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起心爱的冬不拉
弹起心爱的冬不拉
• 演奏 • 演奏冬不拉,将琴斜置于怀中,左手持琴 按弦,右手弹拨。左手按弦时,多用食指 和拇指,其次是中指和无名指,小指很少 使用,右手主要用中指和拇指拨弦,其余 三指少用,有时也使用拨片弹奏。一般以 外弦奏旋律,内弦作和弦衬托,有时也相 反,还经常用内外弦同时弹奏旋律。
弹起心爱的冬不拉
弹起心爱的冬不拉
弹起心爱的冬不拉
弹起心爱的冬不拉
弹起心爱的冬不拉
弹起心爱的冬不拉
• 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 弹拨乐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 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 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 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
弹起心爱的冬不拉
• 冬不拉,又名东不拉、东布拉,是中亚地 区的哈萨克、诺盖、卡拉卡尔波克等民族 的传统弹拨乐器,在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 新疆的哈萨克族中尤其流行。琴杆细长, 音箱有瓢形和扁平的两种。一般用松木或 桦木制作,琴颈即指板,过去多用整木斫 成。音箱上有发音小孔,张羊肠弦两根, 琴身有羊肠弦品位。是哈萨克斯坦人的传 统乐器。
• 美丽的传说
• 阿肯弹唱 • 阿肯弹唱丰富了草原文化的底蕴。冬不拉伴奏下 的歌声,充溢着强烈的民族气质、性格、理想与 追求,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地域风情。歌词 中有大量的谚语、比喻、哲言,睿智而通俗,机 警而幽默,生动而风趣,朴素凝炼,浅显易懂。 • 弹奏曲调有的含蓄而内蕴;有的外露而奔放;有 的沉稳而缠绵;有的粗犷而强悍,融合了东方与 西方音乐的元素,是哈萨克民族历史与现实精神 世界的真实反映。歌词和曲调水乳交融,飞翔在 广袤的草原上,因而形成了“歌和马是哈萨克人 的两只翅膀”的写照,和从生到死“唱着来唱着 去”的民族特色文化。
弹起心爱的冬不拉
冬不拉以简朴轻盈的构 造,蓄纳天地万籁之 声,淋漓尽致地传达 出草原特殊的音乐语 汇,表达着哈萨克人 民的悲欢离合和喜怒 哀乐。在阶级社会中, 冬不拉琴伴随着牧羊 人飘动的篝火,伴随 着阿肯激昂不平的声 调,拉的声音 • 冬不拉的声音不大,但音色优美。演奏的基本 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 运用冬不拉不同的演奏技巧,能够形象地表现 草原上淙淙的泉水、清脆的鸟鸣、欢腾的羊群 和骏马疾行的蹄声等。指法有一弹一挑、两弹 两挑、两弹一挑、一弹两挑、连奏、拨奏等, 还可演奏泛音、滑音、和音(外弦奏旋律内弦 配和音)。弹奏的力度和速度可有多种变化。 尤宜于表现快速乐曲。冬不拉弹唱是哈萨克族 人民最喜爱的艺术表演形式,演唱者既可用于 自弹自唱,也可用于独奏或乐器合奏,表现力 非常丰富。而且它轻便,易于携带,适合于草 原上迁徙不定的生活,故深受人们的喜爱。
弹起心爱的冬不拉
• 种类 • 冬不拉的种类繁多,大都由整块松木或桦 木凿成,雕刻精细,镶嵌美观。音箱有两 种形式:一种是三角形,以近代诗人阿巴 衣的名字命名,叫“阿巴衣冬不拉”;一 种是椭圆形,以哈萨克的民间阿肯江布尔 的名字命名,叫“江布尔冬不拉”。两种 冬不拉,外形不同,音色也各有千秋。琴 弦用羊肠制成,多数为两根,也有三根的。 现已改用尼龙缠钢丝弦代替了羊肠弦,并 增加和使用铜质品位。
弹起心爱的冬不拉
冬不拉弹奏的力度和速度变化多端,尤其 适合表现快速的乐曲。 • 哈萨克族的音乐工作者,对冬不拉进行了 改革,增加了品位,改用钢丝弦,扩大了 音域,增大了音量。制成有高低音不同的 冬不拉。如四弦十二品的最高音冬不拉、 四弦十五品的高音冬不拉、二弦十三或十 四品的中音冬不拉、二弦十七品的次中音 冬不拉和十品的低音冬不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