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判断题1.“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两句中的“茫茫”一词的意思不同。
(×)2.《草原》和《白杨》两课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中国使者这句话点名了全文的中心。
(√)4.《牧童》一诗中“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寂静。
(√)5.《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近及远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6.《清平乐·村居》一诗,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7.《杨氏之子>>一文选自南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8.全文是围绕“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这句话写的。
(√)9、文中的“家禽”两个字各自表达独立的意思。
(√)10、“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表达效果相同。
(×)11、“齐国大夫晏子”和“犯了欺骗大王的罪”两个短语中的“大”字都读“dà”。
(×)12、“为设果,果有杨梅”中两个“果”意思相同。
(√)1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中“家禽”并不是一个词,而是各自表达独立的意思,“家”指孔君平家”,“禽”指家养的鸟。
(√)14、《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为了显示威风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回击,维护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15、《打电话》是一段带有讽刺的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
(√)16、《半截蜡烛》中只有杰奎琳才是保住蜡烛里的秘密的功臣。
(×)17、“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这句话出自《满江红》,意思是告诉我们不要虚度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
(×)18、信封的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寄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
(√)19、《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
(√)20、“奥尔加。
伊万诺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这句话中的省略号都是表示话没说完,语意未尽。
(×)21、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根本不可能”这个短语在文中的作用是强调突出了工程艰巨、难度很大,衬托出西部建设者们的勇实干和创新精神。
(√)22、《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23、文中“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相同。
(×)24、在杨氏家里,孔君平为小孩拿出了许多水果,其中有杨梅。
(×)25、“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指的是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永放光芒。
(√)26、《再见了,亲人》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方法描写了1958年中朝人民在车站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
(×)27.“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我们带出草地。
”此句是个排比句。
(√)28.“我蹲在水边,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此句是心理活动描写。
(√)29.2001年3月,“瑞恩的井”基金会正式成立。
瑞恩是非洲孩子。
(×) 30.“程门立雪”“精卫填海”“坚贞不屈”“愚公移山”都是成语故事。
( × )31.老班长和老汉两人的形象都可用“忠于革命,舍己为人”来概括。
(×)32、《桥》中多处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是为了突出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3.《草原》是著名作家袁鹰写的,选自《内蒙风光》。
(×)34.“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那么”表示程度,有“很、非常”的意思。
(√)35.“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的意思是:因为语言不同,歌声就是我们共同欢乐的心声。
(√)36.《白杨》是一篇写景的文章。
(×)37.《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是《城南旧事》的序言。
(√) 38.《祖父的园子》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 39.“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40、《舟过安仁》的宋朝作者杨万里。
(√)41、《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是林海音。
(×)44、《祖父的园子》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45、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
(√)46、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神态表演艺术。
(×)47、汉语中有一些在表达方法上很有特点的熟语,如歇后语、谚语。
(√)48、“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这句话是比喻句。
(√)49、“朝鲜”和“鲜血”中的“鲜”读音相同。
(×)50、“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
”这句不是比喻句。
(√)51、《晏子使楚》里面的主人翁晏子是楚国人。
52、《威尼斯的小艇》一文的作者是英国作家马克.吐温。
(×)53、课文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的特点。
(√)54、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
(√)55、“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
“运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56、《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主要介绍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
(√)57、《白杨》一文中爸。
爸两次沉思,第一次是爸爸想过去,想自己,第二次爸爸是想子女,想未来。
(√)58、《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牧童晚归休憩图,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59、《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是林海音。
(√)60、《童年的发现》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一语双关,用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话里不乏愤慨的成分。
(√)61、《祖父的园子》通过回忆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展现了作者对生活有追求。
(×)62、“果有杨梅”的意思是“果然其中有杨梅。
”(×)63、“应声答曰”与“应该”中的“应”读音都是“yīn g”。
(×)64、打电话啰嗦虽然费时,但是要办的事情能交代得更清楚。
(×)65、“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是设问句。
(×)66、《晏子使楚》在写法上通过对话和神态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点。
(√)67、《再见了,亲人》通过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位朝鲜人民代表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谊来说明中朝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
(√)68、《金色的鱼钩》抓住了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来赞扬他对学忠贞不渝、全心全意为战士服务甚至牺牲生命的可贵品质。
(√)69、《桥》一文中老支书的儿子舍已为人的高尚品质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瑞恩是一个只有梦想而不愿付出行动的人。
(×)70、“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写出了童年的无忧无虑。
(√)71、《白杨》表面上是写白杨,实际上是写边疆建设者。
(√)72、《童年的发现》写出了作者求知若渴和惊人的想像力。
(√)73、《杨氏之子》一文选自《史记》,作者是刘义庆。
(×)74、“完璧归赵”、“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草船借箭”都是含有历史典故的成语。
(×)75、《三国演义》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
(√)76、“战国七雄”是指秦、楚、齐、赵、燕、魏、韩,当时秦国是最强的。
(√)77、《草船借箭》选自古典小说《三国演义》。
(√)78、《景阳冈》选自《水浒传》,作者是吴承恩。
(×)79、《猴王出世》中的石猴是集人、神、猴三者为一体的神话人物形象。
(√)80、早在2700多年以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利用烽火传递信息了。
(√)81、19世纪20年代,莫尔斯发明了电报。
(×)82、1984年,第一台多媒体电子计算机诞生,随后很快普及开来。
(√)83、“本来制作像这样有声有色的作品,只有音像公司才能办到。
”这是一个比喻句。
(×)84、“我看你这样的大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托德说的是反话,意在挖苦“我”根本没钱。
(√)85、《临死前的严监生》用了夸张的手法,讽刺了严监生的吝啬。
(√)86、《刷子李》一文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刻画刷子李。
(√)87、《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作者是季羡林,文章赞美了德国人无私奉献的品质。
(√)88、《与象共舞》一文采用了先概述后分述的顺序,围绕着泰国人与大象的特殊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
(√)89、《彩色的非洲》从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日常生活、艺术风采这五个方面,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
(√)90、《威尼斯的小艇》结尾一段动静相结合,写出了河道的美。
(×)91、“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
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这个比喻句写出了刷子李在与自己挑战和较劲。
(×)92、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悠然摆去……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这句描写刷墙的动作和刷后效果相互映照,反映了“刷子李”技艺高超。
(√)93、“他真觉得这身黑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这句实际上是表明师傅凭着高超的技艺在徒弟心中树立了权威。
(√)94、“为设果”是指孔君平给孩子端来了水果。
(×)95、杨氏之子最聪明之处在于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96、“孔雀是夫子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两话的表达效果完全一样。
(×)97、“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句这样停顿是对的。
(×)98、“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两句中的“茫茫”一词的意思不同。
(×)99、《白杨》一文中爸爸两次沉思,第一次是爸爸想过去,想自己。
第二次爸爸是想子女,想未来。
(√)100、《草原》和《白杨》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101、“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102、信封左上方应写寄信人的邮政编码和寄信人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