李某为主要负责人参加诉讼;⑵人民法院认为应把卫生局列为被告,原告不同意,法院只能以工商局为被告;⑶法院仍需对该案继续审理,在这种情况下,被诉的行为仍为初等作出变更前的处罚行为。

5. 最后截止时间是2005年12月6日。

因为本案是一般债权,其诉讼时效期限是2年,从2003年10月6日起算,因在这一天,A未还借款,B的债权受到侵害。

但在诉讼时效进行到最后六个月(2005年4月6日)时,地震仍在进行,通讯交通未得恢复,这属于“足以阻碍权利人行使权利的障碍”,导致诉讼时效中止,时效期间暂停计算。

到2005年6月6日震情消除,通讯交通得恢复,时效期间继续计算,直到2年。

四、论述题(30分,共 5 题,每小题 6 分)
1. 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共有原则有:⑴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⑵辩论原则。

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⑴调解原则;⑵处分原则;⑶支持起诉原则。

行政诉讼法的特有原则:⑴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⑵合法性审查原则;⑶不适用调解和反诉原则。

2. 国家行政与一般行政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⑴性质不同:国家行政具有鲜明的
公共性质;一般行政所涉及的组织与管理活动则只具有局部或个别的非公共性质,它只是以其组织内部一般性和勤杂性事务为对象和范围;⑵目的不同:国家行政的目的在于公共利益;一般行政的组织管理活动,则是以追求团体利益为目的;⑶依据不同:国家行政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一般行政以社会组织的章程和相关合同为依据;⑷手段不同:国家行政中行政主体享有许多特权,可以采用许多手段,如命令、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手段等,这些手段可以直接表现为对相对人权利的限制和剥夺;一般行政中,任何一方都不享有优越于他方的特权,更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方;⑸救济方式不同:国家行政中若发生争议,可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解决;一般行政中若发生争议则只能通过申诉或仲裁方式解决。

3. 政府管理市场经济的职责:(1)批准企业设立、变更和终止,确认企业的合法市场主体资格;(2)加强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建立既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动活力又有利于经济有序运行的宏观调控体系;(3)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运用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发展;(4)着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企业包袱,为企业改革创造必要条件;(5)采取各种措施广泛地为企业提供社会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提供帮助,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促进企业的发展。

4. 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①平等原则;②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③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原则(私权神圣原则);④禁止滥用民事权利的原则。

民法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是:⑴平等是前提;⑵私权神圣和意思自治是民法的本位原则;⑶禁止滥用权利和诚信、公平原则是对私权神圣和意思自治本位原则的限制,是现代社会发展对民法的要求。

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原因:(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反映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2)它的产生不以任何制度为依据,它一经确立之后,就成为其他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

(3)它体现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

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