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第一节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六合雄州组团西北片区路网工程复兴路二期、园林西路西延段工程,位于南京六合区西北片区,道路红线宽度为40m,两侧另各10米绿化带,本工程是沟通雄州组团西北片区的城市主干道,也是滁河环境整治工程中重点打造的景观道路之一。
其中复兴路起于复兴路一期工程(K0-070.7),终点为方州路(K1+113.784),园林西路西延段西起复兴路,途径学西路、学东路,东至北外街。
本工程是一项集道路、排水、路灯、燃气、通讯、绿化、给水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⑴、道路工程①、复兴路二期工程全长1113.784m,园林西路西延段全长737.358米,设计等级为城市主干道,路面设计以BZZ-100为标准轴载,机构设计年限为15年。
②、道路横向主要采用40米标准断面,遇道路交叉路段,采用不同宽度的标准路段。
③、路面结构:车行道、非机动车道为沥青砼路面、人行道为舒布洛克砖人行道板。
复兴路二期横断面布置为:3米人行道+4米非机动车道+1.5米机非分隔带+8米的机动车道+7米中央分隔带+8米的机动车道+1.5米机非分隔带+4米非机动车道+3米人行道。
园林西路西延段横断面布置为:4米人行道+4.5米非机动车道+3.5侧分带+16米的机动车道+3.5侧分带+4.5米非机动车道+4米人行道。
④、道路机动车道路结构层自下而上为:20㎝厚12%石灰土+36cm厚二灰碎石基层+7cmAC-25型粗粒式沥青砼下面层+5cmAC-16型中粒式沥青砼+4cmAC-13型细粒式沥青砼上面层。
非机动车道结构层为:20cm厚12%石灰土+20cm厚二灰碎石基层+5cmAC-16型中粒式沥青砼+4cmAC-13型细粒式沥青砼面层。
人行道结构层为15cm厚12%石灰土+10cmC20砼垫层+3cm1:2水泥砂浆+10cm*20cm*6cm舒布洛克砖人行道板。
⑤、设计车行道、非机动车道采用1.5%路拱,人行道采用2.0%直线坡。
路面排水依靠道路纵、横坡度和挑落水(纵坡≥3‰不设)汇集到道路两侧双篦雨水进水口,流入雨水管道。
⑵、排水工程①、本工程排水管道包括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两大系统,其中雨水管道分为两路,分布在道路东西两侧非机动车道内;污水管道设置在东边非机动车道内。
②、管材及接口:管径小于d800管道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承插接口;管径大于等于d800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二级管,承插接口。
③、管道基础及回填:管道施工前先填筑路基,待路基沉降稳定后再开挖施工管道。
园林西路西延段排水管道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HDPE管采用砂基础,复兴路二期钢筋混凝土管桩号K0+215-K0+715采用120°素混凝土基础,桩号K0+000-K0+215、K0+715-K1+075采用180°钢筋混凝土基础。
④、检查井:主线范围内检查井采用模块砌筑,预留井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检查井。
⑤、本工程处于郊区,设计图中未显示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为了安全起见拟在施工前按有关部门提供的地下管线图,进一步确认其分布情况,协调公用事业管线的安全处理问题,完善有关施工方案。
单位工程划分:根据以上情况,结合本工程平面形式和构造特点,参照GB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1-200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45-200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拟将本工程划分为五个单位工程,即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综合管线配套工程、路灯工程、绿化工程。
第二节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道路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在道路工程中经常发生、较为普遍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对工程的使用品质与寿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严重的后果。
由于道路工程量大面广,因此其危害性更大,更应予以重视。
道路是露天结构,它受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因此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点。
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受设计、施工、材料、以及交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防治方法上虽已有很多成功经验。
一、道路交叉口及公交站台处路面车辙、拥包防治的技术措施1、防治范围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的交叉口及公交站台⑴、交叉口范围:采用渠化交通时,为交叉口中心至渠化段结束处;未进行渠化时,为交叉口中心为基准向四周延伸80—120m。
交叉口防治范围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⑵、公交站台范围:港湾式停靠站为进、出站台前后各50m;围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原因分析⑴、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偏高或细料偏多,热稳定性不好。
在夏季气温较高时,不足以抵抗行车引起的水平力。
⑵、面层摊铺时,底层未清扫或本喷洒(涂刷)粘层沥青,致使路面上下层粘结不好;沥青混合料摊销不匀,局部细料集中。
⑶、基层或下面层未经充分压实,强度不足,发生变形位移。
⑷、在路面日常养护时,局部路段沥青用量过多,集料偏细或摊铺不均匀。
⑸、陡坡或平整度较差路段,面层沥青混合料容易在行车作用下向低处积聚而形成拥包。
3、防治措施沥青混合料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质量的管理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⑴、集料粗集料采用反击破碎机轧制而成,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粒径大于2.36mm;细集料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符合相应级配要求,不采用没有除尘工艺生产的石屑,石质宜与粗集料相同,严禁采用采石场下脚料。
