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zs29kqlw9p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二章 周朝法律制度
主要掌握: 1、西周“明德慎罚”法律思想的产生及其内容; 、西周“明德慎罚” 2、周礼、《吕刑》及礼与刑的关系;宗法等级制度与刑事、民事法律内容; 、周礼、《吕刑》 3、司法机关体系的建立和诉讼审判制度的特色; 4、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各家的法律思想与争论焦点; 5、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制定、公布及其意义; 6、战国时期法制改革的主要成就等。
第一节 概述
商末统治日趋腐败,社会危机不断加剧。
为了挽救垂死命 运,殷纣王变本加厉,以严刑峻法疯狂镇压民众,社会矛 盾空前激化。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起兵灭商,建立周政 盾空前激化。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起兵灭商,建立周政 权,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到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 权,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到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 时止,西周共传十一世十二王历时二百余年,成为继夏商 之后的一个十分发达的宗族城邦制国家。
它所确立的“ 之后的一个十分发达的宗族城邦制国家。
它所确立的“以 德配天” 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和礼刑并用的法律体 明德慎罚” 系,是中国早期法制建设初步走向成熟完备的典范,直接 影响到后世两千多年法律制度的发展方向。
春秋后期的孔 子,就曾高度赞扬西周的法制文明和礼乐制度:“ 子,就曾高度赞扬西周的法制文明和礼乐制度:“周监于 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 论语・八佾》 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论语・八佾》 他不仅毕生为 恢复周礼所铸造的社会秩序而孜孜以求,并且还以西周的 礼乐刑政思想为基础创立了儒家学派。
第二节 西周立法概况
一、“明德慎罚” 一、“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 西周对夏商的法律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其中最大的变 化是从天讨、天罚的法律思想发展为“以德配天” 化是从天讨、天罚的法律思想发展为“以德配天”、“敬 德保民”的政治思想和“明德慎罚” 德保民”的政治思想和“明德慎罚”、“刑兹无赦”、 刑兹无赦” “刑罚世轻世重”的法律思想。
刑罚世轻世重” 二、制礼作刑的立法活动 周礼的制定、内容、分类、原则、作用、实质等。
“九刑”与《吕刑》。
九刑” 吕刑》 三、法律形式及礼刑关系 诰、誓、训、命等王命;习惯法;“遗训” 诰、誓、训、命等王命;习惯法;“遗训”;“殷彝”。
殷彝” 礼与刑的关系。
礼与刑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显著区别;“ 礼与刑的关系。
礼与刑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显著区别;“礼 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第三节 西周法律内容
一、行政法律内容 行政管理体制;职官管理制度 二、民事法律内容 所有权的规定。
土地王有制及其变化;“有亡荒阅” 所有权的规定。
土地王有制及其变化;“有亡荒阅”。
债的规定。
“质剂” 债的规定。
“质剂”、“傅别”等契约。
傅别” 婚姻制度。
一夫一妻制;一妻多妾制;妻贵妾贱制。
婚姻关系的成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婚姻关系的成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姓不婚”;“六 同姓不婚” 礼”。
婚姻关系的解除。
“七出三不去” 婚姻关系的解除。
“七出三不去”。
家庭继承制度。
男尊女卑;父权与夫权支配制;宗祧继承。
三、刑事法律内容 刑罚体系。
五刑;圜土之制;嘉石之制;赎刑等。
刑罚适用制度。
三赦之法;三宥之法;疑罪从轻惟赦;同罪异罚等。
第四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体系 司法机关的设置与职责。
大司寇、小司寇、士师、 司刑等。
周王及各级宗主拥有司法审判权。
二、诉讼审判制度 诉讼程序。
“ 诉讼程序。
“狱”与“讼”的区分;“束矢”、 的区分;“束矢” “钧金”;“读鞫”、“乞鞫”。
钧金” 读鞫” 乞鞫” 审判制度。
证据制度;“五听” 审判制度。
证据制度;“五听”;“五过之疵”。
五过之疵” 监狱制度。
第五节 春秋战国法律制度
一、各家法律思想的争鸣与交锋(一)儒家法律 思想。
孔子与孟子的“礼治”
思想。
孔子与孟子的“礼治”、“德治”、“人 德治” 治”等法律思想。
(二)道家法律思想。
老子与庄子的“无为” (二)道家法律思想。
老子与庄子的“无为”、 “法自然”等法律思想。
法自然” (三)墨家法律思想。
墨子的“兼爱” (三)墨家法律思想。
墨子的“兼爱”、“非 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儒” 尚贤” 尚同” 非乐” 非儒” 等法律思想。
(四)法家法律思想。
商鞅、韩非等人的“ (四)法家法律思想。
商鞅、韩非等人的“事断 于法” 于法”,“刑无等级”;“重刑轻罪”,“以刑 刑无等级” 重刑轻罪” 去刑”;公布法律,“明白易知” 去刑”;公布法律,“明白易知”等“法治”、 法治” “重刑”思想。
重刑”
二、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
(一)成文法的制定与公布 成文法的制定。
晋国的“被庐法” 成文法的制定。
晋国的“被庐法”、“常法”、 常法” “刑书”等;楚国的《仆区法》、《茆门法》等。
刑书”等;楚国的《仆区法》 茆门法》 成文法的公布。
郑国的“铸刑书” 成文法的公布。
郑国的“铸刑书”、“作竹刑”; 作竹刑” 晋国的“铸刑鼎” 晋国的“铸刑鼎”。
(二)公布成文法的争论与意义 子产与叔向对郑国“铸刑书” 子产与叔向对郑国“铸刑书”的争论;孔子对晋 国“铸刑书”的反对。
铸刑书” 公布成文法的意义。
三、 战国时期的立法成就
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赵、楚、齐、韩、魏、秦等各国的立法。
《法经》的编撰及其体例内容、主要特征、 法经》 历史地位。
四、 战国时期司法制度的变化
国君对司法权的控制; 中央司法机关的设置; 地方郡县长官兼理司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