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未来
丰富的文化需要人们的接受才能转化为精神力量,但是很不幸的是,中国人对于文化的接受程度并不高,有调查显示,日本人每天的阅读时间将近一个小时,而中国只有不到五分钟,在一些偏远地区和乡村则更低,村民农闲时的活动,其中打牌,打麻将,聊天所占的人数最多,而看报纸,听收音机的人数则十分稀少,且大多集中于中老年人,这在一个逐渐崛起的大国中出现这种情况无疑是很不正常的。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忽视部分年龄段的文化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肯定会造成不好的结果,进而影响国家文化发展。
但是中国在文化方面的发展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作品素材广泛;众多的人口提供了广阔的文化市场;中国在国际上地位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对于品牌的建设也是十分有利的,明白了文化的长短处,我们才能相应的找出解决的办法。
文化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能固步自封,对于先进文化,我们要学会吸收,才能促进本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文化的发展需要技术的支持,与国外加强合作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从而改变中国文化作品粗糙的现状,吸引更多的人去欣赏虽然一些国家的价值观与我们有些不一样,但是这并不影响人们对于美好品德的追求。
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文化普及的物质条件,图书馆,电影院,书报亭的建设可以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全面发展。
人们的文化自觉性或许需要慢慢的培养,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延缓建设文化基础设施的理由,如今科技建设在促进国家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科研平台,变得更加刻不容缓。
人们的文化自觉性低,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和条件接触足够的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则是无法短期内从中获得利益,还有就是一些术语令他们无法理解,因而使他们的兴趣下降,所以,不仅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有专家帮助他们去理解,政府和社会也可以多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增强社会学习氛围,才能为文化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希望中国文化的未来可以让世界上更多人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