中、下面层可采用石灰岩碎石,上面层宜采用玄武岩碎石。
⑵、填料(矿粉)沥青混合料的矿粉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矿粉,拌合机回收粉尘作为矿粉使用时,不得超过填料总量25%。
⑶、沥青沥青材料可根据需要选用A级道路石油沥青或SBS改性沥青,石油沥青宜选用70号,SBS改性沥青宜选用不低于I-D号,每批次沥青材料附质量保证书和质量检测说明书,沥青拌合站对每批次到场的沥青材料进行检查验收,并留样备用。
⑷、热拌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按照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三个步骤进行,各项技术指标满足《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和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要求,也可根据项目特点在规范基础上论证地取用。
⑸、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运输、摊铺、碾压和养生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运输、摊铺、碾压和养生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①拌合a、沥青混合料的生产采用大型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拌合机,生产过程由计算机自动控制,配有打印装置,具备二级除尘装置。
b、拌合机的振动筛规格与矿料规格相匹配,最大筛孔宜略大于混合料的最大粒径,其余筛的设计考虑混合料的级配稳定,不同级配的混合料必须配置不同的筛孔组合。
c、按配合比设计三个阶段要求组织生产,每台拌合机均需要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和试拌工作,通过试拌工作以研究拌合机的操作方式,并验证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和各项技术指标,确定生产用的配合比和油石比。
d、每天均应对每台搅拌机所拌混合料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和抽提沥青用量(油石比))试验,其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和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要求。
e、拌合楼控制室要逐盘打印沥青及各种矿料的用量和拌合温度,随时在线检查矿料级配和油石比,每天结束后,根据拌合楼打印数据对沥青和各种矿料的总量进行分析,计算平均施工级配和油石比;并与路面设计厚度进行校核。
②.摊铺a、沥青混合料摊铺采用性能优良的摊铺设备进行机械摊铺。
b、沥青混凝土摊铺前加强基层清理工作,确保符合质量要求。
c、一台摊铺机的铺筑宽度不宜超过7.5m;超过宽度时,宜采用两台或更多台数的摊铺机前后错开10~20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有30~60cm左右宽度的搭接,并避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搭接位置应错开200mm以上。
d、为确保较高的初始压实度,在确保集料不被振碎的情况下,摊铺机夯锤调整到较大的振级,尽量提高摊铺后路面碾压前的初始密实度。
e、摊铺遇雨时立即停止施工,并清除未压实成型的混合料,料车上遭雨淋的混合料应废弃,不得用于沥青路面施工。
③.碾压a、沥青路面施工配备足够数量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的碾压步骤,以达到最佳碾压效果。
b、压路机的碾压温度在不产生严重推移和裂缝的前提下,初压、复压、终压都应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进行。
c、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d、沥青混凝土施工应按《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等要求,做好文明施工、环境保护。
④.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要求进行施工质量抽检,对影响路面使用性能至关重要的压实度指标必须满足规范的要求,并符合以下规定:a、路面压实度应采用马歇尔密度压实度和最大理论密度压实度进行双控,压实度检测可采取钻孔取芯或核子密度仪的检测方法,马歇尔密度压实度应大于98%,最大理论密度压实度应控制在93%~97%,其中SMA最大理论密度压实度应控制在94%~96.5%。
b、做好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检查记录工作,对沥青混合料生产、运输、摊铺、碾压等各道工序按《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中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应停止施工,待影响质量的问题排除后方可继续施工。
7二、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及防治路面非沉三陷型早期裂缝①在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中做好以下工作,防止产生横向裂纹。
A、严把沥青混合料进场摊铺的质量关,凡发现沥青混合料级配不佳,集料过细,油石比过低,炒制过火,油大时,不能使用。
B、严格控制摊铺、上碾、终碾的沥青混合料温度,施工组织必须紧密,大风和降雨时停止摊铺和碾压。
C、严格按碾压操作规程作业。
平地碾压时,要使压路机驱动轮总接近摊铺机;上坡碾压时,压路机驱动轮在后面,用来抵消压路机自重产生的向下冲力。
碾压前,应用轻碾预压。
压路机启动、换向都要平稳。
停驶、转移、换向时,关掉振动档。
压路机停车、转向尽量在压好的、平缓的路段上。
D、双层式沥青混合料面层的上下两层铺筑,宜在当天内完成。
如间隔时间较长,下层受到污染,铺筑上层前应对下层进行清扫,并应浇洒适量粘层沥青。
E、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宜通过试铺碾压确定,应掌握好沥青混合料摊铺厚度,使其等于沥青混合料层设计厚度乘以松铺系数。
F、宜采用全路宽多机全幅摊铺以减少纵向分幅接茬。
②按《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做好纵、横向接缝,纵缝要尽量采取直茬热接的方法。
横向冷接茬,可用热沥青混合料预热或用喷灯烘烤冷茬后立即用热沥青混合料接茬压实。
③在设计和施工中采用下列措施,防止石灰土等半刚性基层的收缩裂缝。
A、控制基层施工中压实时的含水量。